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教育资讯>热点>

《夺冠》最新观后感影评5篇精选

庄宇2分享

  《中国女排》讲述了几代中国女排的奋斗历程以及她们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感人故事。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中国女排》的观后感,供大家参考。

《夺冠》最新观后感影评5篇精选

  2020《中国女排》观后感【篇1】

 

 由欢喜传媒参与出品,导演陈可辛执导的国民电影《中国女排》将于2020年大年初一上映。影片10月24日发布“上场”版预告,由巩俐饰演的中国女排第一人郎平正式亮相。预告片浓缩郎平职业生涯中的两次“高光时刻”,从金牌运动员到金牌教练,串联起一条振奋几代国民的冠军之路。尽管只有短短的56秒,巩俐对于郎平“复制级”的还原配上“我18岁把你招进国家队,对你训练这么苦,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今天。”这样充满命运感的旁白,有力地打出了这部电影独特的质感和格局。

  冠军教头登场!“郎图腾”串联35年女排血汗史

  预告以郎平惊艳世界排坛的标志性扣杀揭开序幕,预示着影片将重现中国女排1981年首夺世界杯冠军、2016年里约奥运激战巴西两场经典战役。镜头跟随郎平的背影一步步走向球场,伴随着35年来中国女排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过去与现在两段时空交错,尽显时代格局:夜晚的漳州体育训练馆灯如白昼,将观众一秒拉回80年代。这不仅是女排姑娘的成长之路,也是万千国人的激情岁月!女排队员们队服被汗水浸透,手掌上扎满木屑,膝盖摔得血肉模糊,魔鬼般的训练令人震撼。正如预告中袁伟民教练所说“下意识怎么来的?训练来的。不是一般的训练,是千百万次上亿次,不断重复的训练。”这种百折不挠的拼劲,正是女排精神的底色。

  从1981年初露锋芒的排坛新秀,到2016年创造“不可能”奇迹的硬核统帅,郎平背负着国人“重振国风”的期望,一次次带领中国女排站上世界之巅,成为代表女排精神的“郎图腾”。令人惊喜的是,饰演功勋教练袁伟民的正是老戏骨吴刚,预告中不怒自威的袁指导堪称“魔鬼教练”,在电影中必然“虐惨”女排姑娘。

  巩俐演郎平内外兼修 被赞“连背影都会演戏”

  电影《中国女排》从启动伊始就备受关注,巩俐出演郎平也是众望所归。此前片场路透一经曝出,直登“热搜第一”,有评论称巩俐扮演的郎平堪称“人肉复印”,惟妙惟肖。本次影片发布预告,网友终有机会目睹巩俐扮演的郎平正式亮相,虽然镜头寥寥,已然能管窥巩俐对角色的内外兼修:郎平常年伤病造成的高低肩,微微含胸的惯性姿态,全都传神复现。网友不禁感叹“连背影都会演戏”。

  为了出演郎平这一角色,巩俐提前数月前往女排训练基地和比赛现场,贴身观摩。此前有媒体捕捉到,郎平在教练席排兵布阵,巩俐则在场侧专注观察,还在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不时记录,“认真得就像一位备考学生。”据悉,为了进入角色,53岁的巩俐每天训练排球,和女排运动员们深度接触。巩俐曾在采访中表示:“一旦拿到剧本,排球就不能离手了,我要和排球过日子。”

  这不仅仅是一部电影,更是中国女排的真实写照。中国女排能发展到今天能在国际上站住脚并取得辉煌成就,少不了的是中国女排一代又一代的付出与传承。在最好的年纪她们遇上了中国女排,中国女排也遇到了最好的她们。

  在赛场上的完美表现,是多少日以继夜的训练磨练堆砌而成的!不断地训练不断地打比赛,伤病也会出现,伤病出现了运动员就会深受打击,又有多少运动员是能在伤病折磨下能够重新站起来的?但她们不一样,从一开始她们与我们并没有什么不一样,但这个不一样就从她们加入了中国女排开始,中国女排给排球赋予了不一样的新定义,而这个定义是中国女排独有的专属的。

  她们值得我们的敬仰。正是因为她们,我们国家的排球事业才会越走越好越走越辉煌。她们在不断前行,中国女排的路也会越走越远,请时光对她们好一些,让伤病离她们远一些!

