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知识大全>知识百科>自然科学知识>

雨水形成的条件

显钤分享

  雨是一种自然现象,是从云中降落的水滴。陆地和海洋表面的水蒸发变成水蒸气,水蒸气上升到一定高度之后遇冷液化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组成了云,它们在云里互相碰撞,合并成大水滴。以下就是学习啦小编给你做的整理,希望对你有用。

  雨水的形成条件

  地球上的水受到太阳光的照射之后,就变成水蒸气被蒸发到空气中去了。 水蒸气在高空遇到 冷空气便凝聚成小水滴。这些小 水滴都很小,直径只有0.0001~0.0002毫米,最大也只有0.002毫米。它们又小又轻,被空气中的上升气流托在空中。就是这些小水滴在空中聚成了云。这些小水滴要变成雨滴降到地面,它的 体积大约要增大100多万倍。

  它主要依靠两个手段:

  其一是 凝结和 凝华增大。

  其二是依靠云滴的碰撞并增大。

  在雨滴形成的初期,云滴主要依靠不断吸收云体四周的水气来使自己凝结和凝华。如果云体内的水汽能源源不断得到供应和补充,使云滴表面经常处于过饱和状态,那么,这种凝结过程将会继续下去,使云滴不断增大,成为雨滴。但有时云内的水气含量有限,在同一块云里,水汽往往供不应求,这样就不可能使每个云滴都增大为较大的雨滴,有些较小的云滴只好归并到较大的云滴中去。

  如果云内出现水滴和冰晶共存的情况,那么,这种凝结和凝华增大过程将大大加快。当云中的云滴增大到一定程度时,由于大云滴的体积和重量不断增加,它们在下降过程中不仅能赶上那些速度较慢的小云滴,而且还会“ 吞并”更多的小云滴而使自己壮大起来。当大云滴越长越大,最后大到空气再也托不住它时,便从云中直落到地面,成为我们常见的雨水。

  除了 酸雨,有颜色的雨外,还有许多有趣的雨,比如蛙雨,铁雨, 金雨,甚至钱雨。它们都是 龙卷风的杰作。

  雨量等级

  小雨:12小时内降水量为0.1 ~ 4.9mm或24小时内 降水量为0.1 ~ 9.9mm降雨。

  中雨:12小时内降水量5.0~14.9mm或24小时内降水量10.0~24.9mm的降雨过程。

  大雨:12小时内降水量15.0~29.9mm或24小时内降水量25.0~49.9mm的降雨过程。

  暴雨:12小时内降水量30.0~69.9mm或24小时内降水量50.0~99.9mm的降雨过程。

  大暴雨:12小时内降水量70.0~139.9mm或24小时内降水量100.0~249.9mm的降雨过程。

  特大暴雨:12小时内降水量大于等于140.0mm或24小时内降水量大于等于250.0mm的降雨过程。

  雨的诗句

  出自唐代王维的《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出自宋代志南的《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宋代陆游的《临安春雨初霁》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唐代韩愈的《初春小雨/早春》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唐代李商隐的《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唐代刘禹锡的《竹枝词二首·其一》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雨相关文章:

1.关于雨的美文

2.描写雨的唯美片段和词语

3.关于雨的说说大全

4.关于雨的的诗句

5.描写雨的古诗大全

    1242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