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青春为中国梦尽情绽放
若木分享
94年前,一场“变革过去、开辟未来”的伟大运动,让青年成为社会中倍受瞩目的先锋力量。
今年“五四”,因一次语重心长的谈话,而变得意义非同寻常。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深刻阐述了中国梦与青年的关系。
中国梦里写满未来,未来在青年手中。青年,是社会中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他们的使命,就是遵循历史逻辑,创造新的生活图景。
恢宏蓝图铺展,当代青年何为?
历史潮流中,青春梦始终与国家梦交融,从民族独立到自立、自强再到复兴,正是一代代青年人的梦想接力,熔铸成一个日渐清晰的中国梦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2012年11月29日上午,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完《复兴之路》展览后,第一次阐述中国梦。
在这样的场景阐述中国梦,有着强烈的象征意味。中国梦是深沉的梦,饱含着100多年以来矢志民族复兴的步步探索,其间处处闪耀着青年的光荣和梦想。
梁启超高喊“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陈独秀期待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际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新青年;李大钊呼吁“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青年毛泽东呐喊“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近代史上,从来未有之民族困局,呼唤新青年横空出世,呼唤青春中国屹立东方。
千千万万青年人站到历史前台,成为改造国家的有生力量。他们服膺种种思想学说,提出救国方略并为之浴血奋斗。洋务运动、实业救国、君主立宪、共和革命……直到他们中的先进分子发现了马克思主义,并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成立了中国共产党。
改变屈辱命运,实现民族独立,无疑是近代以来青年上下求索的国家理想。为此,他们弃医从文,投笔从戎,不断修正着个人理想,投入历史洪流。
“延安的城门成天开着,成天有从各个方向走过来的青年,背着行李,燃烧着希望,走进这城门。学习,歌唱,过着紧张的快活的日子。然后一群一群地,穿着军服,燃烧着热情,走散到各个方向去。”这是作家何其芳对抗战初期延安的描绘,如今读来仍觉心潮澎湃。
“时间开始了!”新中国的成立,让他们宿愿得偿。青年们张开双臂拥抱新中国。他们怀着满腔热忱和美好憧憬,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的大潮中。青年扫盲队、青年科技攻关小组、青年志愿垦荒队……处处洋溢的是青春的激情,正如新生的共和国,充满希望和力量。
此时青年的远大理想,已融入民族自立和国家富强。让中华民族自立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成为当时青年奋斗的理由。也正是这个理由,上世纪50年代,先后有2500多名旅居海外的中青年知识分子回归祖国的怀抱,钱学森、钱三强、李四光、邓稼先、华罗庚……这些伟大的名字,如今已成为民族的自豪。
穿越历史迷雾,改革开放让整个社会重新焕发青春活力。
女排五连冠极大振奋了民族精神,“团结起来,振兴中华”,这句响亮的口号,引领了那个时代中国青年的人生观与价值取向。“我们对未来充满希望,充满热情……到处都有背着书包的青年男女,书店、图书馆和各种夜校总是挤满了人。那时候,青年们真的是如饥似渴地学习……”上世纪80年代的时代偶像张海迪回忆道。
改革开放的最前沿,正是年轻人起舞的地方。上世纪80、90年代,“闯深圳”成为年轻人的风尚,大学生“南下潮”、政府干部“下海潮”在这里汇聚,以青春的力量冲破计划之藩篱,“杀出一条血路”。他们有一个名字:“流动的太阳方阵”,颇富诗意的描述,充满着光明与力量。
改革开放彻底改变了中国的面貌,青年的国家梦,也有了更加清晰的模样。曾经辉煌,遽然受辱,艰难独立,勇于自立,终于自强,必将复兴——历史以其严密的逻辑,演绎出一个古老民族的追梦历程。推动逻辑展开的,便是锐不可当的中国力量,而这力量,最鲜明地体现在青年身上。
如今,我们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接近这个理想,这个理想的名字,就叫“中国梦”……
对于当代青年来说,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谁都不可能是看客,而是不可或缺的追梦人。如何让国之梦点燃我之梦,如何让梦想照进现实,是必须思考的人生课题
如今正在爬坡的“80后”、“90后”们,是当代青年的主体。对他们来说,宏大的中国梦与自己的人生路,注定交织在一起——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并最终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最关键的时期就是从现在到本世纪中叶,也正是他们从青年到中年的人生黄金期。他们将全程参与并最终分享梦想成功的幸福。
对当代青年来说,实现中国梦,谁都不可能是看客,而是不可或缺的追梦人。如何让国之梦点燃我之梦,如何让梦想照进现实,是必须思考的人生问题。
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的地点选在航天城,恐怕不仅仅是因为骄人的航天成就,还在于载人航天精神是时代精神的标杆。
