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知识大全>知识百科>动物知识>

海蟹的生活习性

谢君分享

  海蟹是中国重要的出口畅销品之一,主要输往日本,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而海蟹要如何饲养呢?以下是由学习啦小编整理关于海蟹的饲养方法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海蟹的饲养方法

  养殖的池塘条件

  北方养殖选择的池塘面积一般以10—20亩的中、小型池塘为宜,要选择水源充足、无污染、小杂鱼虾贝类资源丰富、进排水方便的海区附近的池塘。池深要在5米以上。池子底质以泥沙质较好,池底要铺沙15公分左右。

  养殖前的准备工作

  主要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步:池塘的整理:池塘整理主要是清除池底过多的淤泥,翻松曝晒池底,另外还要维修塘堤、闸门、水渠等配套设施。

  第二步设置障碍物:为了便于蟹苗休息和隐藏,当整修好池塘后,还要在池底放上水泥管、瓦片、竹筒等障碍物。

  第三步:进水并繁殖饵料生物:清塘半个月以后,就可以开闸进水,为了防止一些有害生物进入池子,可以用60目的筛绢网过滤海水,池水深度一般保持在80公分左右,池塘进水后,要施用化肥来培育饵料生物,一般N肥在1、5㎏/亩,P肥为0、3㎏/亩,并且要保持池水的透明度在30公分左右。

  第三步:、池塘的清整主要包括池塘的整修和药物清理。 池塘的整修在秋末收蟹之后进行,将池水排出,清淤曝晒。清淤前期用泥浆泵抽净,后期用推土机整平,沿池四周留出环沟,沟宽 2~4m,低出滩面 30~40cm。曝晒半个月以上,将池底充分氧化,同时维修塘堤、闸、渠等配套设施。为防止和减少梭子蟹互相残杀,在池内设置水泥管、陶管、瓦片、竹筒等隐蔽物。 ? 药物清塘选择睛天进行。放苗前15~25d 用 80~100kg/亩生石灰或 8~12kg/亩漂白粉清塘,杀死害鱼、杂虾及微生物,并改良底质。清池药物最好选择生石灰,因为用生石灰清池能够使池塘淤泥成疏松结构,改善池底的通气条件,加速细菌分解有机质作用,而且碳化钙与水中的二氧化碳、碳酸等形成缓冲作用,保持水中 pH 值稳定,有利于梭子蟹的生活。另外,生石灰中含有钙能够增加水质中钙质,这对饵料生物的繁殖和梭子蟹的正常脱壳起到重要作用。养殖池先进水 20~30cm,滩面存水达 5cm 以上即可进行药物消毒。消毒时,选择晴天上午 9~10 时进行,兑水化浆,全池遍洒,淤泥厚处、边角处、环沟处适当多洒。

  蟹苗的放养

  1、来源及选择:蟹苗的来源主要有捕捞天然海区和人工培育两种,苗种的规格一般选择80只/㎏较好,要求蟹苗规格整齐,体质健壮,附肢齐全,活力强,软壳率小于10%。

  2、放养时间:我们一般在5月下旬—6月中旬放养。

  3、水质要求:水温要在18℃以上,日温差要小于8℃,盐度为18—32,酸碱度为7、8~8、6,氨氮含量要小于1毫克/L水体,溶解氧大于5毫克/L水体,透明度保持在30~40公分。

  4、放养密度:一般80-100只/㎏的蟹苗,放养密度应控制在1000~1500只/亩。

  海蟹的日常管理

  1、水质管理:在7月份,要每隔2—3天换水1次;8—9月份,要每隔1—2天换水1次,10月份,要每隔4—5天换水1次,具体换水量和换水间隔时间应该就天气、水温等环境因素而具体变化。

  2、投喂:三疣梭子蟹为杂食性贝类,它以新鲜的低值鱼、虾、贝、蟹等为主要饵料。每天的投喂饵料量要根据蟹子的大小而有所不同,养殖前期一般按蟹子总体重的8%左右投喂,中期为12%,后期为5%;当秋季水温降到10~15℃的时候,每天的投饵量应为总体重的3%,要按照早晚各投喂1次、早上少投、傍晚多投的原则投喂,当日平均水温在10℃以下时,不用投喂饵料。

  3、巡池管理:

  要早晚各巡视塘1次,巡塘期间要仔细观察梭子蟹的摄食和活动情况,注意池水的变化,检查池子中的残渣饵料情况,及时的调整投喂量和换水量。随时注意天气变化,做好防洪、防台风的准备工作。要经常查看闸门的拦网和堤坝是否有破损和漏洞,若发现问题要尽快修复。

  海蟹的形态特征

  三疣梭子蟹的体色随周围环境而变异。生活于砂底的个体,头胸甲呈梭形,稍隆起,表面具分散的颗粒,在鳃区的较粗而集中,此外又有横行的颗粒隆浅3条,胃区、腮区各一条。疣状突起共3个,胃区一个,心区两个。额分两锐齿,较眼窝背缘的内齿略小,眼窝背绿的外齿相当大,眼窝腹缘的内齿长大而尖锐,向前突出。口上脊露出在两个额齿之间。前侧缘包括外眼窝齿共具9齿,末齿长大,呈刺状。螯足发达,长节呈棱柱形,前缘具4锐刺,腕节的内、外缘末端各具一刺,后侧面具3条颗粒隆线,掌节在雄性甚长,背面两隆脊的前端各具一刺,外基角具一刺。可动指背面具2隆线,不动指外面中部有一沟。两指内缘均具钝齿。第四对步足呈桨状,长、腕节均宽而短,前节与指节扁平,各节边缘具短毛。雄陆蓝绿色,雌性深紫色。头胸甲长82毫米,宽149毫米(包括侧刺)。

  海蟹的生态习性

  (1)水温:适应水温8~31℃,最适生长水温为15、5~26、0℃。在不同的水温环境,三疣梭子蟹的活动情况不一样。水温在~1、5℃时,不摄食,部分个体在浅水区冻死;在0~6℃时,不摄食,昼夜潜砂,呈休眼状态;在8~10℃时开始停止摄食,活动力弱,潜伏在深水处;在14℃时,摄食量下降,开始向深区移动,活动正常;在15~26℃时,摄食量大,活动正常,生长快;在17~21℃时,交尾高峰期;在14~21℃时,开始发现抱卵群体;在12~14℃时,开始产卵。

  (2)盐度:适应盐度13~38,最适生长盐度为20~35。越冬适应盐度为28~35。盐度低于8或高于38,停止摄食与活动,一天后全部死亡。

  (3)其他因子:pH值适应范围为7、5~8、;溶解氧不能低于2毫克/升,化学耗氧量一般不超过12毫克/升;硫化氢不超过0、2毫克/升;24小时内铜离子的半致死浓度为58毫克/升。

  生活习性:梭子蟹白天潜伏海底,夜间出来觅食并有明显的趋光性。养在池塘中的梭子蟹日出日落时在梭子蟹朋比较明显的昼夜垂直移动现象。梭蟹游动时,身体倾斜倒垂于水中,第5步足频频摆动,作横向或不定向的水平游动。潜入泥砂时,常与池底呈15~45度的交角,仅露出眼及触角。梭子蟹无钻洞能力,池塘养殖不必设防逃设施。水温在18℃以下,梭子蟹多潜估在池塘边的砂堆里。

  摄食习性:梭子蟹属于杂食性动物,喜欢摄食贝肉、鲜杂鱼、小杂虾等,也摄食水藻嫩芽,海生动物尸体以及腐烂的水生植物。而且不同生长阶段,食性有所差异,在幼蟹阶段偏于杂食性,个体愈大愈趋向肉食性。通常白天摄食量少,傍晚和夜间大量摄食。但水温在10℃以下和32℃以上时,梭子蟹停止摄食。

  繁殖习性:三疣梭子蟹雌雄异体。一般寿命为2年,很少超过3年。其生物学最小型为头胸甲长5、1厘米,雄性最大的个体为头胸甲11厘米,宽22厘米,体重710克;雌性最大个体为头胸甲长10、5厘米,宽22厘米,体重730克。产卵繁殖的群体主要由1—2年生的亲蟹组成。雌性产卵孵化结束后即死亡。雄性可经过2—3天交配后死亡。越冬的三疣梭子蟹其交配时间为每年的7—8月间,而当年生的梭子蟹交配盛期为9—10月间。


看过“海蟹怎么养”的人还看了:

1.海蟹怎么保存最好

2.怎么养殖梭子蟹

3.如何饲养恶魔蟹

4.螃蟹养殖方法

5.宠物蟹饲养方法

6.梭子蟹怎么养

    1753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