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小年习俗和解析
小年并非专指一个日子,由于各地风俗,被称为“小年”的日子也不尽相同。在北宋时,小年不叫小年,叫“交年节”,意为立春前后,年节之交。以下是小编整理的2022小年习俗和解析,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关于小年的习俗
“官三民四船家五”,小年日期有不同
如果,我们把“祭灶”作为小年的主要标志的话,我们会发现,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是在农历腊月二十三过小年,但也有一些地区的小年日期是在农历腊月二十四。
直到今天,我国山东等地区还流传着“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古代人们根据身份不同,而在不同的日期进行“祭灶”活动。官府是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腊月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要在腊月二十五日举行祭灶。
二十三,祭灶王
说到了“祭灶”,我们就不得不谈一谈这个流传了很久的传统习俗。
相传灶王爷端坐在各家各户的厨灶之中,是一家的守护神,也是一家的“监察官”。小年这天,灶王爷会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各家过去一年的功过。而“祭灶”就是对灶王爷的一种祭祀,祭灶时各家各户都会摆放一些糖,这是希望灶王爷在禀报功过时可以多说好话。
这个流传在民间的传说,寄托了人们对于新的一年美好的期盼,同时也提醒着人们,一年结束了,你有没有做一份自己的“年终总结”呢?
二十三,糖瓜粘
前面我们提到,在祭灶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准备糖,这种特殊的糖,就是糖瓜,有的地方也叫做“灶糖”,这是一种粘性很大的麦芽糖。冬天北方干冷的天气,让这种糖在凝固以后变得香酥甜脆。
古时候,人们将这种糖果摆放在灶王爷的供桌上,是希望用糖粘住灶王爷的嘴,让灶王爷在上天禀报的时候不会说坏话。这样,新的一年自己的家里就可以得到更多的“福瑞”。这其实,也寄托了人们对新的一年美好生活的希望。
剪窗花
过了小年,新年的脚步就越来越近了。在所有的准备活动中,剪窗花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人们通常会用红色的纸,剪出一个个喜庆、吉祥的图案,这些图案中有动物,有植物,有的还会有传统故事中的人物呢。
有了这些精美窗花的装饰,过年的气氛也变得更浓厚了呢
扫尘土
很多地区都有在小年这一天,进行大扫除的习惯。
由于“尘”与“陈旧”的“陈”同音,因此,古代人们认为,“扫尘”也有辞旧迎新的意思,寓意着扫除过去一年所有的不开心。因此,扫房擦窗、刷锅洗瓢成为了这一天最重要的活动。
由于大扫除工作繁多,往往需要全家人一起出动,一家人其乐融融、热火朝天忙碌的样子,也成为节日期间一道特殊的风景。
小年南北是什么意思
所谓“小年北小年南”是指南方有一个小年,北方也有一个小年,南方和北方的小年夜不在同一天,北方是农历腊月二十三,而南方则是农历腊月二十四才是小年。
南北方小年差一天的习俗由来已久。
早在宋朝的时候,就有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记载。但是,从清朝雍正年间开始,每年腊月二十三在坤宁宫祀神,也就是向天地神明汇报工作情况。为了节省开支,建立和谐社会,皇帝顺便把灶王也拜了。以后王族、贝勒随之效仿,于腊月二十三祭灶。
关于小年的来历
流传最为广泛的版本就属于和祭灶有关的这个故事了,民间传说灶王爷原本是一个普通的百姓,名字叫张生,但是结婚成家以后每天花天酒地,不务正业,没过多酒家财被败落殆尽,最后只能沦落到街头乞讨度日,有一天,张生在沿街乞讨的时候,不知不觉乞讨到了前妻的家门口,顿时感觉羞愧难当的张生一头钻进灶台里面把自己给烧死了,玉皇大帝知道这件事情以后,认为张生有回心转意之心,既然有勇气死于锅底,那么就封他为灶王爷吧!让他管理民间的生活,并且定于每年腊月二十三,二十四上天汇报工作,大年三十的时候再重新回到灶台,所以民间也就有了腊月二十三”祭灶“的传统,因为灶神管理着一家人的吃喝,在这个时间祭拜灶王爷,让他给玉帝汇报的时候,多说一些好话,让玉帝给老百姓一个风调雨顺的年景,所以咱们在灶王爷的图片上也会看到”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说的就是老百姓对于灶神的期盼。
要说北方和南方的小年为什么不在同一天?比较普遍的说法是根据中国的习俗,北方人称腊月二十三是小年,也叫做”扫房“,南方人说腊月二十四是小年,叫做“掸尘”,关于南北地方对于小年不在同一天,比较流行的说法是下面这个故事。
起初,小年是不分两天的,唐宋时期都是在腊月二十四祭灶,到了元明依然是沿袭旧俗,但是到了清朝却发生了变化,说是在雍正年间,每年腊月二十三皇帝要在坤宁宫祭神,也就是向天地神明汇报工作情况,为了节省开支,皇帝也把灶王爷给祭拜了,从此以后,一些王族,大臣等也都效仿,最后延续下来就变成腊月二十三祭灶了,并且流传出“官三民四”的说法,也就是当官的腊月二十三过小年,一般的庶民腊月二十四过小年,因为靠近北方的人们跟皇宫,权贵离的近,也就跟着二十三过小年了,当时南方比较偏僻。离京城远,也就逐渐二四过小年了。在小年这天,除了祭灶以外,有些地方还要吃饺子,剪窗花,吃芝麻糖等的,过年的热闹劲也正是从今天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