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知识大全>知识百科>安全知识>

2021食品安全小常识

乐平分享

食品安全是我们最为关注一个问题之一,而在生活中我们又是否知道一些关于食品安全的常识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21食品安全小常识_如何选购安全食品,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1食品安全小常识

目录

食品安全小常识

小学生食品安全常识

如何挑选安全食品

食品安全小常识

什么是绿色食品?

绿色食品是指产自优良生态环境、按照绿色食品标准生产、实行全程质量控制并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的安全、优质食用农产品及相关产品。注册形式有4种:包括绿色食品标志图形、绿色食品中英文、标志图形与文字组合。

什么是有机食品?

有机食品指来自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有机农业生产要求和相应标准生产加工,并且通过合法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品。有机食品在不同的语言中有不同的名称,国外最普遍的叫法是organic food,在其他语种中也有称生态食品、自然食品等。

如何保存茶叶?

茶叶的贮藏保鲜很重要,如果保存不当,会使茶叶失去新鲜感,使茶叶色、香、味、形改变,降低茶叶的饮用价值。而保管好的茶叶,即使存放一两年,冲泡后,香气依存,滋味不变,如新茶一般。茶叶贮藏保鲜的四大影响因素是温度、湿度、氧气和光线,因此,理想的茶叶贮藏保鲜条件是低温、低湿、绝氧和避光。一般茶叶商品均有包装,茶叶购买回来后不要拆封,直接放到冰箱内冷藏,往往效果比较理想,如果冷冻,则效果更好。冰箱贮藏保鲜茶叶时,一要防止冰箱中的异味污染茶叶,二是茶叶含水量要低,必须是干燥的。

如何识别注水肉?

日常有下列3种方法:一是观察:注水后的肌肉很湿润,肌肉表面有水淋淋的亮光,大血管和小血管周围出现半透明状的红色胶样浸湿,肌肉间结缔组织呈半透明红色胶冻状,横切面可见到淡红色的肌肉。如果是冻结后的牛肉,切面上能见到大小不等的结晶冰粒。二是刀切:注水后的肉,用刀切开时,肌纤维间的水会顺刀口流出。如果是冻肉,刀切时可听到沙沙声,甚至有冰疙瘩落下。三是化冻:注水冻结后的肉,在化冻时,盆中化冻后的水是暗红色,这是肌纤维被冻结冰胀裂,致使大量浆液外流的缘故。

酸奶、调制乳和乳味饮料有哪些分类?

日常消费者购买的酸奶有发酵乳、酸乳、风味发酵乳和风味酸乳。发酵乳和酸乳是以生牛(羊)乳或乳粉为原料,经杀菌、发酵后制成的产品;风味发酵乳和风味酸乳是以80%以上生牛(羊)乳或乳粉为原料,添加其他原料,经杀菌、发酵,发酵前或后添加或不添加食品添加剂、营养强化剂、果蔬、谷物等制成的产品。调制乳或乳味饮料是以不低于80%生牛(羊)乳或复原乳为主要原料,添加其他原料或食品添加剂或营养强化剂,经杀菌或灭菌工序制得的液体产品。小朋友们爱喝的草莓牛奶、香蕉牛奶、巧克力牛奶、花生牛奶等,一般属于调制乳或乳味饮料,其原料有水、牛奶,添加了增稠剂、食用香精、防腐剂等食品添加剂。

如何看待反季节蔬菜?

所谓反季节蔬菜,是指在温室、大棚等设施条件下生产出来的非当季蔬菜。反季节蔬菜是对当季蔬菜的有益补充,有利于丰富蔬菜市场,满足消费者对蔬菜多样化和均衡营养的需求。其实蔬菜的安全与否和栽培季节无关,在食用安全性上,有人认为反季节蔬菜不安全,原因是设施条件下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与露地不同,易发生病虫害。这种观点有失偏颇,不够科学和客观,实际上,无论当季蔬菜,还是反季节蔬菜,只要栽培环境未受到污染,病虫害防治到位,农药和肥料使用科学、合理,生产出来的蔬菜都是安全的,完全可以放心食用。特别是反季节蔬菜生产中防虫网、黄板诱杀、二氧化硫熏蒸、生物防治等的应用,使得化学农药用量大幅减少。

日常生活中如何去除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

在日常生活中,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可以通过放置、洗涤、烹调和去皮等一些方法去除或减少。(1)放置:农药残留会随着时间的延续不断降解,一些耐贮藏的土豆、白菜、黄瓜、西红柿等,购买后可以放几天,一方面可以使农产品继续熟化,另一方面农药残留会因降解而减少。(2)去皮:苹果、梨、柑橘等农产品表皮上的农药残留一般都要高于内部组织,因此,削皮、剥皮是去除农药残留的一个很好的方法。(3)洗涤:残存于农产品表面或外部的农药残留易被水或洗洁精冲洗掉,因此在烹调前将蔬菜用水泡半个小时,或适当加洗洁精冲洗,基本可去除表面的农药残留。(4)烹调:高温一般可以使农药残留更快地降解。然而,需要说明的是,无论采用什么方法,要完全清除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特别是已经进入农产品内部组织的少量农药残留是难以做到的。

<<<返回目录

小学生饮食卫生安全常识

1、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要注意个人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良好习惯,尽量不要用手直接接触食物,预防肠道寄生虫病的传播。

