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创业指南>职场>劳动法规>

中国地方政府怎样探索社会管理创新(3)

敏敏分享

(二)加强政府能力建设

强有力的政府不仅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更是社会进步的强大推手。因此,不论(地方)政府形式多么不同,有一点是要共同的,即政府能力如何? 古今中外的历史和现实表明,当重点放在职能界定上时,强调的是在特定条件下的可行性,是用所处阶段和规定概念去描述;当重点放在能力建设上时,则强调在行为方式上的可操作性,强调的是达到目的所用的手段,或更为宽泛地说,强调的是怎样的能力建设才能带来效果。在我国目前多用行政管理体制是否“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来衡量。其实,就中国社会所处的发展阶段来说,再定功能与能力建设二者是同样重要的,分别表明了政府“该做什么”和“应如何做”;这并不是在各不相干的两条路上跑的车。当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该做什么”时,会造成一种纯理论的规范主义;当仅仅强调“应如何做”时,就会跌进唯工具主义的陷阱。因此,就政府社会管理而言,需要进一步以科学的精神解决以有效性为依归的政府能力建设问题。

正确地加强政府社会管理能力建设,应当遵循确定社会管理目标、民主参与社会政策、坚持推行阳光行政三个环节依次展开,最大限度地提升社会管理的有效性。

第一,确定社会管理目标。确定社会管理目标应遵循三个原则:一是与社会公众需求相一致,二是塑造政府的良好形象,三是把抽象的目标概念具体化。如是,政府社会管理应以服务于社会、增进社会福利为核心,以建构和依托积极的社会关系为基础,以提高社会满意度和公民生活质量为标准,在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的同时促进社会合作,从而提高行政本身的社会价值和社会效果。

第二,民主参与社会政策。社会政策是政府以解决社会问题为诉求对象,向社会公众提供的公共产品,是政府管理社会的主要途径。政府所提供的产品能否满足、在多大程度上满足社会成员需要,政策受众有充分的发言权。只有当政策受众充分参与到整个政策过程,权利、义务、责任、利益四者才能真正统一。如此一来,在增进政策参与者积极性的同时增强了政策的可接受性,在激发决策者责任感的同时也降低了执行政策受阻或遭扭曲的几率,“使整个社会洋溢持久的积极性,具有充沛的活力,充满离开它就不能存在和不论环境如何不利都能创造奇迹的精力。”可以确定的是,当参与社会政策的主体范围越广泛,社会政策就越可能符合社会公平和公正的原则,也就越能够达到解决社会问题、增进社会福利的目的。

第三,坚持推行阳光行政。让政府在阳光下运行,已逐渐传播、深入到我国社会当中。“阳光行政”的实质,就是人民耳熟能详的公开、公平、公正。从推行政务公开到强化行政监督,从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到建设推广“一站式”行政服务中心,从接受世贸组织关于成员国政府运行的规则到我国制定出台《行政许可法》,阳光行政的两个特征——依法行使和公开运作——在地方政府的行为过程中越来越彰明较著。从“阳光行政”角度实践了邓小平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强调的关于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的精辟论断,从而通过法律完善了行政制度,通过制度来约束权力、塑造公仆。

149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