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创业指南>办事指南>政策法规>

2017形势与政策中日关系走向论文

嘉敏分享

  对世界各国来说,最主要的问题仍然是和平与发展的问题。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2017形势与政策论文中日关系走向,希望你们喜欢!

  2017形势与政策论文中日关系走向篇1

  关键词:日本大地震;中日关系;全球化

  2010 年下半年以来,中日关系发生了很大的波折。受钓鱼岛事件的影响,中日两国关系急转直下,两国民间情绪日益对立,部长以上级交流实质性中断;年底,美日在日本临近海域举行史上最大规模军演,日本新防卫计划大纲出台,将中国作为“潜在敌人”的意图愈加明显,显示中日间出现了严重困难。

  而在日本“3.11”地震之前,中日关系的基本态势如下:

  一.日本政治日益保守化

  日本政治的保守化,即日本的保守势力在日本政治社会中逐渐占上风并影响政府决策的一种趋势。日本政治保守主义是战后以来形成的以自民党为代表,与代表革新主义的社会党相对的价值取向,其主要内容是维护资本主义的传统理念和价值观,坚持日美同盟体制,在资本主义的框架内通过改革谋求发展。保守右倾思想在日本一直存在,但总体而言,在二十世纪 90 年代中期以前,日本的左右思潮一直维持较为平衡的态势。但随着冷战结束,国际格局发生重大变动以及日本国内政治结构的变化,国内政治思潮逐渐向保守右倾化倾斜。

  二.中国持续崛起

  2008 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使中国持续稳定增长的态势进一步被凸显出来。目前中国 GDP 总量已超过日本,取代了日本保持了四十多年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这一事实尽管并不能说明中国在综合国力上强于日本,但其象征性意义对日本的对华认知构成了强烈冲击。从国家实力和国际地位来考量,中日两国在历史上从未像今天这样接近。面对东亚第一次出现的两强并列局面,中日① 刘君涵:《地震后时代的中日关系:基本态势与变化》,》《社科纵横》,2012年3月,总第27卷。

  从政府到民间都势必要经历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心理调适过程。

  三.美国全球战略重心向亚太倾斜。

  无论从政治、经济还是安全角度考察,东亚以及以东亚为核心的整个亚太地区,都是美国的必争、必稳、必保之地。“9·11”事件后的十年间,亚太地区的战略环境和力量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首先,中国发展势头强劲,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全面跃升;其次,东亚经济一体化取得了出色的成绩,“10+3”合作机制在强化,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东亚各国通过加强地区合作,在金融危机中取得不俗成绩,引人注目;第三,日韩等传统盟友与美配合的热情下降;第四,印度、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纷纷积极参与亚太事务。这些都令美国产生前所未有的战略紧迫感,担心渐渐失去对亚太地区的主导地位。因此,调整全球战略布局向亚太地区倾斜是美国新一届政府的必然选择。

  在这种国际环境下,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地区遭受到本世纪最大的9级特大地震,地震引发巨大海啸及核电站核泄漏事故等次生灾害,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的损失。日本首相菅直人称,日本面临战后最大的危机。特大地震对日本经济和世界经济产生重大的影响,同时也对中日关系产生影响。

  对于地震对中日关系的影响,大致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灾难外交缓和了东北亚紧张气氛。

  在突如其来的大灾难面前,人道主义救助超越历史恩怨和主权纠葛,使前原诚司时期受损的中日、俄日、韩日关系显露出友好和谐气氛。

  二.非传统安全问题再次凸显,有助于东亚合作向前推进。

  东亚地区地形复杂,历来是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多发的区域,2004 年印度洋海啸造成周边多国共 20 多万人死亡或失踪,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和救援;仅去年一年区域内就发生了 4 次 7 级以上大地震。东日本大地震的发生再 次证明,在自然灾害面前即使是现代化发达国家也是那样渺小无助,昭示了建立健全国际救灾合作机制的必要性。

  三.日本外交中的“同盟”因素将更加强化。

  发生灾害后日本迅速向美国通报了情况并请求美国援助,作为盟友的美国在这次灾害救援中的表现也确实非常“给力”。翻看战后日美同盟的发展历史不难发现,当日本经济实力强盛,自信心提高时,其国内政治家追求“多边自主外交”、②② 刘迪:《“3·11”后的中日关系》,《新民周刊》,2012年第8期。

  ③ 朱志华:《美国重返亚洲态势下的中日关系前瞻》,《国际展望》,2012年第2期。

  “与美对等外交”的声音就比较强;而当日本经济不振,自信心低弥或有求于美国时,其外交政策则更大程度上受日美同盟关系主导。

  基于以上的政治关系影响,对于今后中日关系的思考与展望如下:

  第一,须从战略高度出发,继续推进战略互惠关系。在资源、环境等瓶颈的制约下,中日两国惟有跳出传统地缘政治的狭隘思、抛弃“零和”思维模式,发挥创造性和想象力,才有可能维护两国的根本利益。其中,强化交流、增强互信是最根本的途径。