古老的飞天梦发展到今天,已经演化为一个民族渴望攀登科学巅峰的现实追求。为民族圆梦的,是年轻的团队。如今在我国目前的航天团队中,年轻人挑大梁已是寻常事,“神十”的载人航天总体部,400多名员工,平均年龄仅32.6岁。
从“两弹一星”元勋们“以身许国”的豪言壮语,到如今北京航天城里处处悬挂的“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20个大字,都在向青年们昭示理想信念的价值。
“不要忘了我们为什么出发”,在价值多元化、理想碎片化的当下,这样的提醒尤为可贵,这“为什么”就是理想信念。坚定理想信念,就会有足够自信不被利益所扰、不为乱象所迷、不为迷惘所陷,自觉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紧相连,把个人理想与人民幸福紧紧相连。
石磊是第一批大学生“村官”,2008年清华大学毕业,他放弃高薪,离开城市,自愿做了一名普通村干部。基层的磨砺让他迅速成长——22岁,成为一个村庄的带头人;24岁,光荣当选党的代表。
投身火热的基层实践,磨砺意志、增长才干,成了越来越多青年的自主选择。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是历史的深刻启示;“仰望星空”,只有有了“脚踏实地”,才显得有意义。做一棵花盆里精美的盆栽,还是大地上的参天大树,这是一个不需要犹豫的选择。
创新是青年的优势,创造是青年的灵魂。尤其在信息时代的今天,青年凭着灵敏的感知和活泼的心灵,更容易发现新知识,接受新事物、创造新价值。有观点指出,人类正在进入一个由年轻人向中老年人传递知识和信息的反哺时代,年轻化将成为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
当前,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不改革,梦想只会变得遥不可及;向前走,则需要更大的智慧和勇气。以理论创新,指导变动不居的实践;以制度创新,解决前进道路上的种种难题;以科技创新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驱动力,时代呼唤青年以更大的创造力,书写新的“中国奇迹”。
让青春之花为中国梦而绽放,需要社会为青年追梦创造更加公正、公平的机会和环境
中国梦,由每个中国人的梦想汇聚而成。她既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梦,也是每个青年实现人生出彩的梦。
1957年11月17日,毛泽东对汇集到莫斯科大学的数千名中国留学生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象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初升的太阳充满希望,但同时也代表了微弱。正如青年既是社会中最有活力的群体,也是社会中相对的弱势群体。因此,中国共产党从来都把青年看作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支持青年在人民的伟大奋斗中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在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再次言辞恳切地强调:“为青年驰骋思想打开更浩瀚的天空,为青年实践创新搭建更广阔的舞台,为青年塑造人生提供更丰富的机会,为青年建功立业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青年问题社会化、社会问题青年化是当前值得注意的社会现象,很多社会问题集中体现在青年身上,而青年群体面临的许多问题也都带有全局性。
比如就业。就业乃民生之本,对青年来说,更是生存和发展的第一要务。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699万人,就业总量压力加大,结构性矛盾突出,被称作“史上最难就业季”。解决大学生就业难,关系经济社会改革全局,根本还在于做大蛋糕,提供更多机会和岗位。
我国农民工总数已超过2.6亿人,其中40岁以下农民工所占比重达59.3%。城镇化快速发展,未来仍将有数量庞大的农民进城,愿望最迫切的是青年农民。如何帮助他们拓展发展空间,也将是长期面临的挑战。
社会转型,利益调整,青年利益容易受损。近些年来,青年群体出现的许多标签,如蚁族、剩男剩女、新生代农民工、低收入大学毕业生群体等等,尽管不免简单化,却也生动地反映出就业、住房、教育、婚恋等青年民生问题。
有专家提出,社会公共政策制定应确立青年优先理念,将促进青年发展作为重要导向,优先为青年提供在人生过渡期需要的各类公共服务。还包括建设有利于青年脱颖而出的社会环境和制度环境。
因此,回应社会期待,打破各类壁垒,创造更加公正、平等的机会和环境,建立以能力为本位的人才选择机制和社会向上流动机制,对于激励青年人为实现个人梦想而奋斗至关重要。
当代青年还有个显著特点,他们既对自身利益高度关注,也对参与社会公共事务抱有很大热情。建立足够畅通的渠道,让作为利益相关人群的青年参与决策过程,这不仅是尊重青年的需要,更是实现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本身的需要。
现代社会中,青年与社会之间存在着鲜明的互动关系。一方面,青年的生存与发展有赖于社会所能提供的资源;另一方面,作为社会新生力量,青年又会走在社会最前沿寻找新的发展空间、产生新的需求。而在肯定新空间、满足新需求中,社会将可能迎来新的进步契机。
青年重任在肩,青年充满希望。让我们共同努力,为青春注入活力,让美丽青春为中国梦尽情绽放!
