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教育资讯>热点>

科学家颜宁为什么宣布回国任职

和杰分享

科学家颜宁为什么宣布回国任职?你们科学家颜宁背景怎样?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科学家颜宁为什么宣布回国任职,以供参考,欢迎大家收藏并分享哟!

科学家颜宁为什么宣布回国任职?

11月1日上午,在现场直播的2022深圳全球创新人才论坛上,著名科学家颜宁宣布,即将辞去普林斯顿大学教职,来深圳创立深圳医学科学院。

据悉,深圳医学科学院不定编制,不定级别,实行社会化用人制度,院长面向全球招聘。最新一期深圳市政府公报印发的《深圳医学科学院建设方案》(下称《方案》)透露,深圳医学科学院选址坪山区,按照全新机制的要求,主要建设“四平台一智库”,力争到本世纪中叶成为全球著名医学研究机构。

根据《方案》,深圳医学科学院建设以健康优先、关注前沿、共建共享、先行先试、依法办院为基本原则,将聚焦解决“以健康为中心”的重大科学和关键技术问题,主动布局医学科技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主要建设整合型医学科技协同创新平台、开放型医学科技资源管理平台、引领型医学科技基础支撑平台、创新型医学科技人才培育平台、智慧型医学科技战略研究智库。

深圳医学科学院由市政府设立,登记为市政府举办的事业单位,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不定编制,不定级别,实行社会化用人制度。理事会是深圳医学科学院的决策机构;院长是深圳医学科学院的法定代表人,面向全球招聘,由理事会聘任,实行任期制。

根据《方案》,深圳医学科学院将探索六大创新机制,即灵活的引才用才机制、联动的多维合作机制、多元的资金筹措机制、创新的研究资助机制、科学的评审评价机制、协同的产业转化机制。深圳医学科学院按照“边建设,边运行”模式推进,其中,筹建期(2020-2021年)将启动院长遴选工作,研究出台深圳医学科学院管理办法,建设全市医学科技资源信息平台。

《方案》提出,深圳医学科学院的发展目标是,到2025年,以深圳医学科学院为中枢和桥梁的深圳医学科技协同创新共同体基本建成,部分重点领域研究取得进展,针对重点人群和重大疾病的防治技术获得阶段性突破;到2035年,在医学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制度安排、规则对接方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到本世纪中叶,深圳医学科学院成为全球著名医学研究机构,粤港澳大湾区医学科学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全球卓著。

2017年4月,颜宁成为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首位雪莉·蒂尔曼终身讲席教授——雪莉·蒂尔曼是世界著名分子生物学家、普林斯顿大学建校200多年来的首位女校长。

在此之前,她的声名早已超出科学界而被公众所熟知。她未满30岁即从普林斯顿博士毕业回到清华任教,成为“清华最年轻教授”。

此后,她的科研成果更令人瞩目——2009年以来,她以通讯作者身份在国际最有影响力的顶级学术期刊《自然》、《科学》、《细胞》上发表了19篇论文,其中两篇被《科学》“年度十大进展”引用。她还与前清华大学校长陈吉宁、香港科技大学理学院院长叶玉如、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任吴季等在2016年被《自然》评为10位“中国科学之星”。

据悉,早在2019年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就提出支持深圳探索建设全新机制的医学科学院。

2021年3月的深圳市政府公报曾印发《深圳医学科学院建设方案》(下称《方案》),深圳医学科学院选址坪山区,按照全新机制的要求,主要建设“四平台一智库”,力争到本世纪中叶成为全球著名医学研究机构。

根据《方案》中的发展目标,到2025年,以深圳医学科学院为中枢和桥梁的深圳医学科技协同创新共同体基本建成,部分重点领域研究取得进展,针对重点人群和重大疾病的防治技术获得阶段性突破,医学科技创新能力得到提升,深圳医学科学院运行机制逐步完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化研究院所基本定型。

到2035年,以深圳医学科学院为核心引擎的粤港澳大湾区医学科技协同创新体更加成熟定型,重点领域研究取得重大进展,针对重点人群和重大疾病防治关键技术获得显著突破,医学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在医学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制度安排、规则对接方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成为科技创新引领健康城市发展的范例。

到本世纪中叶,深圳医学科学院成为全球著名医学研究机构,粤港澳大湾区医学科学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全球卓著。

科学家颜宁背景

结构生物学家、中国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中国青年女科学家、《自然》杂志“年度中国科学之星”、“影响中国”2017年度科技人物、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普利斯顿大学教授、博士导生、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首届“国际青年科学家”、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院士兼职教授。

如此众多荣誉,相信很多读者心里面都有这样两个感受:“第一、我这辈子要是有其中一两项荣誉,这辈子也知足了,清华大学、科学院院士、教授、结构生物学家、普斯林顿大学教授,这其中任何一两项荣誉已经令我们遥不可及,这么多荣誉集一身,这位女结构生物学家一定是位了不起的科学家;第二、这位女科学家是谁”?

