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教育资讯>考公务员>

国家公务员申论历年真题及答案

舒淇分享

目前,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国家公务员申论历年真题及答案了,那么需要参考的可以来借鉴以下,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国家公务员申论历年真题及答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国家公务员申论历年真题及答案

国家公务员申论历年真题及答案

1.加入新岗位,肯定有很多困难,但是时间有限,如何尽快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题目类型】自我认知与职位匹配

【考查能力】自我认知与职位匹配能力

【参考解析】

进入新的工作岗位,作为一名新入职工作人员要摆正心态,尽快熟悉并且不断适应新的环境,利用工作、生活之余向工作经验丰富的同志学习。困难一定是存在的,时间也是有限的,但面对这些问题和困难,我们应该积极的解决。

首先,我将尽快熟悉新岗位的工作内容,工作权限与职责范围。由于新到岗位,自身无论是专业技能还是工作方法也许不能马上胜任这份工作,但这并非是避开困难,拖延时间的理由。在专业学习中掌握的方法与工作紧密结合,不断更新实践技巧,从而尽快熟悉新岗位。

其次,由于经验的缺乏,新到岗位一定会存在很多困难,例如,我学习的专业领域是法学类,即将接受的工作是城市管理岗位。如何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也许这并非是一加一等于二的问题。但我专业学习中所掌握处理问题的方法,如以实践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在处理问题时将提高我执法为民的水平,在提高城管执法形象的同时,也为城市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第三,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快提高自身工作能力是需要我正视的问题。将自身掌握的方法应用于工作中,进而提高工作效率是重要支撑。我会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增强自身工作能力。在生活中我的兴趣爱好是登山,如果有可能我会尽己所能组织一些户外运动,邀请一些有这方面兴趣的同事一起参加进来。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体魄,只有有一个好身体才能更好的工作。另一方面还可以在活动中进一步与同事相处,不断从一点一滴中向工作经验丰富,人际关系良好的老同事学习,从而提高集体的凝聚力与荣誉感,进而利用当下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与资源尽快提高自身工作水平和能力。

总之,我既要摆正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工作心态,又不可急于求成。既要提高工作效率,又要讲究工作方法。只有这样,我才能尽其所能使自身得到刚好的历练。

2. 公家车上一个抱孩子的母亲上车无人让座,司机停车7分钟,有人让座后才开车,引发热议,请问你如何看?

【题目类型】综合分析

【考查能力】综合分析能力

【参考解析】

公车让座是体现社会公德、传统美德的文明表现,然而近期在常州的公交上,抱孩子的母亲却无人让座,司机无奈停车7分钟,引起了广泛争议。有人认为,这位司机师傅做得对,这样的司机太赞了!但也有人认为,让不让座是私人的事情,司机的行为是道德绑架!在我看来,我们对待这些争议、讨论应该辩证的看待。

一方面,司机的行为是出于职业道德和安全考虑,为了保证乘客的安全,避免车子的发动给孩子和母亲带来危险,从这个角度我们应该肯定司机的初衷。另一方面,司机对乘客文明素质的表示愤慨,用停车的方式警告乘客,虽然可以迫使乘客让座,但只能算作治标不治本的做法,对于乘客文明意识和素质的提升帮助不大。类似的行为不免引起争议,如年轻人不让座遭到指责、大骂等现象,让座的人感到寒心。因此,我们应该思考如何彻底改变目前状况,弘扬传统美德,形成自觉让座的风气。

首先,观念的转变是核心。媒体要通过有效的宣传,如公益广告、提示标语等,提升公众的文明意识;家庭、学校、单位和社会各方面要通过有效的教化,增强公众文明出行的自觉性;公交单位要通过有效的措施,将“黄色座椅为老幼病残孕专座”的规定落到实处。在宣传教育中尤其需要细化内容,提高针对性、增强操作性。比如,明确要求人们特别是年轻人做到:乘车时见到老人孩子要让座……这样的效果可能要比空讲道理好一些。

