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创业指南>职场>跳槽注意事项>

离职时别说这些话(2)

admin分享

“说”的正面效果——有益于心理健康

对于像林洁这类的离职者而言,“说”,是一种倾诉和发泄。人心里的各种情绪总要有一个发泄的渠道,即使不在工作单位说,也会跟家人、朋友倾诉;即使说的不是事情本身,也会通过一些载体把这些情绪发泄出来。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如果不把这些情绪发泄出来,那么它很可能转化为身体的某些病症,比如失眠、焦躁、忧郁、烦闷等等。所以,“说”——把负面情绪发泄出来,是一种对心理健康有益的自我保护过程。

“说”的负面效果——放大负面情绪

有些人在说的过程中情绪激动,越说越生气,越说越想说,把本应该思考的过程以一种不正确的方式表达出来,强化了一些非理性的东西,反复通过这种非理性的方式解决压力,进而使理性思考逐渐减少。但其实这个“说”的过程对解决问题没有丝毫的帮助,反倒放大了负面情绪,使自己更加不开心。这时的“说”,就是一种损伤心理和生理健康的做法。

不说”的正面效果――有利于理性思维的成熟

如果林洁不说是基于理性的思考,觉得这些问题没有必要说。即使不说,公司的相关领导也了解情况,多说反而会影响他们的判断和决定,那么“不说”的决定就会成为林洁的一次理性反思过程,有利于她理性思维的成熟。

“不说”的负面效果――可能对自己和亲友造成伤害

如果林洁不说是因为害怕,或者不知道跟谁说,那么林洁内心的问题既没有化解,又没有倾诉渠道,这些负面情绪很可能会积累成疾,或者以其他方式发泄出来,对自己和亲友造成伤害。

与专家对话—— 说还是不说?

判断说与不说,一定要看自己的选择是否基于理性的思考?是否出于过激情绪的反应?如果林洁确定自己想说的话是为了公司的利益着想,并且有理有据,心态平和,就可以说;如果林洁是在激动的情况下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为了心里的郁闷和不快而发泄,最好就不要说。否则很可能后悔或者伤害别人。

怎么说?就某一件具体事情而言,例如林洁在财务工作中遇到阻碍和违反财务法规的行为时,如果觉得自己不说心里放不下,那么最好选择正确的方式说。所谓正确的方式,即就事论事,澄清事实。因为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所以每个人眼里的事实也是不完全一样的,要在对别人和对自己负责任的基础上,把自己看到的事实说清楚。

对谁说?

通常应该是谁的问题对谁说,比如林洁的烦恼主要是财务主管工作中的问题,那么就应该跟主管直接说,而且要开诚布公地说,这样更有利于直接解决问题,以免造成误会和错觉;但如果跟对方说了以后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林洁也不妨跟上一级的主管人员说,但要明确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是发泄私怨。

什么不该说?

人身攻击的话不应该说,A的问题跟B不应该说,过激的言语不应该说,对解决事情没有益处的话不应该说。相信把握住这几个方面,林洁的述说会是一次正义的、公正的倾诉。

  职业咨询师的心理辅导——

不要把负面问题泛化

一个人在离职时,不论出于何种原因,都说明本人在职场生涯中有一定的盲点和欠缺。即使是因为所在的单位有问题,或者领导和同事的确不好相处,但毕竟还有人继续在那里工作,从这一点看,起码本人的容忍度和接纳度还不够。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面,如果只从反面看问题,那么就可能把负面的东西泛化,从而蒙蔽了自己的眼睛和心理,使自己看到、想到的都是阴暗面。这种状态无论对于解决目前的问题,还是对于即将面临的新环境,都没有益处。所以要尽可能反向思维,使自己具备全面认识问题的能力。

跳出“说”与“不说”的烦恼

离职的时候,大多数人都只把眼光盯在单位、领导或同事身上,却很少有人看到自己的问题。这样也会造成离职者总是过分关注自己的烦恼,因而在“说”与“不说”中徘徊。客观地分析,我们不必把离职的原因归咎于谁,而是要从事件本身剖析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有什么地方需要提高?适应社会和环境的能力是否还欠缺?自己的心态还有哪些部分没有调整好?自己对哪些人和事是排斥的?如果以后再遇到同类的情况应该怎么办?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把“离职事件”转化成让自己学习和成长的基点,并且获得一种新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式。这样,就可以使自己在未来新环境中遇到问题时,多一个方法,多一种选择,从过去的经历中汲取养分。一帆风顺的经历不能给人足够的锻炼和磨砺,而挫折、困难、逆境却能让一个人真正地成长。

7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