  2020《中国女排》观后感【篇2】

 

 什么是女排精神?为什么女排精神这样振奋人心?关于这个问题,我想只要是看过2016年的里约奥运会,那么大家就会明白什么是女排精神,大家就会懂得为什么女排精神会这样深入人心,这样引人深思。

  2016年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在这一年,中国的体育健儿们在奥运赛事上面大放异彩,为国家争得了一枚枚珍贵的奖牌,为中国挣得了一份份自豪与荣誉,为自己赢得了一次次掌声与欢乐。更让人值得兴奋的是,沉寂多年的女排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了,在郎平朗指导的带领下,这一群勇敢而又美丽的女孩子们终于赢来了一个令人永生难忘的金牌,实现了真正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华丽逆转,让国人为之而动容,让中国为之而激荡,让世界为之而震撼。

  当然,除了珍贵万分的金牌让人振奋之外,最令人推崇的是,女排精神火了,坚持就是胜利,不放弃,不言弃的女排精神真正活起来了。在这一伟大精神的带领下,不只是体育界大放异彩,倡导女排精神,就是整个中国的各行各业都把女排精神当成了一种奋斗的动力,坚持的勇气。

  如果说到这里,你还不知道什么是女排精神的话,那我想说,女排精神就是一种永不言弃的坚持与毅力,永不服输的坚强与韧性,永不言败的决心与勇气,永不投降的骨气与侠气,永不妥协的自尊与自强。正是因为这种震慑灵魂的精神与品质,女排才能再次登上巅峰,让全世界为之喝彩助威,让全中国为之骄傲与自豪。

  而对于女排精神最好的证明就是今年的雅加达亚运会,在这次亚运会上,关注女排的人越来越多,期待女排的人越来越多,相信女排的人也越来越多了。当然,这些女排的巾帼英雄们也没有让大家失望,她们终究是顶住了压力,扛起了中国女排为国争光的大旗。

  以此来看,在运动界,女排精神真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伟大精神,它可以把女排队伍凝聚在一起,也可以把全国人民动员在一起,它让大家明白了坚持就会看到希望,坚强就会迎来光明。所以,让我们牢牢把女排精神烙印在自己心中吧,只有真正理解了女排精神的含义,我们才能够像这些女排姑娘一样取得成功,赢得掌声。

  2020《中国女排》观后感【篇3】

  “在我心中那一片大好河山,我怎么能辜负她的爱”。前日,电影《中国女排》发布由易烊千玺演唱的歌曲《不分昼夜》MV。在动感的节奏下,易烊千玺用歌声演绎中国女排的拼搏精神。电影《中国女排》由导演陈可辛执导,巩俐、黄渤、吴刚、彭昱畅、白浪领衔主演,将于2020年大年初一全国上映。

  作为新生代艺人代表,易烊千玺能唱善跳,更在电影《少年的你》中展现了出色演技,连陈可辛导演都被“震住”。去年,央视网曾评选出“青春榜样”,易烊千玺与女排队员朱婷一同上榜。在电影《中国女排》中,两位“青春榜样”再次“重逢”,一位00后,一位90后,让大家看到了年轻人的奋斗模样,也被网友点赞:“他们在自己的领域发光发热,为现在的年轻人做出榜样!”

