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学的就业前景是什么
一到升学季,国际金融专业就显得格外火热,现在国际金融专业深受年轻人喜欢,很多初高中毕业生争先恐后报考国际金融专业。下面小编就给大家讲解下国际金融学的就业前景,欢迎大家参考。
国际金融专业就业方向
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国际金融及贸易的基本知识和国际金融和贸易实务操作技能,从事国际金融及贸易管理和实务操作的高级管理人才。就业岗位:主要是外汇交易操作、外贸单证操作、前台储蓄、现金出纳、财务管理及基层部门管理工作。
现代金融业有两大趋势,一是网络化,一是国际化。
对我国来说,主要体现在国际化上,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金融业的国际化趋势不可阻挡。但是,我国金融国际化存在着严重问题:一是体制包括金融体制不稳定,金融监管薄弱,金融秩序混乱等等;二是人才短缺,表现为人才的绝对数量不足,特别是缺少真正懂得国际金融和现代投资知识的人才,普遍是书本知识多,实践知识少,因而对国际金融的风险预测不足。选择金融专业,一旦学有所成,必有广阔的施展空间。
金融学毕业生适宜在银行、证券公司、投资公司以及其他经济管理部门和企业从事相关工作。由于金融业人才有“高消费”的特点,所以金融学本科毕业生没有较大的专业优势,要想在金融业成就一番事业,进一步深造是必经之路。
推荐国际金融专业的学校:北京邮电大学、北京理工大学。
国际金融专业介绍
国际金融学是金融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的分支,现如今它已经成为各高校的基础专业课程或素质教育课程,国际金融学教科书也越来越受人重视。
国际金融学是从货币金融角度研究开放经济下内外均衡同时实现问题的一门独立学科。即国际金融学本质上是开放经济的货币宏观经济学,主要关心在一个资金广泛流动和灵活多变的汇率制度环境下,同时实现内外均衡的条件和方法。国际金融学作为一门新学科,因本身的复杂性质,决定了它在研究对象问题的确定上难度较大。
国际金融学,研究的对象是国际货币金融关系,包括国际货币流通与国际资金融通两个方面,其目标是阐述国际金融关系发展的历史与现状,揭示国际货币流通与国际资金融通的基本规律。它的萌芽可追溯到200多年前。
它是在国际贸易学的基础上产生的。但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生产和资本国际化迅速发展,与之相适应,国家之间的货币金融关系也日益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金融化和一体化趋势加速,国际金融的新现象、新问题层出不穷,国际金融的领域不断拓宽,几乎渗透到国际经济和各国经济的每个角落。国际金融在国际经济关系和国民经济运行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本课件就是向大家介绍国际金融的基本问题。
国际金融学的特点
宏观性
国际金融学应集中于经济的宏观方面,从国民经济整体角度来分析和解决问题,使之具有高度的理论概括性以及统一的分析框架。目前国内的国际金融学教科书大都强调宏观与微观的统一,理论与实务的并重,这种做法是否合理仍值得商榷。一方面,作为宏观分析的国际金融学理论与微观分析的金融市场操作、金融工具之间缺少必要的有机联系,难以组织到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中。由此编写的将宏观与微观、理论与实务合一的国际金融学教科书,难免显得有较强的堆砌感,篇幅过长并容易冲淡核心理论的学习。
另一方面,许多国际金融实务问题与国际投资学、金融市场学、国际信贷学及国际结算学等学科的内容重复交叉的现象十分突出,完全可以而且应该在上述课程中进行相应扩展以包涵进去,这样在学科体系上更加自然.更符合开放经济社会的经济环境,也有利学生学习掌握。
综合性
国际金融学是一门具有交叉性质的边缘性学科,这种综合性可以从国际金融学与其他学科的研究性质的横向比较和与其他学科的研究范围的纵向比较两方面来认识。从横向比较看,尽管国际金融学是研究国际经济的货币面,但在实际研究中又不能不带有一定的综合性。
例如,分析国际资本流动对经济的影响问题时,势必要突破货币银行学只对经济的货币面进行分析的做法,而是比较广泛地涉及到宏观经济的各个方面;从纵向比较看,国际金融学的研究范围覆盖了—个开放经济体经济的内部部分、外部部分以及国际间的经济关系这一传统上由不同学科进行分工的领域,并且要找出将这三者贯穿起来的一条主线。国际金融学自产生起就具有非常强烈的政策意义,这一特点是许多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
例如,从流行于六七十年代的国际金融教材看,是以布雷顿森林体系及固定汇率下的政策分析为导向,而80年代国际金融学又是以浮动汇率制及汇率政策理论为导向。再如,在国际金融学中处于基础地位的重要理论,如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多恩布什模型、丁伯根模型等均为政策导向型。
猜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