她就是曾被誉为“清华最美博导”——颜宁,这位70后女科学家带领平均年龄30岁的团队攻克50年不解的世界难题,在生物学领域作出的贡献不亚于老一辈科学家屠呦呦、陈薇,按照这个成就下去,颜宁在国内未来前途不可限量,然而2017年5月,颜宁辞去了清华大学任职10年的职务,接受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邀请,40岁颜宁再次踏上前往美国的飞机,消息传开,千万网民对颜宁这一选择褒贬不一,有人说她“不爱国”,有人为她感到惋惜,有人觉得科学无国界,每一个都有自己选择权利,我们应该尊重颜宁女士的选择。

那么,这些颜值、美貌智慧于一身的清华“最美博导”,为何40岁辞职选择去美国?

这一切还要从颜宁女士出生谈起。

1977年,颜宁女士出生于山东省章丘普集博平村,颜宁女士父母都是当地地地道道的工人,家庭条件十分普通。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读书是唯一的出路,考上大学实现鲤鱼跃了龙门,这是每一个中国父母对自己子女期待,颜宁女士父母也是如此,从小十分重视颜宁女士的教育

天才在学习上从小有着不同于普通人的气质,颜宁女士自幼在学习上显露出天赋异禀,成绩在学校一直名列前茅,也从来不让她的父母操心。

6岁那年因为父母工作变动,颜宁女士跟随父母举家迁往北京,从山东章丘小村搬迁至北京,对于一个六岁孩子眼界思想观冲击很大,原来外面世界这么大,这么新颖,将来有机会一定要走出去看一看。

在父母严格教育下,颜宁女士凭借优异成绩一路茁壮成长,转眼十八年过去了,颜宁女士从一个普通女孩成长为一位亭亭玉立的大美女,在颜宁女士报考生物系之前,她的理想一直是北大中文系,自幼在父母文化熏陶下,颜宁女士从小对诗词歌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过颜宁女士各科成绩十分优秀,理科成绩甚至比文科成绩更突出,她的老师建议她选择理科。

在老师建议下,颜宁女士高中后选择理科,1996年,她以优异成绩被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录取。

进入大学后首次系统接触生物学这个领域,颜宁女士并未感到陌生,相反经过细致观察学习,她发现生物学这个领域并不是想象中的枯燥乏味无聊,而是充满挑战,生物学领域充满很多奥秘,每天沉浸在这些奥秘探索中带给她无穷无尽的快乐。

凭借先天聪明及努力学习,颜宁女士很快成为清华生物系的佼佼者,大学期间她的成绩一直名列清华生物系前茅,成为清华大学生物科学技术系“校花学霸”。

颜宁在生物领域天赋异禀的表现很快引起国内著名生物结构学家饶子和的青睐,饶子和教授邀请她加入自己的实验团队,这段经历对于颜宁女士今后发展以及成就至关重要。在这里,颜宁女士接触了更系统的学习,参与了许多之前从未研究过的课题研究。

在饶子和教授精心培育下,颜宁女士如同打开了生物学领域的“潘多拉的魔盒”,发表了一篇又一篇生物学领域论文,伴随论文发表,颜宁在生物学领域冉冉升起,成为生物学领域的后起之秀;大学还未毕业就已经收到国内很多知名大学、企业邀请。

面对国内外众多知名大学邀请,颜宁女士大脑十分冷静,她选择了一直梦想的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师从施一公先生;施一公教授是享誉美国的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教授,早已听到颜宁这个生物学后起之秀的大名。

闻知颜宁女士选择到普林斯顿大学生物领域继续深造,施一公教授甚至高兴,初次见面颜宁女士和施一公教授相见恨晚,凭借优异成绩和施一公教授推荐,2000年颜宁女士顺利考入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学习,四年后颜宁女士以优异成绩获得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凭借优异成绩,毕业后颜宁女士继续在普林斯大学分子生物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

照此下去,颜宁女士若继续在美国研究下去,未来前途不可限量,美国也开出了优厚的待遇与实验室,希望她可以留在美国。

面对美国开出的优厚待遇,颜宁女士并未选择在美国继续工作,她选择回国,2007年,颜宁女士出任清华大学教授,这一年她30岁,成为清华大学最年轻的教授和博士生导师。

自2007年回国后,多年来颜宁女士一直致力于结构生物学中膜蛋白的结构与功能研究;2014年,37岁的颜宁女士带着平均年龄30岁的团队经过多年研究终于攻克50年不解的世界难题——人源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的三维晶体结构,这一重大发现引领人源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领域革命变革。

