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语文阅读的方法与技巧
阅读是当今社会接受知识的有效途径,也是人们获取各种信息的常用方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提高小学语文阅读的方法与技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1提高小学语文阅读的方法与技巧
一、优化阅读方法,讲求阅读实效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的基本能力,就是能认真地阅读给出的文字材料,了解材料的基本大意。《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出色的阅读材料。”
教师应通过教材教会学生正确读书的方法,激励他们广泛涉猎课外读物,以达到拓展阅读视野,积累语言知识的目的。因此,在课堂上适度的精读指导是相当有意义的。指导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思维理解的方法,我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严格要求,严格练习。在阅读练习时,我要求他们做到:集中注重力,阅读时做到“心到”、“眼到”、“笔到”;自主阅读,独立思考;快速阅读,快速感知文字信息。在规定阅读的时间,一定要按时按量完成。
2、教给读法,自主感悟。《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要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在读法指导上要求做到对阅读材料要一气呵成读完它,中间不能停顿或复读;尽量使用默读,达到在感知中认读,在速读中感知。
二是泛读课文,读通课文。泛读,顾名思义,泛既是广的意思,其宗旨就是让学生进行大量广泛地阅读。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应使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量。只有具备了一定的阅读量,学生才能建立起语感,才能使阅读上一个台阶。
阅读以理解为目的,推理是理解的核心,要培养学生正确理解语篇的能力。孩子在家庭阅读时,父母应经常关注孩子的阅读情况,让他谈谈书的内容或对书的评价,避免盲读。阅读的同时用笔画出不懂的字、词或句子,让学生做到既动脑又动手。
三是精读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教材上的阅读材料学习词汇和句法,从而提高理解能力。因为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任重道远的过程,这并不是教师在课堂里所能解决的。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语言知识与阅读时间都是有限的。
因此,除了布置相适应的阅读任务以外,在课堂上适度的精读指导是相当有意义的,教师必须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语言,掌握必需的篇章知识,弄清语言各层次之间的制约关系以帮助他们正确预测,有效推理。
教师可以灵活的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和反馈阅读理解的情况,领会提高,读懂课文。捕捉信息,重点突破。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文。能借助字、词典理解词语的意思,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学生阅读,既有“从书面文字开始而止于大脑的某种再现或解释的过程”,也有“从已经习得的知识和技能”出发在阅读中又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成为一个“真正主动的、由内心促动并受内心支配的过程”。
例如教学《鸟的天堂》,“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第一个“鸟的天堂”为什么加引号,第二个不加引号?它们各是什么意思?这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联系全文,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从而理解:第一个“鸟的天堂”是引用别人说的话,是对大榕树的特殊称呼;第二个鸟的天堂,指那棵大榕树是鸟儿生活的乐园,是作者亲眼所见的,不需要加引号。
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激发了阅读兴趣,提高了阅读效率,发展了学生的理解思维能力。从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二、平心静气,切忌粗心大意
学生在审视阅读理解的问题要求时,关键的字、词或句子要让学生在文中用笔圈下来。在进行语文阅读理解训练时,对文章中的标点符号、关联词语、近、反义词、比喻句、中心句等等都要有所顾及。要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理解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联系生活实际想象说话是学生最头疼的,例如: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读文后的感受。或是,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这样的问题往往要先从课文中说起,你喜欢主人公的什么品质,然后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
例如谈《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要读出海伦凯乐所具有的出色品质,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从文中读出自己,读出自“我”,学会转换角色,设身处地地去思考。
三、加强训练,强化提升
语文阅读理解题是一种综合性的题型,它能有效地检测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素质。对于直接源于原文的问题,需要认真感知原文,并稍作思考,以觅得答案;对间接源于原文的问题,则要反复强化、整体感知原文,对文章的意思做到融会贯通,并积极分析,深刻思考,高度概括;对超越原文的问题,须要高度领悟文意,并在此基础上积极运行延伸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等多项思维活动,才可形成答案。
阅读能力培养的最终目的是答题时取得最高的正确率,所以教师要正确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答题能力,教给学生掌握必要的答题技巧:在解答阅读题时,让学生千万要静下心来,按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思维方式,先从容易的入手,逐渐地打开思路,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据。
2提高小学语文阅读的方法与技巧
一、让学生有一种想读的冲动
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愿意读,喜欢读,对朗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是朗读教学的第一要务。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动、好胜、好奇心强等心理特点,巧妙地创设各种情境,从而提高朗读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在教学实践中我感觉效果较好的有以下几种:
