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知识大全>知识百科>自然科学知识>

桂林山水是怎么形成的

显钤分享

  桂林山水是对桂林旅游资源的总称,典型的喀斯特地形构成了别具一格的桂林山水,很多人都好奇桂林山水特色是怎么形成的。以下就是学习啦小编做的桂林山水的形成原因整理,希望对你们有用。

  桂林山水地貌的成因

  (1)石山——四周壁立拔地而起的奇峰

  林石山地形是以一座座石山拔地而起,四坡壁立峭峻为特征。石山四周峭峻,是由于石灰岩体多被溶蚀而成向下透的通路,因此,石山坡面是以崩塌为主。它和土山以流水冲刷坡面,并使山坡由急向和缓演化相反,石山山坡上无散流、暴流产生。反之,山足多为地表水下透入地下地点。因此,石山四周有不少山溪、小河和冲沟流入,因而使石山山足成为流水侵蚀、溶蚀地区,小河的侧向侵蚀,落水洞的形成,都会使石山山坡由和缓变为急陡。例如在肇庆七星岩区,有个禾婆岩,它就是由西江支流蚀成,今天岩内还堆积着一层厚达2米的河床卵石层(鹅卵石),表示是河床相沉积。这个岩成立后,岩口处崩塌,而使石山形成峭壁了。这种洞可以称为“侧洞”。

  由于地面水流以石山为集中下透区,因而使石山四周陡立。形成拔地而起的孤峰。有时悬崖千丈,雄伟非常,如桂林的独秀峰即为一例。石山崩塌实例,可以在石山脚下发现巨大崩石来证明。如肇庆七星岩区,在1970年雨后即产生崩塌,巨石直径在二米以上,由崖壁上崩落,打穿了水泥建筑物的屋顶。崩塌可使崖壁成为悬崖,即额状突出崖顶的峭壁地形。又如肇庆含珠洞、双珠洞等,也都是巨石崩落时。刚好卡在岩隙中形成的,表示崖坡是以崩塌作用为主。

  (2)“逢山有洞”的石山“脚洞”

  峰林石山地形特征是“逢山有洞”,有的不止一个,如桂林七星岩即有5个洞口。但是最奇特的要算“脚洞”了。脚洞是在石山山脚形成的洞穴,故名“脚洞”。它的地形特征是沿着地下水面发育的。所以,脚洞内部一般都有广大的洞穴系统。例如肇庆七星岩的大岩,即在洞中有一大厅堂,沿厅堂四周分支出了小洞和走廊,在大厅堂处还有一个地下湖形成,表示脚洞是由地下水面附近有强大的溶蚀力所致。因此,脚洞洞顶一般按地下水面形成,故顶部平坦是脚洞的一大地形特色。“顶平如割”是各地县志称呼这种脚洞相似的形容词。

  但是脚洞洞顶也并不是平坦如板,而是有不少石锅、石钟地形分布着。这种地形是其他洞穴少见的。石锅是一片分布的多个浅平半圆穹形凹入洞顶中的石穴,大小在1米以内,凹入洞顶不到半米,半圆形态完整,互不干扰,说明石锅是溶蚀出来的,并且以中心部分溶蚀、冲蚀较强所致。石锅一般大小相似,这是洞穴充水时水流呈素流状态的结果。水流一般分层流和紊流,层流即水层中各点速度相同,在石灰岩裂隙中流水即是层流,它的速度较慢,每秒在1厘米以下。洞孔大了,水流较畅,流水中各点速度不同,即成紊流,流水按速度分成多股,彼升此降,彼急此慢。如在3厘米溶孔中,流速为0.1厘米时,即可由层流转为紊流。雨期溶洞充水,水股冲击处溶蚀力更大,因为冲击地点压力大,溶蚀量增加,如按实验资料,地下水在不承压状态下,岩隙每年扩大为0.35毫米,而在充水承压后,可增加到每年扩大岩隙达5毫米,即承压后溶蚀力增加15倍。冲击洞顶的急流就可以在汛期冲蚀、溶蚀出石锅地形。

