六稳六保工作学习心得体会【5篇】精选
六稳六保工作学习心得体会怎么写?他们年轻富有闯劲,点子多富有激情,但是脱贫非一朝一夕之功,克服自身浮躁,培养无私奉献精神和艰苦奋斗的品质,向下扎根,久久为功,才能打好这场脱贫胜利战。一起来看看六稳六保工作学习心得体会【5篇】精选,欢迎查阅!
六稳六保工作学习心得体会1
风帆已高扬,奋进正当时。近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在100多分钟的报告中,现场共响起掌声54次。近2万字的报告上接天线、下接地气,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战略部署,也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采取的一系列重大举措。报告中金句迭出,引来无数点赞。
点赞“务实”,字字掷地有声。金句“成绩来之不易,中国的发展没有过不去的坎”,体现了党和政府的信守承诺,务实作为,让实事件件落地有声。“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报告实实在在回顾了2018年政府重点工作,理性展望了2019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及政府工作任务。用了大量具体数据、事例有力论证了党和政府的作为和担当。比如,GDP增长6.6%,总量突破90万亿元;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1%,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5%;新增高速铁路运营里程4100公里,新建改建高速公路6000多公里、农村公路30多万公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从每月70元提高到88元等。
点赞“为民”,一枝一叶总关情。金句“政府干的,都应是人民盼的”,与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异曲同工,是对中华民族历来“民本思想”的正确阐述,是新时代奋进中的中国民生图景。报告中列举了系列“民生清单”,集中回应了民之关切,比如:首次把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把高血压、糖尿病等门诊用药纳入医保报销”;在全国实行携号转网;“依法惩治盗抢骗黄赌毒等违法犯罪活动”等突出问题”。这样的报告让人民感受到了力量和真心,将心比心,老百姓必然举手支持。
点赞“探索”,欲上青天览明月。金句“困难不容低估,信心不可动摇,干劲不能松懈”,展现了改革创新的艰难和决心。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这是中华民族不断进步与发展的精神内核。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只有继续加速推进改革开放,才能跑赢比赛,中华民族才能走向更好的未来。报告中出现的两个高频词之一就是“改革”和“创新”,发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政策信号,明确指出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抓紧人工智能等核心关键技术攻克,更多采取改革办法、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等任务。相信在党和政府的带领下,中国人民将更有信心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奋进,攻坚克难,在自身领域以新姿态适应发展的新形态,迈出国门、惠及世界,将探索之路越走越宽阔,越走越通畅。
六稳六保工作学习心得体会2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西安考察调研。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曾两次踏访西安,触摸这座古都的脉搏。五年后再访西安,他先后来到了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西安交通大学、大唐不夜城步行街三个考察点,了解企业复工复产和社会生活秩序恢复等情况,每一个考察点都攸关国脉。
看国之命脉,关心经济发展,推动全产业链联动复工。习近平总书记在西安考察的第一站是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陕汽是国有装备制造业企业。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国有企业“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主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据支配地位,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对于装备制造业,他多次以“国之重器”相称。3月在浙江,习近平总书记重点考察了港口和中小民营企业,这次在西安考察制造业、国有企业,再次传递出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强烈信号。陕汽作为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对于推动全产业链联动复工发挥着重要作用。应对新冠疫情带来的挑战,需要在策略上以大带小、上下联动、内外互动,针对复工复产中的具体问题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复工复产中的难点、堵点,推动全产业链联动复工。
