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新闻资讯>热门专题>中国梦>中国梦征文>

我的中国梦征文:让残雪温暖地消融

邵一宸分享
中国梦有很多种。在大多数的中国梦里,我看到了富国,强民的激情与决心。这些当然让人热血沸腾,但当我沉下来思索自己的中国梦时,我的脑海里却总是浮现一个老婆婆的形象。
她是个特殊的老人,不是五保户,却孤身一人,艰难地生活。丈夫早已去世,儿子因为种种原因,不愿赡养她。2008年漫天的风雪,在那座破败黑暗摇摇欲坠的屋子里,年老体弱的她,终于病倒了,眼看就要陷入生活的绝境。幸运的是,她当年做保姆时看护过的三个孩子,却承担起了赡养照料她的重担,把她接到了衢州市(笔者的家乡)敬老院。
她是位幸运的老人,人生迟暮,绝处逢生。可是,对于社会上更多的老人来说,也许他们的冬天总是寒风吹彻。媒体上,我们常常看到让人无比痛心的现象:有老人冻死在冰冷的旷野,有老人饿死在喧闹的街头,有老人病死在黑暗的家中。我不想再列举悲惨事例,我只期望,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要满怀悲悯地关注这个社会现象。
为什么要讲孝道,原因很简单。每一个年轻的生命——包括我们——也终将老去。到头这一生,难逃那一日。尊敬老人,就是尊敬我们自己,尊敬老人,才能解除我们所有人的后顾之忧。
2500多年前,孔子就给我们描绘过大同社会的和谐生活图:“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而我的中国梦里,也是同样的画面。特别是那些迟暮之年的老人们,都能在一所温暖舒适的房子里安度晚年,都能得到全面的赡养,都能得到社会的尊重与帮助,都将不再孤独。
我常常想,对于来日无多的老人,人生的路,已经看得见尽头。生命中那些爱恨情仇、青春岁月都随风而逝,远去无踪,那些如繁花般缤纷的日子都和上个世纪一起,永不再来。水融于江河,土归于大地,人固有一死,每个生命都终将告别人间,所不同的是怎样安然度过人生的最后阶段,怎样安详降下人生大幕。这是和谐社会的一个关键的问题,这是国家社会和每个人都应该关心的问题,这也是我小小中国梦里的核心问题。
特蕾莎修女说:“感觉到自己没有人要,是人类所经验到的最糟糕的一种疾病。”在告别人间的时候,不要让老人带着无法忍受的伤痛,不要让老人带着孤苦无依的凄凉,不要让老人带着被抛弃的怨恨,不要让老人带着对来生的恐惧和对今生的绝望,这是我们应该努力做到的最真最美的孝顺。
我的小小中国梦期待着,不久的将来,农村养老举措全面推广。社会和政府能把关心爱护老人,解除农村孤寡老人的后顾之忧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完善养老保险制度,增加对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补贴,实现“养老不犯愁”的美好愿望。这样,正值青壮年的人们也能对未来充满希望,对多年后我们也能拥有平和美满的晚年生活充满信心。
当刀子一样锋利的北风,悄然变成了一双双柔软的手,轻轻地抚摸你的面颊;当凛冽的空气中渐渐洋溢起淡淡浓浓的花香,饱受寒冬蹂躏的人们就会惊喜地看见春天的身影。今年正月我的家乡已经洋溢着初春的暖意,伴随着温柔的阳光,我再次走进了衢州市敬老院,去看望那位老婆婆,她今年87岁,身材瘦小,满头银发。我微笑着向她问候,告诉她气色很好,让她安心快乐度过每一天。老婆婆非常高兴,布满皱褶的脸上,露出了孩子般的微笑。
老人—孩子,孩子—老人,生命的起点和终点。如果说孩子是我们生命中的初雪,轻柔而晶莹,纯洁而高贵,深深撼动我们的心灵;那么老人就是我们生命中的残雪,同样使我们对生活充满热爱,同样使我们对生命产生敬畏,同样使我们在静穆中泪流满面。
家乡的春天终将真正来临,新锐也必将取代老迈,这是大自然的规律,也无须过度悲伤,可是,一个真正人性化的和谐社会,必然会用温暖的目光关注人间每个迟暮老人,让人性关怀的光辉照耀每个黑暗的角落,让那些象征着往昔岁月的残雪温暖地消融。
我相信阳光会照耀着那些即将缓缓消融的残雪,使我的中国梦熠熠发光。
    38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