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新闻资讯>热门专题>群众路线>学习辅导>

"四下基层"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实践创新

宁静分享

  领导干部“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下基层”,是同志在福建宁德工作时大力倡导的工作方法、工作制度,是党的群众观点与群众工作的有机统一,是党密切联系群众的实践创造。20多年来,“四下基层”得到长期坚持并不断发扬光大,成为福建党员干部践行群众路线的重要载体。在深入开展第一批、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四下基层”所蕴含的精神内涵、所体现的价值追求不断转化为福建党员干部的自觉实践,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生命力。

  “四下基层”彰显群众路线鲜明特征

  “四下基层”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是对我们党坚持群众路线这一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创新,科学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增进与人民群众感情、做好联系服务群众工作、解决好执政党与人民群众关系等问题。

  “信访接待下基层”,变群众上访为领导下访,着力把矛盾化解在源头。坚持群众路线,就要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下大力气解决人民群众不满意的问题。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是直接了解民情、体察民意、化解矛盾的窗口。新形势下,信访工作应把工作做到基层,第一时间解决问题,主动把矛盾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同志在宁德工作时,非常重视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并把信访工作作为切入点,强调信访工作的首义在于时刻把自己看成人民中的一员,把心贴近人民;倡导建立领导下访、约访群众制度,并在霞浦县亲自主持第一个下访接待日活动,以此为开端,逐步形成“四下基层”的工作制度。“信访接待下基层”畅通了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渠道,实现了信访工作的根本性转变,推动了领导干部改进工作作风、时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现场办公下基层”,化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密切党群关系的治本之策,也是最根本的群众工作。在福建工作期间,同志既倡导“现场办公下基层”,又力推“马上就办”,首创机关效能建设,要求把工作着力点主动放在基层一线,对于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又久拖未决的问题,现场集中“会诊”,特事特办,急事急办。他曾说,当县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当地(市)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乡镇,当省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县市区。“现场办公下基层”不仅拉近了机关与基层、领导与群众的距离,更是解民忧、惠民生的重要体现。

  “调查研究下基层”,从机关大院到基层一线,着力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党的正确主张和科学决策只能“从群众中来”,只能来自群众的伟大实践。“调查研究下基层”,尊重群众首创精神,推动领导干部走出机关大院,深入基层一线和群众之中,努力获取那些在办公室难以听到、不易看到和意想不到的新情况,为科学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实践证明,“调查研究下基层”遵循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基本原理,使领导干部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的实践沃土。

  “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下基层”,由一般号召到面对面宣传,着力教育引导、组织动员群众。“到群众中去”,让党的方针政策为群众所掌握、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这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目标和任务。同志在系统阐述“四下基层”时,把“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下基层”摆在突出位置,强调既要面上推动、广泛持续,更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解把握基层群众的政策需求和接受特点,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宣传教育,有效解开群众思想上的“扣子”,推动党的方针政策落地生根。“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下基层”坚持一般和个别、领导和群众相结合,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命令主义,真正实现了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四下基层”具有巨大实践价值

  同志倡导的“四下基层”在福建各地广泛践行,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的普遍共识和自觉行动。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福建省委明确提出把“四下基层”作为活动的重要载体,推动领导干部深入基层,不断改进工作作风。

  把“四下基层”作为了解民情、科学决策的关键环节。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畅通民意诉求,从基层群众中获取真知,推动科学民主决策。福建省委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注重建章立制,对“四下基层”作出制度安排,制定了《关于推进领导干部“四下基层”工作的意见》《省级领导“四下基层”工作制度》,对下基层的时间、方式、重点作出硬性规定;出台了《省委会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省委会定期听取和研究解决干部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制度》等,对重大决策听取群众意见提出了明确要求。近年来,福建省委提出的重大决策部署都是在“四下基层”中了解真实情况、汇集民意民智、科学民主决策的结果。各级各部门通过“四下基层”,摸实情、集民智、理思路、出良策,有力推动了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把“四下基层”作为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的重要渠道。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到矛盾比较集中、问题比较复杂、历史遗留问题比较多的地方去,疏导群众情绪,协调矛盾纠纷。福建省委进一步完善了领导干部接待群众来访制度,对定点接访、重点约访、专题接访、带案下访、领导包案等作出具体规定,推动各级领导干部定时定点开展大走访、大接访活动。实施处理信访事项“路线图”,建立风险评估、积案化解、公开听证等信访工作“七项机制”,依法依规维护群众权益。组织各种形式的宣讲团,大力开展“三下乡”活动,围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宣传、解疑释惑。一大批矛盾纠纷和信访疑难问题得到有效化解,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把“四下基层”作为落实工作、为民办事的有力抓手。坚持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倡导“马上就办”,推动领导干部定期到基层现场办公,做到发现问题在一线、化解矛盾在一线、工作落实在一线。福建省委、省政府连续多年开展“拉练”检查活动,现场协调解决实际问题,推动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全省各级普遍建立了行政服务中心,为群众办事提供“一站式”服务。从1990年开始,省委、省政府连续24年每年实施一批为民办实事项目,重点解决民生突出问题,使群众真正从“四下基层”中得到实惠。

