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新闻资讯>热门专题>中国梦>中国梦新闻>

我的中国梦就是海洋大国梦

若木分享
 作为南海舰队唯一一艘大型航标船,南标463船至今已经服役了30余年,安全航行近60万海里,相当于绕地球25圈;30多次赴南沙参与守礁和补给任务,参与了南沙第一、二、三代高脚屋和几乎所有南海航标灯的建设,被誉为“南海神灯”。它在南中国海测量完成了新中国第一幅海图,填补了我国海洋测绘的多项空白,是南中国海上的“开路先锋”。
  作为南标463船的船长,31岁的周燕玉已经服役14年。接受笔者采访时,他已经随463船在珠江口水域执行任务一个多月了。周燕玉说,他为自己是一名中国军人感到自豪,也倍感责任重大。“希望中国军队更强大、海军更强大,百姓过上和平幸福的生活。”
  “开路先锋”大洋绘经纬
  受家里人影响,周燕玉从小就有一个当兵梦。“有句话说,"当兵后悔3年,不当兵后悔一辈子",我不想自己后悔。”2000年,周燕玉考进了广州舰艇学院学习舰艇技术指挥专业,开始与航海打交道。
  毕业时,周燕玉有条件到机关工作,但他考虑了一番,还是选择到基层。“既然是学舰艇指挥这个专业的,就要到基层去,学到的知识才能派上用场。苦是苦了点,但我吃得了苦。”刚开始,周燕玉和很多新兵一样,对海上生活并不适应,晕船厉害,时间久了,便逐渐适应了这种风浪颠簸的环境。
  被分配到辅助船只,可能不像战斗舰艇那么威风,在周燕玉看来,这仅仅是分工不同,他所担负的任务使命并不小,“我们搞测量、布标,是为信息化战争提供基础服务、提供资源的。”
  周燕玉告诉笔者,新中国成立之初,受装备和技术限制,在南中国海以及西太平洋一直没有一幅属于自己测量的海图。从1987年启动南海测量,到最后一幅海图下线,是463船的官兵和兄弟部队一起,完成了南沙、西沙、中沙等海区测量任务,绘制了中国人自己的海图。“这是多么让人骄傲的事情!”如今,463船在南海共布设了100多座航标。
  海上执行任务最长163天
  长期在海上执行任务,对周燕玉来说已是家常便饭,最长的一次达到163天,从2009年12月到2010年5月,当时在南沙美济礁执行战备值班任务。“舰艇在海上航行,如果长时间吃不到新鲜蔬菜,人的体质就会下降,容易诱发各种疾病。”周燕玉告诉笔者,官兵们在远海航行途中能够自己发豆芽、做豆腐、磨豆浆,改善饭菜质量。在保证本船充足供给的同时,经常为守礁官兵送去鲜嫩的豆芽、可口的豆腐。海上淡水是稀缺资源,官兵们都是省着用水。下雨了,大伙儿就跑到甲板上淋个澡,还拿盆子接水。
  执行专项测量任务,海上连续航行时间长,风大浪高,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都很艰苦,给执行测量任务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尤其是在夏天,遭遇台风是家常便饭,再加上所测量的海区环境恶劣,海况复杂,所以遇到危险情况也时有发生。
  2010年7月,“康森”台风正面袭击西沙群岛,风力达到13级,当时463船刚好在西沙海域执行任务,马上按照一级部署就位,期间也成功处置了险情。台风从晚上9时到一直持续到第二天下午2时,才逐渐减弱,463船成功防抗了台风,确保了船只的航行安全。
  不打折扣落实训练任务
  作为一名军人,周燕玉认为,一个国家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要有强大的国防做后盾。
  他说,中国有299.7万平方公里的海洋面积,要关心好、经营好、发展好,要维护好我们的海洋权益,而这一切的实现依赖于强军梦的实现。“我的中国梦,就是一个海洋大国梦。我希望祖国早日实现伟大复兴,老百姓能过上和平幸福的生活;军队能更强大、海军能更强大。”
  作为舰艇上的一名营长,周燕玉说,为实现强军梦,他将扎扎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不打折扣落实好每一项战备、训练、管理等任务,以能打仗、打胜仗的要求来抓好部队的战斗力建设,确保达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要求。
  文/图 南方日报记者 洪奕宜
  通讯员 占祥生
    35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