今年“五四”,因一次语重心长的谈话,而变得意义非同寻常。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深刻阐述了中国梦与青年的关系。
中国梦里写满未来,未来在青年手中。青年,是社会中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他们的使命,就是遵循历史逻辑,创造新的生活图景。
恢宏蓝图铺展,当代青年何为?
历史潮流中,青春梦始终与国家梦交融,从民族独立到自立、自强再到复兴,正是一代代青年人的梦想接力,熔铸成一个日渐清晰的中国梦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2012年11月29日上午,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完《复兴之路》展览后,第一次阐述中国梦。
在这样的场景阐述中国梦,有着强烈的象征意味。中国梦是深沉的梦,饱含着100多年以来矢志民族复兴的步步探索,其间处处闪耀着青年的光荣和梦想。
梁启超高喊“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陈独秀期待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际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新青年;李大钊呼吁“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青年毛泽东呐喊“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近代史上,从来未有之民族困局,呼唤新青年横空出世,呼唤青春中国屹立东方。
千千万万青年人站到历史前台,成为改造国家的有生力量。他们服膺种种思想学说,提出救国方略并为之浴血奋斗。洋务运动、实业救国、君主立宪、共和革命……直到他们中的先进分子发现了马克思主义,并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成立了中国共产党。
改变屈辱命运,实现民族独立,无疑是近代以来青年上下求索的国家理想。为此,他们弃医从文,投笔从戎,不断修正着个人理想,投入历史洪流。
“延安的城门成天开着,成天有从各个方向走过来的青年,背着行李,燃烧着希望,走进这城门。学习,歌唱,过着紧张的快活的日子。然后一群一群地,穿着军服,燃烧着热情,走散到各个方向去。”这是作家何其芳对抗战初期延安的描绘,如今读来仍觉心潮澎湃。
“时间开始了!”新中国的成立,让他们宿愿得偿。青年们张开双臂拥抱新中国。他们怀着满腔热忱和美好憧憬,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的大潮中。青年扫盲队、青年科技攻关小组、青年志愿垦荒队……处处洋溢的是青春的激情,正如新生的共和国,充满希望和力量。
此时青年的远大理想,已融入民族自立和国家富强。让中华民族自立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成为当时青年奋斗的理由。也正是这个理由,上世纪50年代,先后有2500多名旅居海外的中青年知识分子回归祖国的怀抱,钱学森、钱三强、李四光、邓稼先、华罗庚……这些伟大的名字,如今已成为民族的自豪。
穿越历史迷雾,改革开放让整个社会重新焕发青春活力。
女排五连冠极大振奋了民族精神,“团结起来,振兴中华”,这句响亮的口号,引领了那个时代中国青年的人生观与价值取向。“我们对未来充满希望,充满热情……到处都有背着书包的青年男女,书店、图书馆和各种夜校总是挤满了人。那时候,青年们真的是如饥似渴地学习……”上世纪80年代的时代偶像张海迪回忆道。
改革开放的最前沿,正是年轻人起舞的地方。上世纪80、90年代,“闯深圳”成为年轻人的风尚,大学生“南下潮”、政府干部“下海潮”在这里汇聚,以青春的力量冲破计划之藩篱,“杀出一条血路”。他们有一个名字:“流动的太阳方阵”,颇富诗意的描述,充满着光明与力量。
改革开放彻底改变了中国的面貌,青年的国家梦,也有了更加清晰的模样。曾经辉煌,遽然受辱,艰难独立,勇于自立,终于自强,必将复兴——历史以其严密的逻辑,演绎出一个古老民族的追梦历程。推动逻辑展开的,便是锐不可当的中国力量,而这力量,最鲜明地体现在青年身上。
如今,我们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接近这个理想,这个理想的名字,就叫“中国梦”……
对于当代青年来说,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谁都不可能是看客,而是不可或缺的追梦人。如何让国之梦点燃我之梦,如何让梦想照进现实,是必须思考的人生课题
如今正在爬坡的“80后”、“90后”们,是当代青年的主体。对他们来说,宏大的中国梦与自己的人生路,注定交织在一起——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并最终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最关键的时期就是从现在到本世纪中叶,也正是他们从青年到中年的人生黄金期。他们将全程参与并最终分享梦想成功的幸福。
对当代青年来说,实现中国梦,谁都不可能是看客,而是不可或缺的追梦人。如何让国之梦点燃我之梦,如何让梦想照进现实,是必须思考的人生问题。
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的地点选在航天城,恐怕不仅仅是因为骄人的航天成就,还在于载人航天精神是时代精神的标杆。
