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黄姚古镇自驾游-景点攻略
广西黄姚古镇景点大全:
文明阁
这是一个建在山上的小庙,当地村民拜神的地方,到了文明阁继续往上爬,有一个平台,是当地人求雨 用的,爬上去可以看到小河和田园农庄。文明阁下面有一块草坪,黄姚的孩子一定会怂恿你晚上去放烟花吃烧烤,在这里看星星也不错。不过烧烤完了不要忘记把带来的垃圾袋和烟花弹筒收拾起来,把纸巾之类的杂物一并带走。
孔明岩
孔明岩于黄姚古镇8公里的中洞村三宝山的半山腰上,洞内的钟乳石瑰丽无比,让人不禁感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这是一个尚未开发而又有极大开发价值的岩洞。
周家水库
在往昭平方向约三四公里的地方,乘车电三轮1元,走路也可以。这个水库有20个公用的竹排,可以随意使用,不过一定要注意安全。往水库途中,两边的田园风景很好,该地区特有的黄泥砖墙,配上纵横阡陌,感觉柔美。回程遥望古镇,镇子后面喀斯特地貌群峰耸立,古朴秀美。
节庆
在黄姚时查了一下当地的老月刊,见到两个节日,一个是农历三月初三,在古戏台唱大戏;另一个是农历七月十四、十五两日,有一个祭河神的习俗(晚上点了柚子灯放到河里),仪式大概进行2-3小时。总之,黄姚不是一天就可以玩下来的,也不是住一晚上就可以感觉到的,需要花点时间去体会。这里民风淳朴,古意浓浓,让人感觉不到时间在流逝。
东门楼
东门楼建于清朝初年,为单座城门楼,平面为正方形,砖瓦结构。清朝时黄姚是湘西、桂北出海通道的名镇,门楼上的对联体现了这一特殊地理位置:姚江水经过桂江、西江直到珠江、南海,是连接外面世界的桥梁通道,把东门楼比喻为京城的五凤楼,还有螺峰、文峡作屏障,是雄镇南关的古镇。
广西工委旧址
1944年冬,日本侵入广西,桂林沦陷(桂林是当时省工委所在地),广西工委在钱兴的领导下迁至黄姚,以宝珠观做隐蔽地开展工作。当时随省工委疏散到黄姚的还有何香凝、欧阳予倩、千家驹、张锡昌等大批知名人士。为纪念这一段历史,广西广西珠观定为广西广西于1990年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偏厅一楼早年是何香凝居住过的地方,受廖仲恺影响,何香凝于1905年参加了中国同盟会,开始投身革命。1944年8月,何香凝随地下党从桂林沿漓江桂江疏散到黄姚,继续开展敌后抗日活动。
一楼展厅还记载了美国飞虎队的事迹,一块残缺的墓碑,上面还刻有英文,记载了二战期间,美国陈纳德将军所领导的飞虎队第14航空大队的一架轰炸机飞到广州沦陷区执行任务,任务完成后在返回桂林机场的途 中,不幸被日机击中,在黄姚古镇上空坠落,机上有7人跳伞,其余3人因受重伤与飞机同归于尽。当地群众闻讯赶来抢救7名跳伞的美军,并将他们送到昭平县城妥善安置,还将三名为中国人民抗日事业捐躯的烈士按当地的习俗用棺木安葬在黄姚,并刻了这块墓碑。抗战胜利后,美国政府派人到黄姚把烈士的骸骨运回美国,只留下这块墓碑作为中美友好的历史见证。
古戏台
古戏台始建于明朝嘉靖三年,也就是1524年的黄姚古戏台。清乾隆、光绪年间曾多次重修,1983年昭平县人民政府再次重修。每逢节庆,当地的民间艺人会在台上演出助兴,这一习俗延续至今。被列为广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台面面积约52㎡,占地面积约94㎡,是一座亭阁式的戏台它属单檐歇山木石砖瓦结构,整座戏台平面呈“凸”字形,是一座八柱式,带后台、厢台、边栏的亭阁式戏台。
黄姚古戏台带有广西乡村古戏台文化鲜明特色:
一是使用带有中国古典大屋顶的殿式建筑造型。是典型的歇山式大屋顶。不使用王府中歇山顶的绿色琉璃瓦,改用小青瓦,表明了这个戏台的级别是民间的戏台;
二是这个戏台的正脊、戗脊、挑手、封檐板上彩塑如画、雕刻精美,分别装饰有双狮戏珠、双凤奔月等吉祥图案,特别是正脊上复杂精美的大型连贯彩塑脊饰是岭南古建筑有别于北方的标志之一;
三是戏台装饰有名士的匾额楹联,使整个戏台古色古香,流露出书香墨宝之气,增添了建筑的文化品味。正中匾额上“可以兴”三字出自黄姚举人林作楫之手,外侧这副对联“闻其声乐则生矣不妨既竭耳力,观其色人焉瘦哉正须继以心思。”建议人们不但要竭尽耳力仔细听戏,还要用心思索剧中人物剧情的因果,从中获取教益;四是当年台底四角摆有四个大水缸,台上唱戏,台下回声共鸣,以致声传十里,充分显示了岭南民间工匠与艺人的聪明与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