  第二,须建立健全危机处理机制。如前所述,中日间将长期存在结构性困难,中日间实现长期友好的理想状态并不可期,危机不断将是中日关系的常态。因此,应该全力争取的,就是在这漫长而艰难的调适期中,确保关系基本平稳,避免因偶发事件导致的全面恶化。

  第三,须正确引导舆论,减少极端民族主义情绪对政治决策的影响。每一次中日关系发生波折,都能观察到两国的极端民族主义情绪迅速蔓延,使两国政府在外交处理上限于被动。在网络市民社会发达的今天,中日两国民间情感的波动将事关中日关系正常发展和地区安全的大局,是必须要纳入中日关系的大局中来加以管理的。

  第四,加强中美协调是关键。21 世纪初叶的世界格局变动中,中美间的矛盾与协调可谓是最重要的一组互动关系,既关系到中美两个国家的长远利益,同时也关系到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未来日美同盟的不平等性不会改变,中日力量对比的发展趋势也可能不会逆转,中日关系的矛盾运动必然从属于中美关系的大局而起伏。中国周边安全形势的稳定从根本上也必须以中美协调为基础。⑤

  参考文献:

  1.刘君涵:《地震后时代的中日关系:基本态势与变化》,《社科纵横》,2012年3月,总第27卷。

  2.刘迪:《“3·11”后的中日关系》,《新民周刊》,2012年第8期。

  3.徐启新:《日本特大地震对中日关系的影响》,《中日关系史研究》,2011年第1期。

  4.二阶俊博:《日本大地震及中日关系和文化交流》,《经济研究参考》,2011年第49期。

  5.娄伟:《中日关系的现状及未来走向——基于“撞船事件”和日本大地震后的考察》,《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2月,第17卷第6期。

  6.刘江永:《中日关系波澜叠起与应对之道》,《世界知识》,2011年第2期。

  7.刘江永:《日本战略走向与中日关系前景》,《外交评论》,2005年第6期。

  8.庞中英:《中日关系进入非传统因素主导的时代》,《世界知识》,2004年第15期。

  9.朱志华:《美国重返亚洲态势下的中日关系前瞻》,《国际展望》,2012年第2期。

  东日本大地震是一场前所未有的重大灾难,但也可以视为一种机遇。希望中日两国可以较好的把握灾后的缓和关系,更好的处理并协调中日两国的关系,促进两国的共同发展。

  ④ 徐启新:《日本特大地震对中日关系的影响》,《中日关系史研究》,2011年第1期。 娄伟:《中日关系的现状及未来走向——基于“撞船事件”和日本大地震后的考察》,《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2月,第17卷第6期。

  2017形势与政策论文中日关系走向篇2

  《浅谈中日关系》

  摘要:中日两国于1972年实现了邦交正常化。从此,中日关系翻开了新的一页。多年来,在两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日关系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但也存在一些不和谐因素,如对侵略历史的认识问题,台湾问题和钓鱼岛问题等。其中如何认识侵略历史是中日关系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中日双方要把中日关系定位于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我们相信,只要双方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正确地认识和对待历史问题,就一定能够开辟中日关系美好的未来。

  关键词 和平与发展 历史认识 平等互利 睦邻友好

  对世界各国来说,最主要的问题仍然是和平与发展的问题。没有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就谈不上经济的繁荣与发展。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日本是亚洲唯一的发达国家,两国承担着维护和平和促进发展的重要责任。中日两国关系如何,不仅对中日两国至关重要,而且对亚太地区乃至世界局势都具有相当重要的影响。

  目前 ,中日关系已成为发展最快、交流最广、受重视程度最高的双边关系之一。但勿庸讳言,在中日两国三十多年来的交往中,也出现了与“友好、合作”这一主流不协调的支流。它在一定程度上干扰和破坏了两国关系的健康发展。为了使中日关系更加顺利地向前发展,我们有必要对影响两国关系的一些消极因素进行探讨,以便寻得解决的办法。

  (一)历史认识问题对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那段不光彩历史,日本始终有一部分人不愿也不敢正视。甚至有人公然为侵略历史翻案,美化其侵略罪行。他们的这些倒行逆施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愤慨,伤害了中国人民以及亚洲各国人民的感情,也严重影响了中日关系的健康发展。仅在90年代以来,日本一部分人在这一问题上的所作所为,就足以令人义愤填膺。60年前,侵华日军在我国南京市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南京大屠杀”惨案,惨无人道地杀害了30多万无辜的中国人民。对这一铁的事实,日本众议员石原慎太郎竟说,这是“中国人捏造的谎言”(1990年11月10日)。日本法务大臣永野茂门于1994年5月3日会见《每日新闻》记者时也有类似的言论。他们的这些狡辩虽然遭到了日本朝野人士的广泛批评,但由此也可见日本极少数人歪曲历史已到了不顾事实、指鹿为马的地步。

  1994年8月12日,日本环境厅长官樱井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日本并非想发动侵略战争而进行了过去那场战争。”他还说:“与其说侵略战争,毋宁说几乎所有的亚洲国家托它的福从欧洲的殖民统治下获得独立”,“不应当只认为日本坏”。这种颠倒黑白的诡辩简直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试问:既然日本不想发动侵略战争,为何要向国外派遣几百万军队?

