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知识大全>知识百科>自然科学知识>

原尿是怎样形成的形成过程是怎样的

炜杭分享

  原尿是肾单位中的肾小囊里的液体,它跟尿液有什么不一样呢?你对原尿有什么了解吗?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原尿形成原因,感兴趣的朋友们一起来看看吧!

  原尿形成的的原因

  原尿可以说是 尿的前身。在人体的两个 肾脏中,各有一条 静脉和一条 动脉。血液随 肾动脉进入肾脏,分成无数条 毛细血管。其中,这些 血管进入肾脏的 肾单位,肾脏的肾小体、 肾小管合称一个肾单位,一个肾脏约有100万个肾单位。

  血管进入肾单位后,首先接触的是肾小球。进入肾小球的血管称为入球小动脉,出肾小球的血管称为出球小动脉。血液中分子量较小的葡萄糖和小分子 蛋白质等物质能够透过薄薄的肾小球管壁进入肾小囊,而大分子蛋白质等则不能透过肾小球的滤过膜。这个过程,称为肾小球的 滤过作用。滤过作用的产物是原尿。

  正常人的原尿量

  正常人每天形成的原尿约有180 L,而实际每天排出的 终尿量只有1.5 L左右,并且在成分上也有变化。这些变化是由于肾小管和集合管具有重吸收、分泌和排泄作用所造成的

  关于原尿的误区

  原尿还不是废物,是透过肾小球滤过膜尚未被重吸收的内含较多葡萄糖等营养物质的液体,它通过肾小管进入肾的集合管。集合管外管壁中缠绕着一些毛细血管,这时,原尿中的葡萄糖等营养物质会重新返回到血液中,这时原尿才是真真正正的废物。也许这时不应该称原尿了,它是通过尿道排出的 尿。

  原尿的差别

  正常人原尿中有葡萄糖和小分子蛋白质,但 尿液中没有葡萄糖和小分子蛋白质,这是肾小管的 重吸收作用。

  决定肾小球滤过作用的因素

  主要有三方面:

  (1)滤过膜通透性是滤过的结构基础。

  滤过膜是指 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的血液与肾小囊中超滤液之间的隔模,它主要由的内皮细胞、非细胞性的基膜层和肾小囊脏层的上皮细胞组成,滤过膜既有阻止大分子物质滤出的机械屏障作用,又有阻止带 负电荷物质滤出的静电屏障作用。因此,肾脏通过滤过膜的作用,不仅可以滤出水液形成原尿,还可以在保留机体有用物质的同时,排出机体的废物。

  (2)有效滤过压是滤过的动力。

  有效 滤过压由3种力量组成:1: 肾小球毛细血管压,它是推动滤出的力量。2: 血浆胶体渗透压,它是阻止血浆中水分滤出的力量。3:囊内压,它是对抗滤出的力量。有效滤过压= 肾小球毛细血管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凡能影响肾小球毛细血管压、血浆胶体渗透压或囊内压的因素,都可使肾小球滤过压发生改变,从而影响肾小球滤过率。

  (3)肾血浆流量是滤过的前提,也是物质基础。

  肾血浆流量与肾小球滤过率成正比,当肾血浆流量增高时,人体形成的尿液也随之增多。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发生重吸收作用,原尿中的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剩下的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废物就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影响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的因素

  (1)小管液中溶质的浓度。

  小管液中溶质所形成的渗透压,是肾小管和集合管吸收水分的对抗力量。如果小管液的溶质浓度很高,形成的渗透压很大,对抗肾小管重吸收水分的力量也大,结果可使尿液增多,这称为 渗透性利尿。

  (2)肾小球滤过率。

  近端小管每分钟重吸收滤过液的亳升数,称肾小管重吸收率,它与 肾小球滤过率之间保持着一种平衡,称为 球管平衡。其生理意义是使终尿量不致因 肾小球滤过率的增减而出现大幅度的变动。

  (3)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功能。

  肾小管上皮细胞有强大的重吸收功能,而且具有选择性,当某些病理因素损伤肾小管细胞的功能时,可造成其重吸收障碍,导致尿量增加或尿液中出现某种异常成分。


猜你感兴趣:

1.七年级下册生物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2.肾衰竭形成的原因

3.肾病形成的原因

4.女人尿味重是什么原因

5.自贡市中考生物试题及答案

    593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