看国之学脉,关心教育精神根基,聚力培养时代新人。习近平总书记的第二考察点是西安交通大学,考察了交大西迁博物馆。三个月前的1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曾专门到另一所赓续学脉的大学——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旧址考察调研,并强调,教育同国家前途命运紧密相连。他说,要培养有历史感责任感、志存高远的时代新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人才支撑。聚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要着力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等根本问题培根铸魂,着眼于青少年健康成长、国家建设长足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要有刻不容缓、时不我待的积极姿态,还要有踏实推进、久久为功的奉献情怀,需要全面聚集各方资源形成有效合力。
看国之文脉,关心城市灵魂,推进传统文化转化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西安考察的第三站,是大唐不夜城步行街。2014年2月在北京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说,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要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精神,传承历史文脉。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是倡导者,更是践行者。接续历史、传承文脉,并不意味着就是拒绝创新、一味复古。从泉州古城,到厦门鼓浪屿,再到广州永庆坊,一个个案例启示我们,传统与现代完全可以融合发展,创新与传承完全能够相得益彰。在延续文脉中创新发展,在创新发展中延续文脉,这样的城市才能既富有历史底蕴,又充满勃勃生机。
习近平总书记时隔五年再赴西安,看“国之重器”,关心经济发展;赞“西迁精神”,关心教育精神根基;行“夜游西安”,关心城市灵魂。“三个关心”的背后无疑为企业复工复产和社会生活秩序恢复“双线”注入了“强心剂”。
六稳六保工作学习心得体会3
春回大地之际,全国“两会”如期而至,在“两会”上除了各代表们针对各种社会热点、民生实事展开着激烈的讨论令人注目外,“两会”的时间管理也值得我们关注。不“戴帽子”、不讲空话,“两会”时间就是这么宝贵。所以,作为组工干部,我们也应该合理利用时间、有效管理时间,这样才能让工作更高效。
时间是智慧的“打磨器”,突破舒适历练品格
在“两会”上,针对于全民阅读,政协委员白岩松说道,因时间碎片化而不读书,令人担忧,但“投你所好式”的推送更值得警觉。的确,当下互联网媒体发展迅猛,传统的纸质书籍已跟不上人们快节奏的阅读需求,所以碎片化阅读是更多人的选择。但碎片化阅读时间短、内容少,短时间阅读的内容经不起长时间的考验,大家阅读的质量更低了。因此,白岩松又补充道:“学养需要用时间慢慢涵养,把碎片时间充值到完整生活里,突破‘推啥看啥’的舒适区,是阅读管理能力,也是时间管理智慧。”是的,阅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花时间用心打磨。书中的字词、标点符号、典故引用都是作者反复推敲而来,我们在汲取书中精华是也必须读懂弄通。阅读如此,工作亦然。我们做事时,不能只在“舒适区”待着,不能永远只做自己会的、拿手的,时间久了我们便有慵、懒、散、推的不作为倾向。因此,我们应当多尝试新鲜事物、多学习新的技能,这样在时间的打磨下,我们自身会更加充实,工作效率亦会大大提高。
时间是公平的“见证者”,尽锐出战迎难而上
要问“两会”上什么词被提及最多,“脱贫攻坚”必是榜首。对于脱贫攻坚,6年减贫8000多万人,成绩突出,距离全面小康很是接近,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说,“不能因为脱贫攻坚时间紧迫任务艰巨就不顾质量”。现在距离完成2020年脱贫攻坚任务只有两年时间,正处于最吃劲的时候,剩下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的“硬骨头”,我们切不可因任务紧、时间短就囫囵吞枣、走马观花,越是到了“深水区”我们越要稳扎稳打、保质保量。谈及规划发展,雄安新区管委会主任陈刚代表直面规划编制慢的问题强调:“这样的慢是为未来的好,这样的慢是为未来的快”。千年大计重在规划,失误是最大浪费、折腾是最大忌讳,多一些时间思量、谋划,才能交上一份满意答卷。时间是公平的见证者,我们只要尽锐出战、迎难而上,必能搬走贫困的大山,开创出新局面。所以我们必须善于规划时间、管理时间,把大事做小、把难事做易,唯有乘风破浪,勇立潮头,工作亦才能做到标准如一、成色不变。
时间是奋斗的“交响乐”,孕育希望逐梦飞翔
5:00,环卫工人清洁城市;7:00,护林员忙在林间;14:00,官兵在烈日下训练;19:00,扶贫干部走村访户;24:00,医生迎接新生命;2:00,机车钳工夜间检查……这是微视频《中国24小时·天道酬勤》中在平凡的岗位上坚守工作的人们的真实写照。每一天,我们都在与时间作伴,在这短短的24小时里,我们不停地奋进着、努力着、奔跑着,尽情地穿梭在时间之流中,大家各司其职一起演奏出了一首奋斗的交响,每个声符都那么的铿锵有力。全国人大代表邹彬是个妥妥的95后,之前他羞涩寡言,而如今多了成熟与自信。他感慨道:“感谢这一年的履职工作,让我得到了很好的成长!”时间让人成长,岁月使人成熟,不只是这些代表委员们,更是现在以及未来的我们。改革开放,我们用了40年的时间,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我们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新中国将很快迎来70周年华诞,我们完成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蜕变,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在徐徐打开,奋斗的我们依然在路上。时间孕育着希望,鼓舞着我们继续逐梦飞翔。
