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必备的知识点
高考已迫在眉睫,考试要根据近几年政治高考试题考查的要求,做好备考策略,有计划地对学过的知识点进行复习。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考政治必备的知识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高考政治易错知识
易错点1 凡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都是商品
易错分析:
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一种劳动产品虽然用于交换,但如果不再具有使用价值,也就不再有价值,那么它就不再是商品。比如有毒的产品、假冒伪劣产品不是商品。
易错点2 跟着价格走就是自觉遵循和运用价值规律
易错分析:
价值规律发生作用与自觉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不完全是一回事。价值规律是客观的,其作用也是自发的。但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认识和利用价值规律来指导经济活动。因而,自觉遵循和运用价值规律,不是被动地跟着价格走,盲目地扩大或缩小生产规模,而应该根据价格信号综合各方面信息,从长远和动态中把握价格和供求的变动趋势,进行正确的决策。
易错点3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纸币是劳动产品,用于交换,因而是商品,有价值
易错分析:
(1)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2)纸币是劳动产品这一点毫无疑问,但纸币“用于交换”与一般商品的“用于交换”不是一回事。商品本身包含使用价值和价值两种属性。商品“用于交换”是指一方通过让渡商品的使用价值(或价值)而获得另一方商品的价值(或使用价值)。纸币“用于交换”,人们的目的不获得纸币的价值即生产纸币所耗费的劳动或纸币的使用价值,而是用它代替金属货币来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正因为如此,纸币才需要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纸币不是商品,其本质只是价值符号,它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支付手段的职能。
易错点4 凡物价上涨就意味着通货膨胀,凡物价下跌就意味着通货紧缩
易错分析:
通货膨胀与物价上涨的关系:通货膨胀伴随着物价上涨,但物价上涨不等于就是通货膨胀。只有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才是通货膨胀。
通货紧缩与物价下跌的关系:通货紧缩伴随着物价下跌,但物价下跌不等于就是通货紧缩。只有全面、持续的物价下跌,才是通货紧缩。
易错点5 通货紧缩,物价下跌,对消费者而言,通货紧缩比通货膨胀好
易错分析:
(1)通货紧缩,物价下跌,企业和商家为扩大销售也会相应降价,给消费者直接带来一定的价格实惠。
(2)通货紧缩影响企业产品销售和利润增长,增加企业的经营困难,严重的通货紧缩更会影响投资信心和消费心理,导致恶性价格竞争以及经济衰退,从根本上不利于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
(3)无论是通货膨胀还是通货紧缩都会影响正常的经济秩序,都不利于经济的平稳发展,都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易错点6 等价交换是指每次商品的交换是等价的
易错分析:
等价交换原则是在动态中通过价格波动实现的,从单个交换过程中看,价格时涨时落,但从一段较长时间来看,商品的价格总的来说仍然与价值相等。等价交换只存在于商品多次交换的平均数中.
易错点7 提高消费水平的根本途径是提高居民收入
易错分析:
发展生产,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是提高消费水平的根本途径。就消费与生产的关系而言,是生产决定消费,因为人类消费所需要的一切商品和服务都靠生产创造出来。因此,只有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人民的消费水平。
易错点8 提倡“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会限制消费,与当前扩大内需的形势要求不一致
易错分析:
(1)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作为一种精神和传统美德,并不是一种具体的消费方式,不管处于何种消费层次,这种精神都不能丢掉。
(2)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是要求人们根据实际需要和收入水平进行合理消费,不盲目攀比、铺张浪费。因而,它反对的是高消费、超前消费和铺张浪费,而不是要抑制人们的合理消费需求,限制人们的正常消费,符合适度消费原则。
(3)不能把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看成是永远只能过苦日子,有钱也不去消费。否则,就会抑制消费,阻碍生产的发展。随着生产的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所包含的具体内容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4)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从根本上符合我国的国情,与当前扩大内需的经济形势不矛盾。
高中政治必考知识
1.公民角度
(1)一个主题:人民当家作主。
(2)两对关系: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公民与政府的关系。
(3)三项原则: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坚持权利和义务统一的原则;坚持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4)四种途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2.政府角度
(1)一是政府应该做什么,即履行政府职能。
(2)二是政府如何去做,即贯彻工作原则,依法行政,科学、民主、依法决策,自觉接受监督。
“为人民服务的政府”主观题答题思路
1.政府为什么要做某件事?(为什么、原因)
分析:原因类主观题从必要性(依据)和重要性(作用和意义)两个方面考虑。
(1)是由国家性质和政府性质决定的(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我国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2)是政府履行某种职能的具体表现(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3)是政府贯彻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基本原则的需要(我国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对人民负责)。
(4)是政府坚持依法行政要求。
(5)是政府审慎行使权力、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依法决策的要求。
(6)是政府自觉接受监督、树立政府威信的要求。
(7)是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
(8)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需要,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造福于人民。
2.政府怎样做某件事?(怎么办、举措类)的分析:措施类主观题要明确行为主体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1)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把该管的事真正管好。
(2)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基本原则(工作态度、工作作风、工作方法)。
(3)依法行政,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高行政管理水平。打造服务型政府,真正提高为经济生活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4)审慎行使权力,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简政放权,坚持法无授权不可为。
(5)自觉接受监督,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坚持民主和法制的统一。切实树立政府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