其次,转变工作方法是关键。让老人孩子等体弱者上车有座,司乘人员经过努力是可以做得更好一些的。比如,司乘人员要提醒乘客给老人孩子让座,担负起督促执行有关“专座”规定的责任;又如,安排持“老年证”者坐黄座椅,要求其他人为其让座……俗话说,“只要有心人,万事能办成”,解决体弱者乘车难问题也不例外。

最后,法律约束是保障。提高社会文明水平,重塑道德感,需要制度、教育、法律多管齐下,方能见效。公民素质的提高有时须依赖法律约束的推动。尽管公交车上明确写着请给有需要者让座,但现实中让座的并不是很多;常回家看看父母,本来是最起码的亲情伦理所在,但有多少人能常回家?道德失范的行为越来越多,不但带来了道德滑坡的拷问,也体现了公民素质急需提高。因而,有必要用法律来对这些道德行为立法,并进而让失范的道德行为回归正常。当然道德立法可行的背后与严格的执法有关,有令必行,违法必究,才使得道德立法可行。

温良恭俭让,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其中的“让”,有谦让、辞让、推让之意。可敬的“让”,能给人以帮助、给人以温暖。让座拉近距离,互助增进友爱。让座,把方便让给他人,把辛苦留给自己,是高风亮节、胸怀宽广,是弘扬美德、营造和谐。

国考申论写作技巧

一、主体分析法

主体分析法,即分析问题时,从该问题涉及到的不同的利益群体展开分析,常见的利益群体有:个人,集体组织,政府,社会,国家等,当然,我们在使用的过程中,不可过于死板,在以上每一个主体范围内,依然可以按照不同的主体细化、分解。

二、范围(范畴)分析法

范围分析法,即分析问题时,从该问题涉及的不同范围或范畴来展开。常见的范围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再比如,企业发展中必不可少,需加大投入的范围有:资金、人才、技术、管理等。不同的问题范围不尽相同,但却在我们展开排比句的时候能够派上大用场。

国考申论的考试内容

国考的笔试包括公共科目与专业科目。公共科目为所有岗位必考科目,包括《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与《申论》两个科目。按照省级以上 (含副省级) 职位、市(地)级以下职位的不同要求,设置两套试卷。

省级以上(含副省级)职位:

申论考试主要测查报考者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

市(地)以下职位:

申论考试主要测查报考者的阅读理解能力、贯彻执行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两套试卷难易程度相差并不大,毕竟其公共科目的测查的基础能力和知识点都是一样的。在题量上基本都是相同的,都是5道题。总体上,副省级相比较市地级而言,难度系数稍大一些。

国考申论题型及题量

以下参照2021年国考申论题型题量:

试卷类型考察重点考试主题题量题型
副省级以上(含副省级)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海纳百川聚四方之才5题第一题归纳概括(10分);第二题综合分析(15分);第三题提出对策(20分);第四题贯彻执行(25分);第五题贯彻执行(30分)
市(地)级以下阅读理解能力贯彻执行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乡村治理5题第一题归纳概括(10分);第二题归纳概括(15分);第三题贯彻执行(20分);第四题提出对策(25分);第五题贯彻执行(30分)

国考申论写作范文

做讲社会公德的好公民

“人而无德,行之不远。”一个社会文明有序,既靠先善其身的私德,也离不开相善其群的公德。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要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作为着力点”。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阐释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鼓励人们“在社会上做一个好公民”“在工作中做一个好建设者”“在家庭里做一个好成员”“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好品行”。这就为不断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供了遵循,对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推动全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一个新高度,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道德是社会关系的基石、人际和谐的基础,社会公德作为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的基本准则,是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纲要提出,“推动践行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鼓励人们在社会上做一个好公民”。五个方面的社会公德内容,涵盖了维护社会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的最起码的道德要求,既针对全体公民也面向领导干部,有着重要的现实针对性和实践指导性。把这些社会公德要求融入日常生活,强化制度保障特别是法律法规保障,使之成为人们日用而不觉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人的全面发展。

