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如何做好个人防护
当前,国内新发疫情不断出现,部分地区社会面感染人数增加,做好个人防护尤为重要。那么疫情期间如何做好个人防护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疫情期间如何做好个人防护,欢迎大家来阅读。
疫情期间如何做好个人防护
当前的新冠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全国上下不断加强疫情防控力度。疫情防控中的个人防护显得尤为重要,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由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公众应如何做好新冠疫情的个人防护。
1. 公众日常生活中和出行时应正确佩戴一个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以上防护级别口罩并做好手卫生、遵守呼吸道礼仪。无需佩戴多个口罩或带呼吸阀的口罩,无需穿防护服。
2. 召开会议时,应有效通风换气且社交距离1米以上。不应在人员拥挤、通风不良时仍不佩戴口罩。
3. 无疑似/确诊病例时,居家环境清洁应以日常清洁通风为主,无需每日消毒。
4. 超市购物缴费时,应间隔一米排队,戴好口罩,首选无接触支付。
5. 乘坐轿厢式电梯时,应全程佩戴口罩、间隔站立并遵守呼吸道礼仪。
6. 家长陪小朋友玩耍时,应培养孩子手卫生意识,及时纠正儿童吃手和玩具的不良习惯,并定时清洁双手和玩具。
7. 乘坐公交车或地铁时,可佩戴手套,减少触摸公共部位,不要触碰口鼻眼。
8. 用餐前,应在流动水下用洗手液或肥皂洗手,或用免洗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不应不洗手,直接用手抓取食物。
9. 咳嗽打喷嚏时,应用纸巾遮住口鼻,然后将纸巾包好后置于垃圾桶内或采用肘臂遮挡。不应随地吐痰、用手捂或直接对他人咳嗽、打喷嚏。
怎样提升自身免疫力?
很多人会坚信吃某类保健产品或食物就能提升免疫力,某些保健商品也许会有一定的辅助功效,但绝沒有宣传的那么好,想提升免疫力还是要从日常生活习惯来改变。
1、改善生活习惯
最先就是保持稳定的生活方式。抽烟喝酒、经常熬夜等不良习惯要丢掉。不挑食,多吃饭,好好睡觉,是提升免疫力的办法之一。
2、经常锻炼身体
常常健身运动的人能更快的融入外部的平均气温转变,就算有病菌也可以合理的抵御疾病。
3、保持良好心态
心理压力过大会对身心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因为压力过大所以消极态度,会造成身体的免疫力下降,导致一些疾病趁虚而入。所以要尽可能的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
4、少用抗生素药物
抗生素帮人们解决了很多麻烦事,但乱用也会产生细菌。
抗生素只对病菌有效,且不一样的抗生素抑菌功效也不一样,随意使用不但不能治愈疾病,还很有可能会损害自身原有的免疫力。
想要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增加免疫力是必不可少的,并且要避免很多在生活上存在影响身体健康的活动。
“做好个人防护不容忽视”疫情防控宣传标语
1、减少串门,见屏如面,问候到,心意到!
2、你一言,我一语,共庆战疫得胜利。
3、动员起来,科学预防,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
4、防控一触即发,健康服务到家。
5、把社区居民发动起来,构筑起疫情防控的人民防线。
6、因为有你,一切都花开依旧。
7、计划免疫——一个不能少。
8、咳嗽喷嚏掩遮口与鼻,消毒阻断传播莫放松。
9、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科学指导、及时救治。
10、居家勤通风,出门戴口罩,健康有保障
11、疫情就是战斗,通知就是号角。
12、冬春传染高发季,卫生意识要增强。野生动物别乱吃,安全饮食好习惯。
13、元旦不拜访,出门戴口罩,见面不握手,点头送祝福。
14、愿我们早日战胜病毒,恢复正常生活,在家憋的都快长霉了,中国加油!
15、奥密克戎传播快 科学防控挡门外
16、别拿青春赌明天,请用疫苗换此生
17、更坚定的信心,更顽强的意志,更果断的措施,坚决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18、“口罩还是呼吸机,您老看着二选一”
19、勤快洗手:消毒杀菌,病毒赶走!
20、弘扬社会正气 坚决抵制疫情谣言散布 。
21、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人群聚集场所环境整治。
22、科学研判形势精准把握疫情,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行动。
23、安全距离可以有,人间温暖不能无。
24、儿童免疫要全程,儿女才有好前程。
25、疫情不是开玩笑,消毒消杀很重要。
26、口罩你不戴,病毒把你爱;口罩戴勤换,病毒说拜拜;口罩洗手当预防,健康你我他!
27、减少人员聚集,减少人员流动,减少旅途风险
28、祝愿祖国和民众早日战胜疫情,更期望未来全民健康之中国早日实现。
29、外地返常人员主动自我隔离 出现症状要报告
30、抗击新冠疫情病毒,胜利终将属于我们!
31、发热症状及早看,居家隔离不传染。
32、希望大家都少出门,出门记得戴口罩。
33、人生旅途难免有不测,守望相助我们不分离。
34、为人民加油,让我们齐心协力,战胜疫情!
35、少出门少聚会,减少传染的机会。
36、抗击疫情病毒,人人自觉防护!
37、最近阳光好好,春天也要到了,希望疫情早日结束。
38、加强防护,不要恐慌,相信科学,绝不传谣
39、加大校园环境卫生整治力度,全方位改善学校环境卫生条件。
40、健康防护千万条 佩戴口罩第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