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教育资讯>热点>

2023央视跨年节目单

淑燕分享

2023央视跨年节目单你知道吗?新的一年,从“新”跨年、新知识开始,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进步与成就。一起来看看2023央视跨年节目单,欢迎查阅!

2023央视跨年节目单

2023央视跨年节目单

《写给明天的一首新歌》

表演者:胡宇桐、蒿艺源、陈丽君、何青青、龙紫岚、斯丹曼簇

《出发向未来》

表演者:余笛、王凯、蔡程昱

《龙祥狮瑞》

表演者:湛江舞狮表演队、中国歌剧舞剧院

《全世界在等你》

表演者:萧敬腾、非遗复州鼓乐团

《奔跑》

表演者:许昕、胡夏、四川大学

《春》

表演者:浙江交响乐团、浙江音乐学院翡翠筝团

《新的一天》

表演者:白鹿、毛晓彤、孟佳

《篇章》

表演者:武大靖、徐梦桃、黄霄雲、王赫野

《朋友》《挑战》

表演者:钟镇涛、张智霖

《听见幸福》

表演者:慈溪市青瓷瓯乐艺术团

《生生不息》

表演者:孙楠

《用尽我的一切奔向你》

表演者:周笔畅、阿云嘎

《一曲东方》

表演者:陈小春、索明芳

《遇见·文脉》

表演者:胡歌

《亲爱的中国》

表演者:田彦、薛皓垠、毋攀、孙田雪飞

《宋韵之美》

表演者:高伟光、曾黎

《千年永宁》

表演者:陈伟霆、单依纯

《闪光》

表演者:唐汉霄、胡宇桐

《台绣》

表演者:朱瑾慧、罗昱文

《美丽的春天》

表演者:张辛、于海洋、四川大学

《天籁合鸣》

表演者:吴彤、于毅

《夏》

表演者:厦门歌舞剧院交响乐团

《闪耀》

表演者:汪苏泷

《秀丽的翅膀》

表演者:郁可唯

《有我》

表演者:周深、四川大学

《筑梦深蓝》

表演者:刘佩琦、袁弘、马启越、胡连馨

《繁星》

表演者:马佳、许靖韵

《问天》

表演者:扎西平措、曹芙嘉

《不同凡响》

表演者:袁娅维、萧敬腾

《未来之约》

表演者:辽宁芭蕾舞团

《普通》

表演者:王祖蓝、厦门吉岛人声乐团、浙江大学MOC阿卡贝拉合唱团

《少年》

表演者:扎西顿珠、孟慧圆、蒿艺源、赛博渊、梦然等

《漫漫人生路》

表演者:钟镇涛

《一笑倾城》

表演者:汪苏泷

《小皮影》

表演者:四川音乐学院

《和合共生》

表演者:山东省莱州中华武校、台州市文武学校

《满怀可爱》

表演者:延安STC街舞团

《秋》

表演者:南昌交响乐团、江西省歌舞剧院

《我奋斗我幸福》

表演者:王雅洁、汤非、台州科技学院

《追落日看银河》

表演者:刘惜君、鞠红川、周洁琼、邓典、江苏省青年歌舞团

《山河韵》

表演者:白举纲、斯丹曼簇

《安可王》

表演者:王耀庆

《我们俩》

表演者:侯垚、庄婷

《在那不遥远的地方》

表演者:许嵩

《山海万里》

表演者:李杨冠宇、辰安

《冬》

表演者:牡丹江交响乐团

《刚好遇见你》

表演者:李玉刚

《把幸福歌唱》

表演者:刘媛媛、师鹏、云朵等

《美食之旅》

表演者:王禹、祝绪丹

《故乡》

表演者:李允儿、张赫宣、斯兰、傲日其愣、

《茉莉花》《今夜无人入睡》

表演者:江苏省演艺集团民族乐团

《逐梦》

表演者:西安战士战旗杂技团

《守护着我的光》

表演者:王鸥、韩东君

《我和我的祖国》

表演者:廖昌永

《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

表演者:蔡国庆、张凯丽

《春风十万里》

表演者:殷秀梅、张英席

《节日序曲》

表演者:浙江交响乐团

春节的来历和习俗

中国人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在现代,人们把农历正月初一开始为春节,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上元节)新年才算结束,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

在不同时代,春节的名称也有不同。在先秦时叫“上日”、“元日”、“改岁”、“献岁”等;到了两汉时期,又被叫为“三朝”、“岁旦”、“正旦”、“正日”;魏晋南北朝时称为“元辰”、“元日”、“元首”、 “岁朝”等;到了唐宋元明,则称为“元旦”、“元 ”、“岁日”、“新正”、“新元”等;而清代,一直叫“元旦”或“元日”。

关于春节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中几种较具代表性的说法,如春节源于腊祭,春节源于巫术仪式说,春节源于鬼节说等,但其中被普遍接受的说法是春节由虞舜时期兴起。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

春节的风俗习惯(习俗)

1、传统民俗

年节是除旧布新的日子,年节虽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但年节的活动却并不止于正月初一这一天。从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小年节起,人们便开始“忙年”:扫房屋、洗头沐浴、准备年节器具等等,所有这些活动,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辞旧迎新”。

年节也是祭祝祈年的日子,古人谓谷子一熟为一“年”,五谷丰收为“大有年”。西周初年,即已出现了一年一度的庆祝丰收的活动。后来,祭天祈年成了年俗的主要内容之一;而且,诸如灶神、门神、财神、喜神、井神等诸路神明,在年节期间,都备享人间香火。人们借此酬谢诸神过去的关照,并祈愿在新的一年中能得到更多的福佑。

年节还是合家团圆、敦亲祀祖的日子。除夕,全家欢聚一堂,吃罢“团年饭”,长辈给孩子们分发“压岁钱”,一家人团坐“守岁”。元日子时交年时刻,鞭炮齐响,辞旧岁、迎新年的活动达于高潮。各家焚香致礼,敬天地、祭列祖,然后依次给尊长拜年,继而同族亲友互致祝贺。

年节更是民众娱乐狂欢的节日。元日以后,各种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竞相开展:耍狮子、舞龙灯、扭秧歌、踩高跷、杂耍诸戏等,为新春佳节增添了浓郁的喜庆气氛。

因此,集祈年、庆贺、娱乐为一体的盛典年节就成了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佳节。而时至今日,除祀神祭祖等活动比以往有所淡化以外,年节的主要习俗,都完好地得以继承与发展。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中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拜年

现代社会通行的贺年卡在中国古代已经实行。早在宋代,皇亲贵族士大夫的家族与亲族之间已使用专门拜年的贺年片,叫做“名刺”或“名贴”。它是把梅花笺纸裁成约二寸宽、三寸长的卡片,上面写上自己的姓名、地址。各家门上粘一红纸袋,称为“门簿”,其上写着主人姓名,用以接收名刺(名贴)。拜者投名刺(名贴)于门簿,即表示拜年,其意义与现代贺年卡一样。

贴春联

贴春联的习俗,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是有史为证的。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着《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具、影壁中。

    1684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