  把“四下基层”作为固本强基、锤炼干部的有效手段。坚持重心下移、强化基层,引导党员干部苦练密切联系群众基本功。自2004年至今,从省市县三级机关和事业单位选派4批1万多名干部,到后进薄弱村担任党支部书记或第一书记,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在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中,福建省委、省政府出台了10条减轻基层负担的规定,省级考核评比表彰项目减少85%,促进基层组织回归服务群众本位。结合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把软弱涣散村作为机关企事业单位“四下基层”联系点,开展中长期挂钩帮扶,促进整顿转化;从省直机关选派干部到农村开展驻村蹲点活动,祛“官气”、除“四风”。通过“四下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一大批作风正、能力强、经过基层磨练的党员干部脱颖而出,成为改革发展稳定的中坚力量。

  把“四下基层”传承好坚持好发扬好

  教育实践活动有期限,但贯彻群众路线没有休止符,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我们要围绕全面深化改革的新任务,结合教育实践活动,始终坚持为民务实清廉主题,持续聚焦“四风”突出问题,把“四下基层”作为福建的传家宝传承好坚持好发扬好。

  贯彻“三严三实”要求,丰富“四下基层”内涵。同志关于“三严三实”的重要论述,进一步明确了全党作风建设的新要求,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引导牌,也是新时期“四下基层”的方向标。党员领导干部要把“三严三实”要求与“四下基层”紧密结合起来,做到既身入基层又心到基层;权为民所用,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狠劲和韧劲,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发扬“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脚踏实地干出成效来;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确保主旨不跑偏、效果不落空,以忠实于党和人民的行动赢得群众拥护。

  强化问题导向,突出“四下基层”重点。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必须落实到解决问题上。要把“四下基层”重点放到推动发展上,加强薄弱环节,补齐发展短板,增强发展能力。要把“四下基层”重点放到解决民生突出问题上,实施新一轮“民生工程行动计划”,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解决好就业、教育、医疗、住房以及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等问题,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要把“四下基层”重点放到夯实基层基础上,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实施“百千万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培养工程”,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切实减轻村、居组织负担,让人力物力、资源要素进一步向基层下沉。

  紧扣时代要求,创新“四下基层”方式。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面对党群干群关系的新特点,我们要努力创新“四下基层”方式。推进涉法涉诉信访改革,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群众利益问题,坚持开门接访、预约接访、带案下访,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建立定期研究解决基层和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机制,注意深入为民办实事一线以及困难矛盾比较多的地方现场办公、排忧解难;完善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力戒“用上网代替上门,用通话代替见面”;抓住基层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运用群众乐于接受、易于接受的方式开展政策宣讲和思想政治工作。

  健全体制机制,保障“四下基层”常态长效。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形成优良作风不可能一劳永逸,克服不良作风不可能一蹴而就,关键在于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把制度“笼子”扎紧,确保制度行得通、长期管用,防止制度成为“纸老虎”“稻草人”。要不断巩固和落实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经常抓、见常态,深入抓、见实招,持久抓、见长效,建立健全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群众诉求反映表达制度、体现群众意愿的科学民主决策制度、重大决策实施效果跟踪反馈制度、干部作风状况考核评价制度,形成配套衔接、运行高效的贯彻群众路线制度体系。

    149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