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教育资讯>热点>

中国是全球森林增长最多国家是因为什么

和杰分享

中国是全球森林增长最多国家是因为什么?植树造林的好处是什么?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国是全球森林增长最多国家是因为什么,以供参考,欢迎大家收藏并分享哟!

中国是全球森林增长最多国家是因为什么?

翟青介绍,我国是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和人工造林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全球“增绿”的主力军。我们成功启动了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全国碳市场,有效发挥市场机制对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的作用。

植树造林的好处是什么?

(1)保护环境,维持生态系统,改善人们的生活居住环境。

(2)治理沙化耕地,控制水土流失,防风固土,增加土壤蓄水能力。

(3)自动的调温器,夏日树荫下气温比空地上低10度左右,冬季又高2-3度。

(4)天然除尘器,树叶上长着许多细小的茸毛和黏液能吸附烟尘中的碳、硫化物等有害微粒,还有病菌、病毒等有害物质,大量减少和降低空气中的尘埃。

(5)制造氧气,树叶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制造人体所需的氧气。

(6)消灭细菌,松、樟、榆等树能分泌杀菌素,杀灭结核杆菌、白喉杆菌等病菌。

(7)消减噪声。

(8)可以用来造船、造家具等等。

(9)增加经济效益,增加木材及林产品的经济价值。

(10)最重要的是净化空气,改善生态环境降温增湿,调节环境空气的温度和湿度。

中国生态环境保护进展状况

中国已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

翟青在会上介绍,2021年,全国地级以上城市PM2.5的平均浓度比2015年下降了34.8%,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的比率达到了87.5%;地表水I—III类断面比例达到84.9%,劣Ⅴ类水体比例下降到1.2%;土壤污染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实现固体废物“零进口”目标。这些年来,我们的蓝天多了、水清了、土也净了,人民群众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中国地表水优良断面比例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翟青介绍,过去十年,我国以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平均6.6%的经济增长。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年均值由2015年的46微克/立方米降至2021年的30微克/立方米,成为全球大气质量改善速度最快的国家。全国地表水优良断面比例达到84.9%,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据了解,为全面反映我国2021年生态环境状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生态环境部会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自然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应急管理部、国家统计局、中国气象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共同编制完成《公报》。

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司副司长蒋火华介绍,2021年,全国空气质量持续向好,地表水环境质量稳步改善,管辖海域海水水质整体持续向好。全国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土壤污染加重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全国自然生态状况总体稳定。全国城市声环境质量总体向好。辐射环境质量和重点设施周围辐射环境水平总体良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达到“十四五”序时进度。

“2021年,各地区、各部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扎实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生态环境领域8项约束性指标顺利完成,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进一步增强,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美丽中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蒋火华说。

生态环境状况明显改善主要体现“四个更加”

“2021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主要体现在‘四个更加’。”蒋火华介绍,一是空气更加清新。空气质量达标城市数量、优良天数比例持续上升,主要污染物浓度全面下降。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218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占64.3%,同比上升3.5个百分点;优良天数比例为87.5%,同比上升0.5个百分点。细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臭氧(O3)、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和一氧化碳(CO)六项指标年均浓度同比首次全部下降,其中,细颗粒物(PM2.5)为3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1%,“十三五”以来,已实现“六连降”;臭氧(O3)为13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0.7%,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O3)浓度连续两年双下降。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汾渭平原等重点区域空气质量改善明显。

二是水体更加清澈。全国地表水Ⅰ-Ⅲ类断面比例为84.9%,同比上升1.5个百分点,“十三五”以来,实现“六连升”。重点流域水质持续改善,长江、珠江流域等水质持续为优,黄河流域水质明显改善,淮河、辽河流域水质由轻度污染改善为良好。全国地下水Ⅰ-Ⅳ类水质点位比例为79.4%。地级及以上城市监测的876个在用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为94.2%,总体保持稳定。

同时,管辖海域海水水质整体持续向好,水质优良海域面积比例持续提升、劣四类海域面积持续下降。符合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占97.7%,同比上升0.9个百分点;劣四类海域面积同比减少8720平方千米。近岸海域水质优良(一类、二类)比例为81.3%,同比上升3.9个百分点。

三是土壤等更加安全。土壤污染加重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全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稳定在90%以上,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农用地土壤环境状况总体稳定。全国城市声环境质量总体向好,32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各类功能区昼间达标率为95.4%,同比上升0.8个百分点;夜间为82.9%,同比上升2.8个百分点。辐射环境质量和重点设施周围辐射环境水平总体良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达到“十四五”序时进度。

四是生态更加优美。全国生态质量指数(EQI)值为59.77,生态质量综合评价为“二类”,与2020年相比基本稳定。表明我国生物多样性较丰富、自然生态系统覆盖比例较高、生态结构较完整、功能较完善。其中,生态质量为“一类”的县域面积占国土面积的27.7%,主要分布在东北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青藏高原东南部等地区;“二类”的县域面积占32.1%,主要分布在三江平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昆仑山、四川盆地、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中下游平原。“一类”“二类”的县域面积合计占国土面积60%左右。

    1614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