  石钟成因全然不同。它是由于地下水沿节理下透并在洞顶滴下处,进行溶蚀成一深穴如钟形的结果。如果地下水丰富,沿节理齐流出时,则石钟形态可变成一条凹入的顶槽。石钟只是一孔滴下水量所成,所以钟顶即见一溶孔存在,这在石锅中是没有的。整个石锅就是在一块岩面上形成的,而石钟分布是依据溶孔所在地而形成,多呈疏落分布,也和石锅成片分布不同。

  洞两侧还有边槽发育。这是由于地下水面季节性存在的表示。因为水面附近溶蚀力最大之故。凹入的边槽在古书中称为“石床”,因为边槽底部是平坦如床的。如果边槽有几层就表示地下水面季节性有变动了,正象河流有枯水期水面,洪水期水面那样,洞中常有小河流贯(如在凌霄岩、燕岩等)。

  钟乳石、石笋、石柱、石幕等石灰华沉积不多,也是脚洞沉积地形的特点。因为脚洞雨期充水,紊流冲蚀,石灰质很难沉积在岩面之上,形成灰华沉积。有亦是小型的,如形成了“团龙”、“飞凤”、“蛇”、“果子”、“花”等薄而小的形态。

  脚洞是地面流水流入石山体内的通路。因此,洞口一般比洞内高,呈广阔低平洞口,常为较冷空气积聚洞内,属于“冷洞”型洞穴。因为冷空气比重较大,不易上升和排出洞外,无怪夏日人们在此避暑了。广东云浮凌霄岩且有地下河贯通。

  脚洞沿地下水面向四周沿节理伸展,如果遇到石山外面的河流时,地表上的河流会立即把水量转向脚洞流下,使地面河流下游成为无水旱谷,这种现象叫做“地下掠水”。早在宋代中国已有脚洞进行地下掠水或劫夺的记载。当脚洞贯穿了整个石山山体时,就被称为“穿洞”了。桂林北面的灵川就是这样形成和得名的。

  (3)峰林石山上的“穿洞”

  当脚洞上升之后,高出地下水面时,穿过石峰的脚洞,就叫做“穿洞”。这是由于地壳上升了,或者地下水面下降了。从前的脚洞就成为没有流水、积水的干涸洞穴,洞底也高出平原地面,变成为于半山上的洞穴,由于洞穴穿过石山,故名“穿洞”。穿洞可以由于不断侵蚀、崩塌,变成一个半山上的洞穴,有如窗口,这种奇异的地形,每成为当地风景区,如阳朔的月亮山,即因穿洞有如半月形状得名,故又名明月洞。此外,桂林穿山的月岩,坪山的穿岩都有象明月高悬天空美景,成为名胜。它们都是上升了的脚洞所成、即在中更新世时(60多万年前),这里是一条地下河所在。当时地面即今天的40~60米比高的阶地面。目前桂林峰林石山中最好的穿洞,却不呈月亮山形态,而是保存良好的脚洞地形,例如平坦的洞顶,边槽有多层,石锅、石钟的发育,平坦而有地下河堆积的洞底等。不过,穿洞毕竟和脚洞不同,因为地下河消失了,洞穴中水流向下流失了。于是无水的洞穴给石灰华沉积带来良好的保存环境,钟乳石、石笋、石柱、石幕、灰华阶地(包括灰华田)最为发育,还有平缓洞底可发育出深深陷落的落水洞,被称为“无底洞”。洞口及洞顶每因长期受侵蚀、溶蚀而崩塌,使洞口高而广大,崩石塞道,洞内大厅又可因崩落而显得特别高大,破坏平坦的洞顶地形。例如桂林芦笛岩就是以各种石钟乳出名,游览道路要靠凿开钟乳石林来开辟。桂林七星岩更突出,它以四十五个洞连成,主洞长达814米,贯穿着八大厅堂,五个出口;全部洞穴长达3公里,分为三层,最下一层仍为脚洞;中层大洞厅堂高27米,宽48米,由二层脚洞崩陷合成;有边槽(称白石天篷),脚下听到地下洞穴的“空谷传声”。中心部分较低,即大教场处,为古地下湖所在。落水洞分别被命名为“无底深潭”、“癞子潭”、“双狮守龙潭”等。在茅茅头石山(即光明山),除芦笛岩外,还有大岩(长达875米,唐代僧人墨迹亦已被钙膜保护起来,墨迹如新)、飞丝岩、穿岩等四个穿洞贯穿,这种穿洞是战时避难地点,因为洞底平坦,厅堂广大,支洞众多,战时工厂、学校、医院仓库均可利用。在峰丛石山区亦常有穿洞发育,如广东怀集燕岩,广西靖西穿岩等,即为公路利用穿行。