2、在商店选购食品时,应注意有无生产厂家及生产日期,不食用无标签或非正规生产厂家出产的包装食品,不食用过期变质的食品和病死的禽、畜肉,不吃无卫生保障的生食食品,如生鱼片等。

3、生吃瓜果要洗净,不喝生水,不随便吃野菜、野果。野菜、野果的种类很多,其中有的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毒素,缺乏经验的人很难辨别清楚,只有不随便吃野菜、野果,才能避免中毒,确保安全,以防中毒。严禁偷吃农户树上果、地中瓜,谨防其防虫害的药中毒。

4、不去校门口等卫生条件较差的马路摊位上买食品,尽量少吃油炸、烟熏、烧烤的食品,这类食品如果制作不当会产生有毒物质。

5、食用鱼、虾、肉、蛋、奶等食品时必须保证选料新鲜、干净,不吃隔夜变味的饭菜,尽量少吃或不吃剩饭菜,如果吃剩饭菜,一定要彻底加热,防止细菌性食物中毒。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食物腐烂变质,就会味道变酸、变苦;散发出异味儿,这是因为细菌大量繁殖引起的,吃了这些食物会造成食物中毒。

6、坚持一日三餐,做到有规律进食,不暴饮暴食,也不可动不动就不吃饭,尽可能根据气候特点和个人身体状况合理安排饮食,特别要注意患病期间的饮食卫生。

7、不喝生水。水是否干净,仅凭肉眼很难分清,清澈透明的水也可能含有病菌、病毒,喝开水最安全。白开水是最好的饮料,一些饮料如可乐、雪碧、橙汁等含有防腐剂、色素,经常饮用不利于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

8、出现食物中毒后,应尽快消除毒物,立即上报,迅速送医院救治。

<<<返回目录

如何挑选安全食品

原则一:选购地点要防“小”

许多“上班族”常常是在匆匆出门后,才开始考虑早餐问题。于是,车站附近的小作坊、小摊贩便成为“上班族”早餐首选之地。

油条、锅贴、生煎……煞是热闹。再仔细看看这些小作坊、小摊贩,暂且不说食物本身是否卫生,光是看看周边环境,就使人难以接受,漂着一层油脂的脏水四溢,鸡蛋壳、葱头随处可见,这样的环境岂敢安心用餐?

据统计,80%以上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都出自于不规范的小企业或小作坊。原因很简单,这些小摊小贩的食品生产加工门槛低、设备简陋。

对此,市民不要到不规范的小作坊、小摊贩上购买食品。特别是一些现制现做食品的小摊,最好少购买。建议选购时,还是要选正规企业的知名品牌,防止非法经营的小摊小贩。

原则二:反季食物要防“异”

异常鲜艳的鸭蛋可能添加苏丹红,过分雪白的食品可能被漂白过,特别瘦的肉可能添加瘦肉精,异样黄的黄鱼可能被染过……一些生产加工者为了满足消费者追求颜色和形状等外观上“卖相”好的心理,而使用化学催熟剂或食品加工剂,因此消费者在选购时,要特别注意防范异常的不自然的食品,不要过分追求颜色好看、样子硕大。

此外,过分大的草莓可能被催熟,过分粗壮的无根豆芽可能加过化学品,表面看上去很大的西瓜一打开里面的籽都是白嫩的……营养专家提醒,反季节水果蔬菜不要吃。

在日常选择食品方面,新鲜蔬菜可选择叶子鲜亮、不蔫、略有虫眼的,这些特征说明蔬菜采摘时间较短,有虫眼的也说明农药较少。

在熟食方面,可看色泽、闻香味或用筷子触动一下质感。在鱼类方面,推荐吃鳜鱼、鲤鱼和鲫鱼,而虾类和鱼类都可选择体型较小的。相对而言,小龙虾不太健康,建议市民少吃。

原则三:售卖方式要防“散”

散装食品能满足市民按需购买的心理,受到消费者欢迎。每逢过年过节,一些超市、卖场的散装食品柜台异常火爆,特别是散装糕点等供不应求。但由于散装食品缺少包装和食品标签,往往容易忽略它的生产日期、保质期、产地等各种食品信息。

对于散装、“裸卖”的食品,市民难以看到这些食品的原料、产地、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等,也因此,容易发生食品质量安全问题。

此外,加入甲醇的散装假白酒致残致死人命案,历年来是我国食品安全的最严重事件之一。一旦发生类似食品安全事件,对于散装食品,要追踪溯源将会变得非常困难。因此,专家建议市民,散装食品还是尽量以少购买为宜。

原则四:选择原料要防“假”

如果看到价格特别低廉的食品,那么消费者就要多长个心眼了。因为这些超乎寻常的低价食品很可能是商家通过一些非正规的渠道批发而来急于销售的,这些食品本身的质量如何,则需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一些不法经销商、批发商经常利用消费者“贪小、贪便宜”等心理,出售即将到保质期的食品。尤其是价格低得离谱,甚至比成本价还低,其中的加工原料等,就有可能暗藏猫腻了。

快消除毒物,立即上报,迅速送医院救治。

<<<返回目录

2021食品安全小常识相关文章

2021校园食品安全工作总结

2021年食品安全活动方案

2021食品安全宣传活动总结

2021幼儿园食品安全优秀工作总结

食品安全演讲2021大全

2021年新修订食品安全法解读

关于饮食安全知识

2021食品安全工作总结

2021食品安全工作心得体会

2021年食品安全工作计划

    21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