1.导语设疑。例如,在执教《父亲和鸟》一课时,我故弄玄虚地开场:“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新课《父亲和鸟》,但奇怪的是课文中‘我并没有看见一只鸟飞,也没有听到一声鸟叫,父亲却说林子里有不少鸟,你说这是真的吗?为什么作者会这么说呢?让我们走进文本,去探个究竟吧!”说完,学生已跃跃欲试,想探个究竟。
此外,还可以利用追问、反诘、幽默等手法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
2.借助多媒体。如在执教《清澈的湖水》一课时,首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了一组湖面的美景图。学生一看到如此美丽的湖水风光,禁不住“哇哇”叫出声来。我顺势问道:“这里的风景美吗?想不想去走走,看看?”学生被这美丽的风景迷住了,迫不急待地翻开课文读起来。
为了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湖面的美,山石的可爱,我又出示课文动画,让学生细细欣赏。再读课文时,湖水的特点已融进了学生向往的情怀,深情的赞美,随着声音流淌出来。
3.表演读、比赛读。好动、好胜心强使得表演读和比赛读成为了小学生最喜闻乐见的朗读形式。适当、巧妙地运用,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
借助表演的方式进行朗读,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的,它富于趣味性、形象性,学生通过丰富的语调,形象逼真的表演,再现课文的情境,增进理解,加深印象,引起学生反复朗读的兴趣。这种方法适合于情节性较强的文章,如教学《坐井观天》一课时,我让学生分别扮演青蛙和小鸟进行分角色朗读并把青蛙和小鸟的动作、表情表演出来,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课文。
比赛读具有挑战性,可以个人赛、小组赛、男女赛,一般用于感情较浓、语言较美、需多次朗读的课文,也可以与表演读相结合。如男生读A部分,女生读B部分进行比赛,然后换过来再比。此外,在课堂上应不断变换朗读形式,如指名读、分小组读、分角色读、齐读、轻声读、自由读、引读、配乐读等多种形式的交替使用。
二、把时间用在点子上
古人云:“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教师在朗读指导过程中就应该讲求一个“精”字,抓住课文的重难点词句和段落进行精心指导,起到举一反三、画龙点睛的效果。如:课文中词汇丰富、用词准确、形象生动的句子;修辞手法用得贴切、精妙的句子;对话、心理、神态、细节描写惟妙惟肖、活灵活现的句子;寓意丰富、含义深刻的句子。
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的句子;对表现中心思想作用较大的句子等内容,就是教师应该花大力气进行朗读指导的对象。
对《清澈的湖水》一文进行朗读指导时,我重点抓住其中的第2、3自然段和第5自然段,其他自然段则一带而过。因为这三个自然段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湖水两岸的景物比作各种人们常见的小动物描写得惟妙惟肖,充满生命力。最后一句“忽然,她眼睛一亮,飞快地向前跑去。”
这句话暗示了小洁一直在寻找丢面包纸的垃圾箱,表达了作者具有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思想品德。
大胆、有效地取舍,把精力和时间用在了点子上,目标更明确,品悟更充分,训练也更有效,切实提高了学生品悟语言文字的能力,积累了语感。
三、此时无“言”胜有“言”
有一次我在执教公开课《雷雨》时,在指导学生朗读“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一句时,我问学生:“风这么大,该怎样读?”问完后结果全班没有一生能答。在评课时,全体听课老师对我提出的这个问题进行讨论,最后建议教师给学生范读。第二次我在平行班上课时,学生很快就领悟了。
可见,一些文质兼优的课文片断,通过老师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范读,可以把文字上无法表达的内在情感通过语调的轻重缓急充分表达出来,或把学生吸引到优美的语境中,或使学生对语言有所顿悟,或给学生以整体的感知,或给学生树立朗读的榜样,或让学生对自己的错误有所反省,或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智慧的启迪、情感的熏陶……
四、多鼓励,让学生产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阅读兴趣直接影响着阅读能力的提高。如果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产生阅读的主动性。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诱发、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是训练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第一要务。
要多鼓励小学生阅读,及时肯定小学生在阅读中的点滴进步,让学生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让孩子快乐地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3提高小学语文阅读的方法与技巧
一、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发挥自主性
在现在的小学教学中,教师往往容易忽略学生的创造性想法。在阅读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充分发挥往往会因为时间缺乏或是其他因素而难以得到实现。未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的阅读环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大忌。
很多老师都只管拿着教学参考资料,简单介绍作品的背景、主旨、分段、概括大意等,只是生硬解释了作品,并没有尊重学生的想法,抹杀了学生的逻辑思维。长此以往,学生在这样的阅读环境中只是被动的接受者,老师一味向学生灌输内容,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已被完全忽略,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就完全被忽略了。
科学地讲,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放手让学生做力所能及的事。例如:学生在学会拼读生字之后,就应该鼓励其在一定时间内借助课文注音把书读通读顺。而就小学语文阅读而言,为了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教师就应该做到循序渐进地启发和激励学生,把学生自主阅读、理解、品味、感悟当作教学重心。
二、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对于提升学生阅读效果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学生无法自觉、专心地阅读,将不能达到应有阅读的效果。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教师可以在布置阅读练习的时候多提醒学生静下心来认真阅读,鼓励学生通过提问的方式达到真正理解文章的目的,同时,指导学生在阅读时注重与作者进行精神和情感上的交流。
当然,“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培养学生勤动笔是阅读教学不错的方法。例如:摘抄优美的字、词、句、段落……在阅读时还可以直接在文章中作好记号,其实,读后感对学生提高阅读能力有巨大的作用,长期坚持下去,还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往往显得呆板、枯燥,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呢?在教学前,教师应该运用各种方法让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猜测,常用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只看题目进行联想。学生带着疑问学习是阅读教学质量的保障。
