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起产业工人的“中国梦”
若木分享
“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不创新企业就没有前途。”全国劳模、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发动机厂维修科经理徐小平谈起创新滔滔不绝。
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上海大众高精尖的设备大部分集中在发动机生产线上,而徐小平和他的维修团队,就是这些高精度、高节拍的发动机生产装备的守护者。
1989年,徐小平考入上海大众发动机厂当维修工。上班后,他发现进口机床的说明都是德文,就暗下决心,要攻克外国设备维修技术。于是他进夜校学德语,并通过了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德语翻译考核。如今,徐小平能用德语与德国专家直接对话,独立主持中德设备商务谈判。
解决了语言问题,徐小平又瞄准了世界技术前沿。20多年持之以恒的学习,让徐小平成为上海大众第一个“特级技能师”。他先后主持攻克了数十项设备的疑难杂症,参与了众多进口设备的自主革新和升级改造。
徐小平有句“口头禅”:“外国人能解决的我们要解决,外国人不能解决的,我们想办法也要解决。”一次缸体生产线的一台设备出问题,德国设备制造商派出专家8天8夜抢修也没找到原因,又不肯让中国维修人员上手,一款发动机即将断货。不让干,徐小平就在边上看,他认为应在加工参数上找症结。在德国专家离开现场后,他立刻带领同事们一起调试,仅用两个小时就恢复了设备的正常加工。第二天,德国专家也不得不向徐小平请教。正是凭着过硬的技术、执著的钻研,徐小平完成了数十项技术攻关,不少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徐小平在实干过程中还注重总结提炼,逐渐形成了一套卓有成效的维修指导方法——徐小平六大工作法。如今该工作法已经成为维修人员解决问题的思考方式,成为维修人员解决难题的制胜法宝。
在徐小平看来,实现中国产业工人的梦想需要团队的力量,需要一支敢与世界水平较量的高技能人才队伍。为了把个人技术转化为团队的技能,徐小平编制了《发动机制造装备维修标准》,从2007年初开始在上海大众发动机厂实施,成为传承维修技能、规范维修行为、提升维修效率的好教材,维修团队的整体专业能力显著提升。
如今,已经走向管理岗位的徐小平还是习惯于工作在生产一线。他说:“劳动的意义在于奉献,为企业、为社会而劳动,这种劳动就成为实现个人理想、个人价值的阶梯。为了实现中国汽车工业走向世界的梦想,我愿做一个默默奉献的快乐的劳动者。”
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上海大众高精尖的设备大部分集中在发动机生产线上,而徐小平和他的维修团队,就是这些高精度、高节拍的发动机生产装备的守护者。
1989年,徐小平考入上海大众发动机厂当维修工。上班后,他发现进口机床的说明都是德文,就暗下决心,要攻克外国设备维修技术。于是他进夜校学德语,并通过了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德语翻译考核。如今,徐小平能用德语与德国专家直接对话,独立主持中德设备商务谈判。
解决了语言问题,徐小平又瞄准了世界技术前沿。20多年持之以恒的学习,让徐小平成为上海大众第一个“特级技能师”。他先后主持攻克了数十项设备的疑难杂症,参与了众多进口设备的自主革新和升级改造。
徐小平有句“口头禅”:“外国人能解决的我们要解决,外国人不能解决的,我们想办法也要解决。”一次缸体生产线的一台设备出问题,德国设备制造商派出专家8天8夜抢修也没找到原因,又不肯让中国维修人员上手,一款发动机即将断货。不让干,徐小平就在边上看,他认为应在加工参数上找症结。在德国专家离开现场后,他立刻带领同事们一起调试,仅用两个小时就恢复了设备的正常加工。第二天,德国专家也不得不向徐小平请教。正是凭着过硬的技术、执著的钻研,徐小平完成了数十项技术攻关,不少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徐小平在实干过程中还注重总结提炼,逐渐形成了一套卓有成效的维修指导方法——徐小平六大工作法。如今该工作法已经成为维修人员解决问题的思考方式,成为维修人员解决难题的制胜法宝。
在徐小平看来,实现中国产业工人的梦想需要团队的力量,需要一支敢与世界水平较量的高技能人才队伍。为了把个人技术转化为团队的技能,徐小平编制了《发动机制造装备维修标准》,从2007年初开始在上海大众发动机厂实施,成为传承维修技能、规范维修行为、提升维修效率的好教材,维修团队的整体专业能力显著提升。
如今,已经走向管理岗位的徐小平还是习惯于工作在生产一线。他说:“劳动的意义在于奉献,为企业、为社会而劳动,这种劳动就成为实现个人理想、个人价值的阶梯。为了实现中国汽车工业走向世界的梦想,我愿做一个默默奉献的快乐的劳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