“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培护社会公德,关键在于引导公众超越个人狭隘眼界和功利目的,从公益众利层面实现小与大、私与公、家与国的融洽协调。“环保是别人的事情,与我无关”“大善做不了,小善不想做”“凭啥自己冒风险助人为乐”……公德遇阻,说到底是因为公共意识、规则意识、群己权界观念等的缺失。张扬社会公德的要诀,就在于唤起人们的公共责任心、公民义务感,破除“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狭隘心理。广大民众明礼守法的公共文明意识,其实正是最宝贵、最强大的道德资源。

道德是生活的哲学。道德建设既重对孰善孰恶的辨析,更重知行合一。从公共场所举止文明到邻里相处和睦互助,从举手之劳保护环境到心底无私为民服务,人人谨守社会公德,努力实现精神之美、行为之善、思想之真,就能让道义的力量汇流成河,润泽社会和谐有序运转。加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必须坚持提升道德认知与推动道德实践相结合,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对个人而言,激发“见善如渴,闻恶如聋”的意愿,增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行动力,就能成为一个“精神富有”的人,成为一个有益于他人和社会的人。

每个人心底都蕴藏着善的种子,“人皆可以为尧舜”。《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强调:“加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程。”高举光照世道人心的公德火炬,培护引领社会和谐的公德高地,激励人们行动起来守卫心中的道德律,一定可以奏响新时代的精神文明和声,让德耀中华、德佑未来成为现实。

开展品质革命 升级中国制造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伴随而来的便是消费需求的升级。但是当前国内的产品质量无法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于是出现海淘热、海外代购等现象。这不利于中国制造的健康发展,也制约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要抓住机遇,来一场品质革命,推动中国制造转型升级。

注重品质,能够满足消费新需求。传统的市场是粗放管理,以满足人们的日常所需为主,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无可厚非,但当前人们的生活水平已经提高,关注产品不再单纯看价格,而更多考虑产品质量、实用性等。因此,中国游客热衷于在日本购买马桶圈、电饭煲、菜刀等生活用品,归根结底,是中国制造难以满足消费升级需求,日本产品更加符合消费者期待。中国制造之所以难以实现精细化发展,固然有起步晚、发展时间不够的因素,但关键还在于忽视消费者需求,贪图挣快钱。所以,在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中国制造应该进行市场深耕,提升品质,以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

注重品质,能够助力企业走出去。譬如人们熟知的瑞士钟表、军刀、德国西门子、韩国三星、日本索尼等,无不是以质量取胜的,它们卓越的品质不仅使国内民众获益颇多,更是树立了本国品牌的口碑,为产品走出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中国制造中也不乏优质的代表,华为秉承着“中华有为”的理念,提升产品品质,率先打破苹果、三星等国外品牌的国际手机市场垄断格局;格力多年来专注核心科技,打磨产品品质,致力于让世界爱上中国造。无数成功企业早已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体悟到:只有提升产品质量,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由此可见,制造业企业必须高瞻远瞩,主动求变,用品质推动企业成功转型,甚至走出国门。

注重品质,能够增强国货自信心。不管哪个国家,其国民都应该具有一定的国货意识,这体现了一个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多购买国货,这样才能让企业和工人得到实惠,也才能让企业的效益得到提高,进而实现产品质量提高的良性循环。有一项统计显示,英法德最受欢迎的15个品牌大都来自本国。但若在我国作这样的统计,结果中一定会有洋品牌。作为毋庸置疑的制造大国,我国有着很好的制造能力、有着高水平的设计制造人才,但属于中国人的国货自信,却没有与制造业发展成正比。而之所以制造与消费之间矛盾突出,就在于商品品质与价格不匹配、社会供给与需求不匹配。故此,必须进行品质革命,提振中国消费者的国货自信。

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也。品质革命绝非朝夕之事,而需久久为功。唯有以深耕市场为出发点,以技术创新为落脚点,以品牌建设为着力点,才能以品质革命开启中国制造升级的大门,从而迎来国货的春天。

    2135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