  桂林山水的旅游景点

  漓江

  漓江风景区是世界上规模最大、风景最美的岩溶山水游览区,千百年来它不知陶醉了多少文人墨客。桂林漓江风景区以桂林市为中心,北起兴安灵渠,南至阳朔,由漓江一水相连。桂林山水向以“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四绝闻名中外。桂林漓江风景区游览胜地繁多,在短期内只能择其主要景点进行游览,其中一江(漓江)、两洞(芦笛岩、七星岩)、三山(独秀峰、伏波山、叠彩山)具有代表性,它们基本上是桂林山水的精华所在。

  遇龙河

  是漓江在阳朔境内最长的一条支流,全长43.5公里,流域面积158.47平方公里,流经阳朔县的金宝、葡萄、白沙、阳朔、高田等5个乡镇、20多个村庄,人称“小漓江”,不是漓江胜似漓江。尤其是从遇龙桥到工农桥15.36公里水程,有28道堰坝,景点百余处,整个遇龙河景区,没有任何所谓现代化建筑,没有任何人工雕琢痕迹,没有任何一点都市喧嚣,一切都是那么原始、自然、古朴、纯净,实为桂林地区最大的纯自然山水园地。如果把漓江比成“大家闺秀”,那么遇龙河则是让人怦然心动的“小家碧玉”。国内外专家一致确认:“遇龙河是世界上一流的人类共有的自然遗产。”遇龙河两岸一派田园风光,赏心悦目。天平绿洲、情侣相拥、平湖倒影、夏棠胜境、双流古渡、梦幻河谷等等,让人仿佛进入了天人合一的诗意境界,返璞归真的自由天地。广西最著名的三座古桥――遇龙桥、仙桂桥、富里桥都在遇龙河景区;而被誉为“将军府第”、“进士楼阁”的旧县村就在遇龙河畔;唐代归义县遗址、潘庄遗址、徐悲鸿画室、明清时期留下的古宅民居,使人顿生怀古忆旧之情。不过,最刺激、浪漫、潇洒的还是漂游遇龙河,竹排过坝,惊险刺激;荡舟平湖,轻松愉悦,被人们视为挡不住的诱惑,酷煞人的时尚。人们只用一个字来形容漫游遇龙河的感觉:那就是:“爽”!

  猫儿山

  猫儿山景区处于桂林“金三角”(兴安一资源―龙胜)旅游区的中央,与县城三大旅游景点(桂林乐满地休闲世界、古灵渠、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碑园)遥相呼应,成为桂林旅游圈的旅游精品。兴安县旅游客源主要依托桂林,而桂林每年接待的国内外游客1000余万人次。加上猫儿山景区距北海、南宁以及湖南、贵州等周边城市较近,通过铁路专线及高等级公路运输,游客当天即可到达,地理位置优越。猫儿山是“桂林一兴安一资源―龙胜―桂林”旅游环线的精品,主峰海拔2141.5米,号称“华南第一峰”,是漓江、浔江、资江发源地,是桂林漓江山水的“命根子”。景区内风景秀丽,气候宜人,经初步调查现有景点75个,其中一级景点13个,二级景点30个,三级景点32个。华南绝顶、穿仙洞、通天道、华南虎、猫岳佛光、睡美人、铁杉荟萃、漓江源、杜鹃花廊、龙潭、十里大峡谷、剑崖大瀑布以及1996年发现的美国二战援华飞机(飞虎队)失事之地等是猫儿山的代表景点,整个景区是集科教、揽胜、探险、猎奇、度假、避暑、竹木经济开发、缅怀革命先烈与纪念国际友人为一体的综合性国际旅游景区。