六稳六保工作学习心得体会4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陕西期间,专门前往西安交通大学,参观了交大西迁博物馆,看望了西迁老教授代表,并勉励广大师生“要发扬老教授们这种西迁精神”。
“西迁精神”是一种“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精神。上世纪50年代,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将原在上海的交通大学内迁西安,6000多名交大人克服重重困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进入新时代,“西迁精神”被赋予新的含义,我们在脱贫攻坚路上也应当发扬“西迁精神”,不怕苦、不怕难,坚定信念实现全面小康。
发扬“西迁精神”,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截至2月,全国还有52个贫困县未摘帽,2707个贫困村未出列,要消灭绝对贫困,这是一场硬仗。当前,脱贫攻坚进入最后冲刺期,习近平总书记在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越到最后越要紧绷这根弦,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脱贫攻坚是一项长期任务,每时每刻都要保持奋斗姿态,基层党员干部要带头做好就业帮扶、政策引导和宣传动员,社会各界也需要献计献策,认真抓好每一个环节,落实好每一个部署,只有同心同力,才能汇聚脱贫攻坚最强大的力量。
发扬“西迁精神”,创新思路打赢脱贫攻坚战。习近平总书记这次在陕西调研时,特别考察了金米村通过直播方式销售木耳的情况。今年虽受疫情影响,但很多地方创新思路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湖南安化“网上开园节”前段时间很火,累计观看人数超1000万人次,销售额超过2000万元。很多贫困县的县长也亲自直播带货,成为新晋网红。农产品直播销售的方式受到大众热捧,既有效帮助了贫困地区农民创收增收,也创造性地拓展了脱贫致富的新路子。思路要活,眼界要宽,冲破客观条件的限制,才能让脱贫之路越走越宽。
发扬“西迁精神”,向下扎根打赢脱贫攻坚战。西迁的师生们当年放弃优越的生活,扎根在穷乡僻壤,从零开始。这是一种爱国奋斗的激情,也是一种向下扎根的担当。青年干部作为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力量,党中央和各级政府选派一批又一批青年干部扎根农村,在基层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他们年轻富有闯劲,点子多富有激情,但是脱贫非一朝一夕之功,克服自身浮躁,培养无私奉献精神和艰苦奋斗的品质,向下扎根,久久为功,才能打好这场脱贫胜利战。
战鼓擂,决战起,让“西迁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光芒,勠力同心、奋勇作为,定能早日实现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确保脱贫路上“一个都不少”!
六稳六保工作学习心得体会5
近日,共产党员网先锋文汇出了《观点PK:写材料该不该激动?》,各位作者积极撰文,其中有正方戚老师的《写材料是要激动的》,反方郭老师的《写材料是不宜激动的》,中立吕老师的《写材料的“冷静”与“激动”》等。先锋文汇的老师们都有着自己的观点,无论从哪个角度写,都意在表达对公文写作的一种态度,而对于笔者来讲,写材料应该“激浊扬清”,当然更少不了“闻风而动”。
写材料要“激浊扬清”,传承和弘扬正能量。在脱贫攻坚中,如果搞数字脱贫、表格脱贫等形式主义,那么贫困群众何时能够走上致富之路;在疫情防控中,如果任由口号喊得响、宣传材料写得“漂亮”,不真正落到实处,那么广大人民群众怎能齐心协力共同战“疫”;在群众工作中,如果搞冠冕堂皇、虚情假意的一套,那么怎能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目标……因此,写材料要摒弃不好的,传承和发扬正能量。尽管我们写出来的材料是“冰冷的”文字,尽管文字材料没有图片、声音、视频那样有冲击力,但是只要我们用心用情写材料,把能够引起读者共鸣的“激动情绪”融入文字中,让读者身临其境、感同身受,那么“冷冰冰的”文字材料也令人激动不已。
写材料要“闻风而动”,引导和树立正确的三观。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政策出台,需要“闻风而动”地写材料宣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考察活动精神等,需要“闻风而动”地写材料宣传;重大活动的开展、重大灾情的预防与救治等,需要“闻风而动”地写材料宣传报道;脱贫攻坚成效、疫情防控成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度等,需要“闻风而动”地写材料宣传……一件利国利民的事情出来,就需要“闻风而动”地做好宣传,而宣传就离不开写材料。正如当前的“两会”,有“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有“民法典草案”、有“脱贫攻坚”等都需要“闻风而动”地写好材料,做好宣传,让每一个人民群众都能了解“两会精神”。
无论是写宣传材料,还是写总结材料,无论是写汇报材料,还是写述职材料,都需要用心用情,把材料写“活”,让读者能够有阅读下去的欲望,而这就需要写材料的人既做到“激浊扬清”,又做到“闻风而动”,更重要的是要有一定“激动”的情绪贯穿始终。
六稳六保工作学习心得体会【5篇】精选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