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教育资讯>热点>

新大一吐槽:“打热水APP”是把刀?多少学生成待割“肥肉”?

惠敏分享

大学有哪些有趣事,高中刚步入大学的你小心别踩坑,下面是小编给你带来的大学信息,欢迎阅读!
  世界体操锦标赛冠军刘婷婷回广东办理高考手续

  本月3日,在2018年世界体操锦标赛女子平衡木决赛中,荔湾籍运动员刘婷婷顶住压力,以14.533分夺得金牌,这是刘婷婷职业生涯的首个平衡木世界冠军。昨日上午,刘婷婷请假回到广州处理学籍手续,并回到荔湾探望启蒙教练。

  “不可思议,像做梦一样!”这是刘婷婷在世锦赛平衡木决赛夺冠后的感想。刘婷婷的体操之路充满磨砺与坎坷,她曾因伤病无缘里约奥运会,又因腿伤在去年世锦赛中留下遗憾。本届世锦赛,一枚得来不易的金牌见证着刘婷婷的努力。“不拿世界冠军不退役!”在伤病期间,刘婷婷曾回到省队养伤。回望当时的经历,她坦言自己并没放弃,并给自己留下这样的一句话。

  据了解,刘婷婷这次回穗主要是办理高考的相关手续,并利用两天的假期探望一下在荔湾的启蒙教练以及老师。回穗办理升学相关手续,是否代表她计划退役呢?记者了解到,虽然这次回穗是为了处理学籍上的手续,但刘婷婷坦言生活的重心还是以体操为重,什么时候退役,以及退役以后的发展尚未考虑,“目前主要备战(东京)奥运会,专注体育事业,国外很多运动员20多岁还在练习体操。”刘婷婷接受采访时表示,荔湾给与了她继续体操事业的机会,“感谢荔湾给我体操事业成长的道路。”

  打热水也有App 多少学生成待割“韭菜”

  校园是最具消费竞争力的市场之一,很多消费类App创业公司都将第一个市场放在校园。而一些创业者为推广App,可谓无所不用其极,一旦占领了学校,则无往而不胜。

  打热水一个App,发学分一个App,跑步一个App,连无线网络一个App,刷网课一个App……在一些高校,原本为方便师生、提高效率的信息化手段在实际管理和运营中却出现了过度倾向:一个个打着“智能便捷”“强制使用”“学分挂钩”旗号的手机App逐渐编织成一张网,将许多大学生裹挟其中。(新华社11月10日)

  移动互联网时代,哪个手机用户不安装几个App?学生安装与学习、生活相关的App,名正言顺,也能从中获得方便。问题是,如果被App“绑架”,则难有愉悦可言。像报道中提及的App——有的粗制滥造,存在不少漏洞;有的视学生市场为“唐僧肉”,投放各类奇葩广告;有的管理僵化,让学生自行承担损失……自然让人难以接受,也难以忍受。

  过多过滥的App不仅挤占手机存储空间,还挤占学生的生活空间。须追问的是,那些乱七八糟的App凭何堂而皇之地“入侵”学生的空间?报道中一名专家道出了奥秘:“高校使用手机App进行管理是值得肯定的,能让师生感受到人工智能带来的方便。但如果这些App中含有大量广告,且高校强制使用,那么,这样的导向就显然是不妥的。”

  校园是最具消费竞争力的市场之一,很多消费类App创业公司都将第一个市场放在校园。而一些创业者为推广App,可谓无所不用其极,一旦占领了学校,则无往而不胜。

  观照现实,一些学校推销教材、消费和学习软件等,都被证明存在不正当利益。那么,各类App蜂拥而进校园,是不是也很可疑?一些App粗制滥造,用户体验差,如果没有来自校园的动力,恐怕早就“死翘翘”了吧。有的App变相推广付费功能,把学生当成了“韭菜”来收割,更是不厚道。

  一些App名为智能化,实为弱智化;名为公益化,实际上充满利益往来的暧昧色彩。校方稍有辨识力,就应该节制推广App;稍有对学生负责的意识,就应该拒商家于门外。学校不能因为推广App有益于学生,就心安理得;不能为了便于管理,就缺乏倾听学生心声的耐心。

  教育部曾专门下文,严禁教师通过向学生推销图书、报刊、生活用品、社会保险等商业服务获取回扣,并要求学校领导干部要严于律己,带头执行规定,切实负起管理和监督职责。

  遏制App泛滥,并非没有良策。校方应尊重学生的基本选择权,别奉行强制思维。一些App该不该进校园?或哪种App该进校园?要多听听学生怎么说。

    11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