  木龙湖景区

  景区突出了自然山水与历史文化相融合的特点,在木龙湖北侧依托宋代东镇门、宋城墙遗址等历史人文景观,建设包括宋街、半边街、古宋城、木龙塔、木龙夜泊、浅桥鱼影、听荷轩等具有宋代建筑气息的古建筑群落的景点,木龙塔是以上海宋代的龙华塔为蓝本建造的,高45米。在木龙湖南侧与叠彩山之间建筑以观赏林地、草地、溪流、瀑布为主的生态景观带。木龙湖现在的位置,在宋代是一排排的兵营;两江四湖工程施工前,建有密集的民房。为了连通漓江与内湖,收到显山露水的效果,实施两江四湖工程中,搬迁居民1896户、单位56家,拆除旧房174842平方米。其中,木龙湖整体拆迁安置工程,共拆除旧房近15万平方米,创下在广西单项城建工程中,一次性整体搬迁安置人数最多,规模最大,时间最短,拆除房屋面积最大的记录。又在叠彩山与铁封山之间开挖长约1100米的人工湖,开挖土石方100余万立方米。这个人工湖因为邻近木龙洞,故名“木龙湖”。

  桂林山水的气候条件

  桂林市地处低纬度,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9.8摄氏度,最热的天气在七、八月,平均温度为二十八点五摄氏度左右,偶尔也有达三十多度的。平均年降雨量为1926毫米。每年都偶降小雪,持续时间都不长。雨水最多季节为四月至八月,降雨量占全年的百分之四十。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有“三冬少雪,四季常花”之说。无霜期长,全年无霜期309天,最冷的天气在一、二月,平均温度为八点三摄氏度左右,偶尔也降到零度以下的。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气候条件十分优越。一年四季游人均可前往游玩,其中五、六、七月最宜旅游。[2]

  春

  初春的北国还身披银装时,桂林却已是一个花红柳绿、春意盎然的世界了。春季三月,平均气温在13摄氏度左右,有时夜游沥沥春雨相随。您只需身着春装,带上御寒冬衣,以备不时之需。

  夏

  夏季是桂林的雨季,降雨量占全年总降雨量的一半以上。因此,此时出游,您应特别注意随身携带“晴雨伞”。虽然,雨对旅游者来说,有诸多不便,但是,雨却为桂林营造了一个朦胧的意境。在雨雾烟岚之中光看桂林山水,更有飘之若仙之感。漓江沿岸的青竹丛,碧翠如滴,浓荫作笑,长长的排成十里长廊。尽现“漓江百里画廊”的绝妙佳境。

  秋

  秋天,金风送爽,天高云淡,正是桂林旅游的高峰。此时的桂林秋高气爽,波平如镜,是看群峰倒影的最佳时节。江水澄澈,明净若镜,整个江底世界尽收眼底,幻化出山托水,水浮山的“无水无山不入神”的神秘境界。

  冬

  冬天,桂林的最低气温在8摄氏度左右,虽然使人倍感凉意,但并无北方冬日里刺骨的感觉。初冬的十月,平均气温在20摄氏度左右,又是桂花盛开的时节,金桂,丹桂,银桂洒满枝头,迎风怒放,香飘万里,将桂林装点成了一座花城。由于气温所限,很难观赏到桂林的雪景。但是如果寒潮到来气温突变,在桂林最高的尧山上,偶尔也可以观赏到“尧山冬雪”的景致。


看了桂林山水是怎么形成的还看:

1.描写桂林美丽风景的作文5篇

2.描写桂林山水的作文300字

3.描写桂林山水的作文500字

4.关于桂林山水的300字作文

5.描写桂林山水的作文400字范文5篇

    1295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