2015年,颜宁女士带领团队进一步获得了具备更多构象的GLUT3结合底物和抑制剂的超高分辨率结构,从而清晰揭示了葡萄糖跨膜转运这一基本细胞过程的分子基础。

除此之外,在她带领下,她的科研团队在:“离子通道结构生物学领域取得重要成就,解析了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的晶体结构,此外还有利用最新冷冻电镜技术获得了最大钙离子通道RyR1的高分辨率结构”。

多年努力,颜宁女士带领她的科研团队在生物学人源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她也斩获了无数荣誉,如:

“影响中国”2017年度科技人物、《自然》杂志“年度中国科学之星”、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CCTV2012年度科技创新人物、中国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提名2016-2017年度“影响世界华人大奖”提名、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等等。

除了这些获得荣誉外,十余年来颜宁女士在清华大学实验室发表了诸多学术论文,其中以通讯作者在《自然》、《科学》、《细胞》中发表的学术论文就有22篇。

照这个成就下去,颜宁女士未来在生物学领域取得的成就不可估量,所获荣誉会更快,但这一切在2017年发生了改变。

2017年,颜宁辞去了清华大学教授职务,接受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邀请,出任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雪莉·蒂尔曼终身讲席教授的职位,后成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但一直保留中国国籍。

在清华大学任职十年,又再次回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任教,颜宁女士这一选择引起部分网民不满,有的人认为她是“沽名钓誉”,有的人认为她“崇洋媚外”,也有的人尊重她的选择,面对大众质疑,颜宁女士只是简单解释:“换新环境,便是为了突破自己”。

颜宁科研成就

在普林斯顿大学学习的日子里,颜宁每天泡在实验室将近二十个小时,有时甚至直接睡在实验室里。

她在施一公教授的实验室里做实验、写论文,却始终做不出一个像样的成果。

劳累和焦虑双重打击下的颜宁,几乎病倒在实验室里,从小自信好强的她却从没有想过放弃,她在实验室里继续坚持,进行着一个人的战争。

2003年初,颜宁做出的科研结果终于得到了导师的肯定,一年后她通过了博士论文的答辩,此后留在普林斯顿大学生物学系进行博士后研究。

2005年,《science》杂志和通用电气医疗等多家权威机构,评选的北美地区“青年科学家奖”被颜宁收入囊中。

正当颜宁的科研事业顺风顺水的时候,她受到了清华大学生物系原系主任赵南明教授的邀请信,邀请她回到清华大学任教。

颜宁从清华毕业到普林斯顿大学留学时,就怀着报效祖国的信念,恩师施一公教授已经回国。

而现在赵南明教授又盛情相邀,于是颜宁没有犹豫,拒绝普林斯顿大学留校任教的请求后毅然回到了祖国。

回国后颜宁当即被聘为清华大学副教授。不久后她成为了清华大学最年轻的教授和博士生导师。

自2007年回国在清华大学独立领导实验室后,颜宁总计发表了40篇学术论文。

两年后,实验室的科研成果被美国《科学》杂志重点引用。

2010年,“大肠杆菌中岩藻糖转运蛋白 FucP 的晶体结构”这一难题被颜宁团队成功解析出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杂志。

2011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2014年,对于颜宁来说是个重要的年份,那年的1月17日晚上十点半,有一项重要实验的数据结果出炉了。

颜宁的学生拿着数据结果,兴奋地冲到颜宁的办公室:“颜老师!颜老师!结果出来了!”

颜宁一脸淡定地微笑着,虽然她的心里也已经乐开了花。

“人源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的晶体结构和工作机理”,这是一个已经困扰生物学学术界数十年的难题。

全世界无数的生物学家和顶级生物实验室为此花费诸多心血,也始终没有研究清楚。

在颜宁和她平均年龄只有二十多岁的博士生实验团队,经过两年多的研究实验、六个月的全力攻关,终于解答了这一生命科学领域的世界性难题。

5月18日,《nature》杂志发表了颜宁团队的此项研究成果,随即在世界学术界引起轰动。

荣誉的背后是无数个日夜的努力与坚持,为了完成这项实验,颜宁要求学生们在实验室里不能玩手机、不能吃零食,一切与实验无关的娱乐行为都被禁止。

为了做出表率,一向喜欢追剧、自拍的颜宁在进入实验室前都会当众将手机关机。

素来喜欢用照片记录实验过程的她,在这项实验中没有用手机拍过一张照片。

颜宁指导的博士生们也都是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正是新潮娱乐的主力军。

但为了完成这项实验,他们几乎将全部身心投入其中,连在家时都醉心实验,很少进行其他娱乐活动。

颜宁的一位学生曾调侃道:“做实验的两年里出去跟朋友聚餐总共不超过五次,现在看到新的电子产品都不会用,感觉自己快和时代脱节了。”

    1625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