  日本侵略军仅在南京一地就屠杀了30万手无寸铁的中国人民,难道这就是日本给中国带来的“福”吗?难道中国人民还要因此而感谢日本吗?

  (二)台湾问题

  从历史上看,日本曾通过武力吞并台湾并进行了长达50年的殖民统治。1972年中日两国签署《中日联合声明》时,日本政府就明确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日本政府还承诺与台湾只保持民间往来。然而,多年来中日两国由台湾问题引起的摩擦也时有出现。据日本《读卖新闻》1996年5月5日透露,台湾“国家”安全会议秘书长丁懋时于3月上旬台湾海峡局势紧张时秘密访问了日本,并与日本官房长官木尾山静六就台湾海峡演习情况及日台间的有关情报进行了会谈。台湾高级官员访问日本,就安全问题相互沟通,自70年代日台断交以来这是第一次。1997年9月23日,日本和美国签署了“新日美防卫合作指针”。当时日本报纸指出:“新指针肯定是针对台湾海峡制定的”,“届时在军事上不可能不具体设想包括台湾海峡危机”。还说,一旦今后台湾海峡有事,日本有“必须支援美国的义务”。日本还有人认为,周边地区的范围“到马六甲海峡为止”,“朝鲜半岛、中国、台湾及其以远地区均被纳入视野”,这表明,日本力图介入台湾问题和南沙诸岛的争端。众所周知,台湾及南沙诸岛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无论是直接或是间接地把台湾海峡列入日美安全合作范围,都是对中国主权的侵犯和干涉,这是中国政府和人民决不能接受的。

  (三)钓鱼岛问题

  在钓鱼岛的归属这一问题上,中日两国存在分歧。1972年,中日恢复邦交时,双方就将“钓鱼岛问题放一放,留待以后解决”达成谅解和共识。2010 年9月发生在钓鱼岛海域的“撞船事件”,日本政府不仅非法抓扣中国渔民和渔船,还发表了“日中之间不存在领土争议”“搁置争议是中国单方面立场,日本从未承认”等言论。日本高官甚至宣称,如果其他国家“侵略”钓鱼岛,“将不顾牺牲一切行使自卫权加以排除” 。日本的强硬态度和高调处理违背了以往中日两国在钓鱼岛问题上达成的互谅互让的有关默契,打破了长期以来务实、低调处理这类问题的常规做法,致使中日关系出现重大动荡。

  2012年9月10日,日本政府不顾中方的多次严正交涉,对我国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实施所谓“国有化”,日本政府不顾中方坚决反对,宣布“购买”钓鱼岛,严重侵犯中国的领土主权,给中日关系带来了邦交正常化40年来最严重的冲击,国际社会对此广泛关注。日本政府对这股势力侵犯中国领土主权、破坏中日关系的行径不仅不加以制止,反而亲自出面“购岛”。右翼想做的事情、想要达到的目标,最终由日本政府一手实现了。日方说日本政府“购岛”比右翼“购岛”好,让中国在其中作出选择,中方绝不接受这种荒谬逻辑,绝不接受任何损害中国领土主权的选项。中方的唯一选项就是采取坚决措施捍卫自己的领土主权。 以上三个问题是影响中日关系发展的主要问题。除此之外,还有经贸摩擦问题、经援政治化问题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中日关系向更高层次发展。要解决好这些问题的关键在日本自身。希望日本政府能够认真总结这方面的经验教训,真正放弃否认和歪曲历史的企图,为中日关系的发展扫清障碍。

  21世纪中日关系展望

  中日两国的经济合作展望21世纪的中日关系,两国间的经济合作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在经济因素变得越来越重要的21世纪,发展中日两国的经贸关系对全面加深两国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在贸易方面日本期待着进一步降低或取消关税。近年来 中国 已在这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据报道,从92年到97年,中国先后7次降低关税。现在的关税已平均降到了17%,与发展中国家基本持平。相信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谈判的进展,这方面还会有较大的改进。另一方面,中国也希望日本减少对进口中国纺织品份额的限制,使两国贸易保持平衡。在投资方面,日本要求中国进一步开放 金融 、流通、通讯等服务领域;中国则希望日方多向 交通 、能源、环保等领域投资。 目前 ,双方在这些问题上既有合作也有分歧。但发展中日经贸关系是由两国的根本利益所决定的,相信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分歧将逐步消除,合作会进一步加强。

  可以预见,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国与国之间在经济上的相互依赖将逐渐加深。97年出现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就足以说明,一个国家经济状况的好坏,其影响决不仅限于该国国内,它会波及到其周边地区甚至全世界。作为亚洲乃至世界上有影响的国家,中日两国应当在未来的岁月里本着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精神,加强政策协调、信息分享和经验交流,进一步加深两国间经济技术合作,为亚洲及世界的经济繁荣做出自己的贡献。

2017形势与政策论文中日关系走向相关文章:

1.2017形势与政策论文中日关系走向

2.2017形势与政策论文中日关系

3.2017形势与政策论文中日关系

4.2017形势与政策论文1500字

5.有关中日关系的形势与政策论文

    3528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