另外,教师应该围绕文章中心,不断提出假设性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愿意为之努力。最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答案进行总结,解答学生的所有疑问。
四、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
能够正确感悟作品,学生已经达到了阅读教学的要求。如何能够达到提高学生感悟能力的目的呢?如《草原》一课教学中,播放赞美草原的歌曲是教学的不错选择,在播放音乐的时候,教师在一旁描绘草原的美丽景色,一边播放该阅读课件,让学生尽快进入“草原”这个环境,让学生更好地感悟课文。
在品味第一段时,教师应当充满感情地朗诵出描写景物的词句,读出真情实感,让学生深刻体会作者老舍先生的情感。到后文描写蒙汉两族人民的深厚情谊时,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学习感悟。这样的阅读教学方法就能够渐渐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
五、关注学生的阅读情绪
在培养学生的基础上还应该鼓励学生敢于阅读。例如在学习《一定要争气》一文:课文中提到17岁的童第周刚进中学,第一学期的期末考试平均成绩才45分。班主任告知校长后决定劝其退学,在童第周的再三请求下,校长才同意让他试读一个学期。
让人意外的是,童第周虽然基础差,但没有丧失信心,坚持不解地努力,半年后,各科成绩都得到了很大提高,最后,童第周竟成为了一位著名的生物学家。教师应及时结合这个案例,并且结合学生实际让学生从中得到启发,提高学生敢于阅读的能力。学生不在害怕阅读,克服了紧张感和畏惧感,使学生能够轻松阅读,并且体会阅读的快乐。
4提高小学语文阅读的方法与技巧
(一)、提高阅读能力,必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兴趣在智力开发中的作用。
兴趣可激发人的创造热情、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做好一件事情的关键和动力,唯有使一个学生带着兴趣阅读,才能事半功倍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那么,老师应该怎么样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呢?
1.老师和家长之间要互动。进入小学以后,兴趣的培养对语文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之间要互动,要了解学生在班级以及家庭里面的阅读情况,老师也可以陪伴着孩子进行戏剧性的朗读,寓教于乐,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2.设计各种活动,使学生爱读书
增加阅读量,光一遍一遍的死读,只能让学生感到乏味、疲劳。老师应该多设计一些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爱上阅读。可以在学校定期举办各类与阅读有关的竞赛,以此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
(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教师要改变方法
现在都提倡教学有效、高效。教师不应再照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阅读教学,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合理的提出阅读要求,鼓励和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后分组质疑、交流,合作学习,老师适当点拨,做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充分让学生在阅读中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建议。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阅读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必须要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
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老师可以有意识的给学生说一些课外有趣的读物,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另外老师也可以要求学生看一些课外读物,组织安排目的是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逐渐提高他们的阅读总量一些业余活动。
老师还要多注意、留意班级情况,在学生阅读课外读物的过程中,要善于加以引导学生学会和掌握利用工具书解决一般性的问题,对一些有阅读障碍的同学,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必须培养学生的阅读思考能力。
虽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经常运用到语文,经常实践这一门学科,但是如果学生没有一个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也难以对阅读有更深的理解,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必须培养学生的阅读思考能力,家长和教师要鼓励孩子在阅读过程中能用自己的话概括段落和文章的内容,让孩子自己切实地体验作者的写作情感和意图,可以有适当的引导,但切忌用自己的分析取代学生的阅读时间。
(五)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要培养科学阅读的方法
老师在平常教学中要逐步引导学生从文体、文题、层次、中心、写法等多角度去阅读文章。
首先是文题。要读懂一篇文章要先审文题。文章题目在读懂文章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它往往是文章中心的集中表现,或者是一条线索等等。明白文题在文章中的作用,才能顺藤摸瓜,读懂文章。
其次,理清文章的层次可帮助我们掌握文章的脉络。阅读一篇文章,先明白文章叙述、描写或说明对象,再看围绕这一对象分几个方面来写,即文章层次。如《颐和园》一文,作者主要围绕"颐和园的美"来写,先总写他是美丽的大公园,再分写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的美景,最后又总结说颐和园到处有美景。
学生把握作者这一思路,沿着思路读下去,既能加快阅读速度,又能提高阅读质量。
第三,阅读时要注重阅读速度。阅读分浏览式的快速阅读和字斟句酌的研究式阅读。快速阅读要求能尽量在短时间内完成阅读内容。在对内容的把握上要求能了解课文大意,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初步的概括了解。字斟句酌的研究式阅读要求对课文内容理解比较透彻,包括对一些小问题的探究。
当然,这种阅读所用时间相对于快速浏览式的阅读所用时间要长得多。毕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要透彻得多。这两种阅读各有针对性。要根据文章内容而定。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的方法与技巧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