古老的飞天梦发展到今天,已经演化为一个民族渴望攀登科学巅峰的现实追求。为民族圆梦的,是年轻的团队。如今在我国目前的航天团队中,年轻人挑大梁已是寻常事,“神十”的载人航天总体部,400多名员工,平均年龄仅32.6岁。
从“两弹一星”元勋们“以身许国”的豪言壮语,到如今北京航天城里处处悬挂的“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20个大字,都在向青年们昭示理想信念的价值。
“不要忘了我们为什么出发”,在价值多元化、理想碎片化的当下,这样的提醒尤为可贵,这“为什么”就是理想信念。坚定理想信念,就会有足够自信不被利益所扰、不为乱象所迷、不为迷惘所陷,自觉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紧相连,把个人理想与人民幸福紧紧相连。
石磊是第一批大学生“村官”,2008年清华大学毕业,他放弃高薪,离开城市,自愿做了一名普通村干部。基层的磨砺让他迅速成长——22岁,成为一个村庄的带头人;24岁,光荣当选党的代表。
投身火热的基层实践,磨砺意志、增长才干,成了越来越多青年的自主选择。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是历史的深刻启示;“仰望星空”,只有有了“脚踏实地”,才显得有意义。做一棵花盆里精美的盆栽,还是大地上的参天大树,这是一个不需要犹豫的选择。
创新是青年的优势,创造是青年的灵魂。尤其在信息时代的今天,青年凭着灵敏的感知和活泼的心灵,更容易发现新知识,接受新事物、创造新价值。有观点指出,人类正在进入一个由年轻人向中老年人传递知识和信息的反哺时代,年轻化将成为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
当前,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不改革,梦想只会变得遥不可及;向前走,则需要更大的智慧和勇气。以理论创新,指导变动不居的实践;以制度创新,解决前进道路上的种种难题;以科技创新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驱动力,时代呼唤青年以更大的创造力,书写新的“中国奇迹”。
让青春之花为中国梦而绽放,需要社会为青年追梦创造更加公正、公平的机会和环境
中国梦,由每个中国人的梦想汇聚而成。她既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梦,也是每个青年实现人生出彩的梦。
1957年11月17日,毛泽东对汇集到莫斯科大学的数千名中国留学生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象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初升的太阳充满希望,但同时也代表了微弱。正如青年既是社会中最有活力的群体,也是社会中相对的弱势群体。因此,中国共产党从来都把青年看作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支持青年在人民的伟大奋斗中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在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再次言辞恳切地强调:“为青年驰骋思想打开更浩瀚的天空,为青年实践创新搭建更广阔的舞台,为青年塑造人生提供更丰富的机会,为青年建功立业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青年问题社会化、社会问题青年化是当前值得注意的社会现象,很多社会问题集中体现在青年身上,而青年群体面临的许多问题也都带有全局性。
比如就业。就业乃民生之本,对青年来说,更是生存和发展的第一要务。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699万人,就业总量压力加大,结构性矛盾突出,被称作“史上最难就业季”。解决大学生就业难,关系经济社会改革全局,根本还在于做大蛋糕,提供更多机会和岗位。
我国农民工总数已超过2.6亿人,其中40岁以下农民工所占比重达59.3%。城镇化快速发展,未来仍将有数量庞大的农民进城,愿望最迫切的是青年农民。如何帮助他们拓展发展空间,也将是长期面临的挑战。
社会转型,利益调整,青年利益容易受损。近些年来,青年群体出现的许多标签,如蚁族、剩男剩女、新生代农民工、低收入大学毕业生群体等等,尽管不免简单化,却也生动地反映出就业、住房、教育、婚恋等青年民生问题。
有专家提出,社会公共政策制定应确立青年优先理念,将促进青年发展作为重要导向,优先为青年提供在人生过渡期需要的各类公共服务。还包括建设有利于青年脱颖而出的社会环境和制度环境。
因此,回应社会期待,打破各类壁垒,创造更加公正、平等的机会和环境,建立以能力为本位的人才选择机制和社会向上流动机制,对于激励青年人为实现个人梦想而奋斗至关重要。
当代青年还有个显著特点,他们既对自身利益高度关注,也对参与社会公共事务抱有很大热情。建立足够畅通的渠道,让作为利益相关人群的青年参与决策过程,这不仅是尊重青年的需要,更是实现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本身的需要。
现代社会中,青年与社会之间存在着鲜明的互动关系。一方面,青年的生存与发展有赖于社会所能提供的资源;另一方面,作为社会新生力量,青年又会走在社会最前沿寻找新的发展空间、产生新的需求。而在肯定新空间、满足新需求中,社会将可能迎来新的进步契机。
青年重任在肩,青年充满希望。让我们共同努力,为青春注入活力,让美丽青春为中国梦尽情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