  《不分昼夜》的歌词展现了中国女排不平凡的奋斗历程:“荣耀,别做信仰的句号;全世界都欢呼也好,冷落也好;来吧!一直爱就好……”MV中则再现几代中国女排顽强拼搏的经典场景。

  陈可辛导演透露,《中国女排》信息量非常大,“从1981年首次夺得世界大赛冠军开始,到2016年参加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35年激动人心的传奇历程将被充分展现。”

  2020《中国女排》观后感【篇4】

  9月7日,中国女排载誉归来,接机的媒体和球迷挤满了首都国际机场国际到达出口,而微博上也掀起了庆祝中国女排时隔11年再夺世界冠军的高潮。截至9月7日15时,新浪微博的话题榜上,“女排再夺世界冠军”以7540.2万条微博位列第28名,引发了一阵舆论热潮。

  “我想广大球迷和我一样都万分激动,因为中国女排从1981年夺冠,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到1986年勇夺‘五连冠’,这是一种精神,鼓舞了几代中国人,新一届女排很好地传承了老女排的精神,很可贵。”曾解说过老女排比赛的著名解说员宋世雄老师在首都机场接机时对记者说。

  从1981年首次夺得世界杯冠军到本届世界杯落幕,中国女排在三大赛事上斩获了8个世界冠军,而三大球中的足球和篮球却境况不佳。中国男足在世界杯预选赛上被中国香港队0比0逼平,中国女篮主场35分惨负日本队。

  “三大球中也就是女排成绩不错。”北京体育大学排球教研室教授古松对《工人日报》记者说,“但是运动项目总会有起有伏,女排此前也一直处在动荡不安之中。”北京奥运会之后,中国女排历经蔡斌、王宝泉、俞觉敏三位主教练,“摇摆不定,成绩也不好,掉到了第二梯队。”

  逆境之中,郎平再次接手中国女排,女排的关注度随之高涨,“一方面是郎平个人的威望,她代表了老女排的精神,大家心中的女排情结被点燃了。”古松认为,“另一方面,以足球为首,国家开始抓三大球改革,但是仍然没有起色,包括前几年女排成绩也不好,这次时隔11年再次夺得世界冠军,把人们心底的东西又提起来了。”

  心底的东西既包括国人对复兴三大球的希望,也有常被人提及的“女排精神”。就在国人为女排将士们点赞的时候,央视解说员段暄的两条微博引起了不大不小的争议。

  “中国队一场球没赢下来,各种各样的质疑扑面而来……质疑和反思必不可少,但请不要嘲讽奚落,更不要落井下石。”“女排再次夺冠,姑娘们当然了不起。但我想问问雀跃的您,您是排球迷吗?……您是为了胜利欢呼?还是因为上世纪的女排精神而欢呼?……如果‘精神’包治百病的话,让郎平执教中国男足不就得了?”

  有人为段暄点赞,有人给他拍砖。在古松看来,“精神是大家都在谈的一个东西”,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它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包括判断力、自信心等很多东西。“某种程度上,精神有一定的作用,但它是建立在技战术的基础之上的。”中国男足在短时间内难有起色,与整个大环境和项目特点有关。“男足与世界高水平的球队相比,差距太大了,相比之下,女排的差距则要小得多。此外,排球是一项隔网运动,对于身体素质等方面的要求比足球和篮球小一点。”

  虽然项目有差异,但是同在专业队体制下的中国女排在国际赛场上屡有斩获,也有着许多东西可供足球和篮球借鉴。中国女篮在亚锦赛决赛上惨败后,篮球评论员杨毅在《武汉,不是最后的惨案》中写道,“在体育里,体制不是一切,规律才是根本……无论什么运动,都要遵循发展的规律……每一个奥运周期都要合理地进行人员更替,你越拒绝新老交替,越不让年轻人在最合适的时机接班和成长,终有一天,时间对你的反噬就越凶残。”

  曾几何时,中国女排也面临着青黄不接的问题,但上任之后,郎平提出了“大国家队”的理念,给更多的年轻人进入国家队的机会,让二线阵容参加国际大赛,这才有了新人不断涌现的局面。“这一次主力(惠若琪、杨方旭、徐云丽)因为伤病没有去,但年轻队员都顶下来了。”古松说,“这表明郎平在培养新人等业务上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国际排联终身名誉主席魏纪中说:“国足打平中国香港,女篮惨败,女排在这个时候拿冠军能够提振三大球的士气。” 9月8日,国足将在世预赛上对阵马尔代夫,而中国男篮也将于9月23日出征亚锦赛,我们期待他们有一个好的表现。

