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教育资讯>热点>

春节压岁钱的来历及传说

燕玲分享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之一,春节传统文化风俗是中国民间风俗中最能反映中国人的生活观念。你知道春节压岁钱的来历及传说吗?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带来春节压岁钱的来历及传说,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春节压岁钱的来历及传说

目录

压岁钱的来历

压岁钱的传说

在古代“压岁钱”有什么寓意?

压岁钱的来历

派“红包”是华人新年的一种习俗,华人喜爱红色,因为红色象征活力、愉快与好运。

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

最早的压岁钱出现于汉代,又叫“压胜钱”,并不在市面上流通,而是铸成钱币形式的玩赏物。钱币正面一般铸有“万岁千秋”、“去殃除凶”等吉祥话和龙凤、龟蛇、双鱼等吉祥图案。

关于压岁钱有一个故事。传说古代有一个叫“祟”的小妖,黑身白手,他每年年三十夜里出来,专门摸睡熟的小孩的脑门。小孩被摸过后就会发高烧说梦话,退烧后也就变成“祟”。

据说嘉兴府有一户姓管的人家,夫妻老年得子,十分珍爱。在年三十晚上,为防小偷,两人将钱币包了又拆,拆了又包,睡下以后,包着的八枚铜钱就放在枕边。半夜里,一阵阴风吹过,黑矮的小人正要用他的白手摸孩子的头,突然孩子枕边迸出一道金光,祟尖叫着逃跑了。于是祟不敢再来侵扰了。因“岁”“祟”发音相同,日久天长,就被称为“压岁钱”了。

压岁钱的由来1:

旧时除夕有守岁、辞岁的习俗。是夜,祭祀祖先,合家团聚欢宴娱乐,最后辞岁时,长者上坐。受下辈礼拜,礼拜完,由长者散给小辈财物。这就是所谓的「压岁钱」。

压岁钱的由来2:

压岁钱最早出现于唐代宫廷内。据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记载,唐玄宗天宝年间,“内廷妃嫔,每于春时,各于禁中结伴三人至五人掷钱为戏。”王建的《宫词》说:“工人早起笑欢呼,不识阶前扫地夫,乞与金钱急借问,外头还似此间无”;“宿妆残粉未明天,总立昭阳花边树;寒日内人长打白,库中先散与金钱。”足见唐代宫廷内春日散钱之风昌盛。

又据《资治通鉴》卷廿六中记载,时杨贵妃生子,“玄宗亲往视之,喜赐贵妃洗儿金银钱。”王建《宫词》也有描写:“妃子院中初降诞,内人争乞洗儿钱。”洗儿钱除志喜外,主要还是长者给新生儿镇邪去魔力的护身符。赐钱新生儿的风俗逐渐从宫廷流传到民间,宋代成为民间重要风俗之一。

宋、元以后,正月初一取立春日为春节而代之,不少原立春日风俗移到正月初一的春节上,洗儿钱风俗又和春日散钱风俗混合在一起,演变为今天所见的压岁钱风俗。

压岁钱的由来3:

大年除夕的晚上,很多孩子都能够得到压岁钱。为什么会得到压岁钱呢?这里有一个传说故事。

传说古代有一个叫“祟”的小妖,黑身白手,他每年除夕夜里出来,专门摸熟睡的小孩子的脑门。小孩被摸过后就会发高烧、说梦话,退烧后就会变成痴呆疯癫的傻子了。大人们怕祟来伤害孩子,常常在除夕整夜亮灯不睡,这也叫做“守祟”。

有一户姓管的人家,夫妻老年得子,十分珍爱。在这年三十晚上,为了防止祟来侵扰,这对老夫妻不睡觉,一直逗着孩子玩,他们用红纸包了几枚铜钱,包了拆,拆了包。但随着夜渐渐深了,小孩子受不了,先睡着了。这对老夫妻便把包好的几枚铜钱放在他的枕边。老夫妻年岁大,也熬不住,一看都已是四更天了,想来那祟该不会来伤害他们的孩子了吧!可他们刚一睡着,一阵阴风吹过,黑矮的小妖就进了屋,就在他要用手摸孩子头的时候,突然孩子枕边发出一道金光,祟尖叫着逃跑了。

很快,这件事就传扬开来,大家纷纷效仿,在大年除夕夜里用红纸包上钱给孩子,祟就不敢再来侵扰了。因而人们把这种钱叫“压祟钱”,“祟”与“岁”发音相同,日久天长,就被称为“压岁钱”了。

〈〈〈返回目录

压岁钱的传说

春节我们这里的习俗很多,家家户户挂灯笼、贴春联,大街小巷随处都可以看到舞狮舞龙,小孩子穿新衣,戴新帽,还可以得到大人们的压岁钱,别提有多看开心啊!其实,提到压岁钱,还有一个传说吧。

