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新闻资讯>热门专题>中国梦>心得体会>

论给力中国梦“治大国如烹小鲜”

若木分享
近日,主席进行了他就任国家主席之后的首次外访。行前,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在回答巴西记者提问时说:“(领导者)要有‘治大国如烹小鲜’的态度,丝毫不懈怠,不马虎,必须夙夜在公、勤勉工作。”
“治大国,若烹小鲜”,语出《道德经》。究其意义,后世多有解释:《诗经·桧·匪风》毛传云:“烹鱼烦则碎,治民烦则散,知烹鱼则知治民。”宋徽宗注说:“事大众而数摇之,则少成功;藏大器而数徙之,则多败伤;烹小鲜而数挠之,则溃,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惑。”引用这句古语来表达治国理念,此中深意,值得激赏。
“治大国如烹小鲜”,彰显的是一种责任感。去年11月15日,在政治局见面会上的讲话,将为政之责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强调,“这个重大的责任,是对民族的责任”,“是对人民的责任”,“是对党的责任”。“治大国如烹小鲜”,是对这种责任感的再次表达。
这种责任感源于强烈的历史自觉。自古以来,凡勤勉刻苦、厚学修德之人,无不是对国家和社会具有强烈的使命意识和牺牲精神的。具有这种深刻的历史自觉的人,富贵不能动其心、困厄不能移其志,入则修身、齐家,出则治国、平天下。
这种责任感反映了一腔爱民情怀。“居庙堂之上,则忧其民。”执国器者,言语之间就可以改变国家走向,改变他人命运。民为邦本,只有真正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的为政者,才能不负苍生,实现富民强邦。
这种责任感体现了一颗律己之心。为政一方者,皆欲励精图治、刷新局面,在汗青上留下芳名。然则如何凝心聚力、风正心齐?四个字,“以身作则”而已。欲治大国,更须得常怀敬畏之情、常怀律己之心,正所谓“打铁还须自身硬”。
“治大国如烹小鲜”,精髓在于实事求是。中国这样的大国,这样多的人民,国情的复杂程度世之仅见。为政者,欲求善治,则当行善政;而欲行善政,则当了解国情、尊重规律、回应民心。
了解国情。郡县治,则天下安;欲治大国,则先治郡县。要做好中国的任何事情,都必须立足于基本国情,立足于千万个“郡县”的客观实际:人口众多且分布不均,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巨大,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悬殊,等等。为大国政者,必须俯身下探、摸清底数,方能有的放矢、科学施政。
尊重规律。所谓“烹”,是文火、细火,慢慢熬炖。小鲜用“烹”,乃是因为小鲜骨细肉嫩、易熟易糜,经不得武火烈焰,这是烹饪规律。小平同志曾经说过,中国的改革开放有一条最主要的经验,就是坚持循序渐进。循序渐进,即尊重历史发展规律、尊重社会建设规律,坚持先易后难,坚持科学统筹,不冒进也不固守,如是方能取得一个又一个成就。
回应民心。“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中国梦,是大国梦,是强国梦,也是具体而微的个人梦。当前,我们的人民关切更好的教育、期待更高水平的医疗、渴望更舒适的住房、希冀更全面的社会保障……大国之为大者,既在国家体量,也在民生质量。治大国,就须了解人民所思所盼,为实现人民的个人梦创造机会和平台,这是前提,也是必要条件。
“治大国如烹小鲜”,贵在实干、不懈、不折腾。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与古人所讲的“烹小鲜而数挠之,则溃,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惑。”的确有异曲同工之妙。
不尚空谈,实干兴邦。“纸上谈兵”、“挥泪斩马谡”,中国历史上空谈误国的例子不在少数,但实干始终是支撑我们生息延绵的根本因素。实干是我们的民族精神,几千年来,中国人民用双手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和灿烂的文明;实干是党的优良传统,建党初期我们在空谈上吃了不少苦头,通过实干,党才获得了发展、夺取了政权、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伟大事业;实干是社会的财富之源,劳动才能创造价值,才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有所为,亦有所不为。治军大忌在于临阵换将,治国大忌在于朝令夕改。朝令夕改则政局难以稳定,人民无所适从。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这是我们的基本国情决定的,也是治国理政的基本规律决定的。在这一前提下,在提升对发展的认识、完善发展的布局、提高发展的质量方面,为政者应有更大的作为。同时,深化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简政放权,管好该管的,放手不该管和管不好的,赋予市场、社会、公民以更大自由和活力,并以法律形式加以规范,才能使民安居乐业而“不惑”。
以正治国,选贤与能。为政只要,惟在得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对此,毛泽东同志说,“领导者的责任,归结起来,主要地是出主意、用干部两件事。”治理中国这样的大国,用人确是第一考量。坚持以德为先,把有良好品德政德的干部培养好;坚持实干标准,把踏实肯干、埋头苦干、勤政能干的干部用起来;坚持群众路线,把夙夜在公、为民谋事、群众拥护的干部选上来,这样,我
们的事业才会薪火相传,中国梦才能现实可及。
    37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