  2020《中国女排》观后感【篇5】

  今年的春节档可能是历年来竞争最激烈的一次。相比去年《流浪地球》的厚积薄发,一枝独秀来说。今年春节档目前来看,基本上只能用“白刃战”来形容,没有一部电影有把握说能够杀出重围。从呼声和号召力来看,重点还是集中在五部电影上:《唐人街探案3》、《中国女排》、《囧妈》、《姜子牙》、《紧急救援》。

  《唐人街探案3》已经已经来到了第三部,王宝强和刘昊然这次要去日本旅游,顺便再破个案。这个系列第一部的时候,票房是8亿,并不高,却获得了一定的口碑,因为大家发现这部原先预期一般的侦探电影竟然出奇的完成度还不错。于是,第二部就受到了广泛关注,票房居然超过了33亿,实际上与同期的爆款电影《红海行动》几乎平分了春节档票房。因此很多莫名其妙的自媒体就在那边叫着说今年的第三部一定会超过40亿。也不知道到底是谁给的自信。去年《流浪地球》的口碑和影响力那么大,票房也不过才46亿,你唐3就算是个爆款,能轻松破40亿,我是不信的,正经人谁会信?同样,我担心的是,陈思成如果不在探案的心意和创造力上下更多功夫(记得买版权),单凭刘昊然和王宝强搭档的风格已经给观众审美疲劳了。事实上,这也是所有系列电影的通病吧。

  说完唐3,再说《囧妈》,这个系列电影我比《唐人街探案3》更不看好,因为这个系列基本上在《泰囧》上就已经玩完了,后面2015年的《港囧》,炒得一手好冷饭,拿下了16亿,全是一些情怀的堆彻,用一个“傻子”来演另一个“傻子”也算是天才的想法。这部《囧妈》很难保证不会是有一部《港囧》,不过这次没有香港粤语金曲可放了,大概只能放俄罗斯“红歌”了吧?

  至于说《姜子牙》,在没看预告片之前,我还是比较看好的,毕竟《哪吒》作为全年直逼《战狼2》的爆款,它的同门作品应该不会差都哪里去。可是看了预告片后,我感觉大概率可能要低于此前的预期,一个系列电影,真正难的不是第一部,而是第二部。如果仅仅从预告片来说,《姜子牙》给人的感觉相比哪吒差距还有一点大,希望这只是又一个“预告片骗局”吧。

  关于《紧急救援》,我本身会相对看好一点,毕竟林超贤导演最近的作品都很不错,同时它也是“行动三部曲”的最后一部电影,还有彭于晏回归加持,但是,在中国,灾难片并不一定好拍,甚至要难于枪战和战争片,在这个层面上林导可能还需要一定的尝试和磨砺。不过,还是希望林导能够拿出和《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一样的作品,如果是这样就要力挺了。

  最后来说说,我为什么要挺《中国女排》。

  去年是新中国建国70周年,国庆档上《我和我的祖国》就凭借着电影观众强烈的情怀而得到加持获得了非常好的票房成绩。在《我和我的祖国》中,其中就有一个章节《夺冠》讲诉的得就是中国女排,但是它并没有正面描写,只是从侧面出发。但是中国女排的十冠( 5个世界杯冠军、2个世锦赛冠军、3个奥运会冠军,其中1981-1985年是五连冠)几乎是中国体育史上不可超于的丰碑,拍好它的意义从某种程度上甚至大于《湄公河行动》和《红海行动》。

  所以,这次无论从导演(陈可辛)还是演员(巩俐、黄渤、吴刚、彭昱畅)都可以说是完全投入。并且还有真人女排助阵参与,可以说是在尽量的将女排的事迹和拼搏精神能够还原出来。相信《中国女排》有可能如同《我和我的祖国》一样,将观众的情绪调动出来,只要电影过硬必然会突围而出。

    294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