传说古时候,有一种小妖叫“祟”,大年三十晚上总是会偷偷跑出来,到人家家里去,用手去摸熟睡孩子的头,孩子往往吓得哭起来,接着就会头疼发热,变成傻子,甚至会死掉。但是这个名叫“祟”的小妖怕灯光,因此,家家都这天亮着灯坐着不睡。有一对夫妻老年得子,将孩子视为掌上明珠。到了三十夜晚,他们怕“祟”来害孩子,就拿出八枚铜钱给孩子玩。孩子玩累了,睡着了,他们就把作枚铜钱包在红纸包上,放在枕头旁边,夫妻俩不敢合眼。半夜里一阵阴风吹开房门,吹灭了灯火,“祟”刚要去摸孩子的头,这时只见枕头边发出道道金光,吓得“祟”大叫一声就跑了。第二天,夫妻俩把用红纸包八枚铜钱吓退“祟”的事告诉了大家,以后大家学着做,孩子就太平无事了。原来八枚铜钱的八仙变的。暗中来保护孩子。因为“祟”与“岁”同音,之后逐渐变为压岁钱。

流传到我们现在,过年大人们纷纷给小孩红包。小孩可以买自已心仪电热礼物。春节是那么热闹,有趣,有谁不喜欢春节呢?

〈〈〈返回目录

在古代“压岁钱”有什么寓意?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春节作为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每年从腊月二十三开始,家家户户便开始扫尘、贴春联年画、吃年夜饭守岁看春晚、吃饺子拜年逛庙会......家人相聚一堂,辞旧迎新,享受一年辛勤劳作的成果,又期盼更好的来年。

对于小辈来说,春节里既没有生活的困扰,又少了大人的唠叨,整日里吃吃喝喝、嬉笑打闹。而这最幸福的,还是有长辈派下来的压岁钱可拿,孩子笑得更是开心了,来年的图书、玩具、糖果都不用愁了。

与现在的“压岁钱”,即通俗意义上的“钱”不同,在最初,“压岁钱”并不是可流通的货币。这种“压岁钱”最早出现于我国的汉朝,最初被称为“压胜钱”,也称“大压胜钱”。用作“压胜钱”的钱币,是一种具有观赏性,可用于佩戴的“钱”形装饰物,并不能流通于市场,自然也就不能当作货币使用了。

这种“压岁钱”的正面,基本都印铸有表达吉祥的祝福语,比如:“四季平安”、“去殃除恶”、“天下太平”、“百毒不侵”、“千秋万岁”等;背面一般铸有各式各样的瑞兽祥鸟图案,如:龟蛇、龙凤、双鱼、蝙蝠、星斗、斗剑等等。

唐朝时期,春节就是“立春日”,宫人们会在这天相互朝拜,此时,宫廷内最盛行的当属“春日散钱”。在《资治通鉴》中,曾有“玄宗亲往视之,喜赐贵妃洗儿金银钱”的记载。这“洗儿钱”不仅是贺喜,还具有赐给孩子辟邪驱魔之用。但是,此时的“春节”,却还未流传至民间,仅宫廷内有此惯例。

小辈每年收到的“压岁钱”上,寄托了家中长辈对他们的美好祝福。而这一风俗的来源,还得说到一个民间传说。

据传,古时候曾有一种名为“祟”的妖怪,它们常在大年三十的夜里,外出活动,并趁机潜入百姓家中,然后,偷摸熟睡的孩子的头。但凡被“祟”摸过的小孩,都会出现头痛发烧的症状,几天后醒来,就会变成一个傻子。所以,每户有小孩的人家,都会在三十这天的夜里,燃着灯、彻夜不歇,这就是“守祟”。

话说,有一对夫妻老来得子,面对这意外降生的宝贝疙瘩,老夫妻自是爱护有加、视若珍宝。这一天又到了大年三十,为了不让“祟”伤害孩子,于是,夫妻二人拿出八枚铜钱逗他开心,自己则靠在床边守着。孩子玩累了之后,将几枚铜钱放在枕边,就沉沉的睡去了。

半夜,突然一阵阴风吹过,“祟”悄悄地潜入了这对老夫妻的家中,轻轻地吹灭了蜡烛,正准备去摸孩子的头。谁知,枕边突然乍现八道金光,“祟”被吓得夺门而逃!不出几日,这事不胫而走,人人都知道“祟”被铜钱吓跑了。

之后,大家都认为,八枚铜钱是八仙为保护孩子化身而来。又因“岁”与“祟”同音,所以,后来的人们,便将“守祟”称作“守岁”,还会在大年三十的晚上,给孩子铜钱,以祈佑平安。

〈〈〈返回目录

春节压岁钱的来历及传说相关文章:

春节压岁钱的来历和传说故事

压岁钱的来历及传说故事

春节压岁钱的来历故事及传说

春节压岁钱的来历及意义

春节过年压岁钱的由来是什么

春节压岁钱的来历及传说

春节发压岁钱的由来及传说故事

春节压岁钱是怎么来的

春节为什么要给压岁钱的传说

    298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