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题答题套话及怎样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与表达方法
导读:中考是我们人生重要的方向之一,为了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学习,让自己不断成长。下面学习啦网的小编给你们带来了《现代文阅读题答题套话及怎样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与表达方法》供考生们参考。让我们一起到学习啦学习吧!
怎样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与表达方法
如果说理解内容、体验情感是理解作者“写什么?的问题,那么揣摩表达顺序、领悟文章表达方法则是学习和借鉴作者“怎么写”的问题。从阅读的层次上说,这一要求更高一些。
“揣摩”和“初步领悟”的要求都具有一定的弹性,仍然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经过自己的体验、感悟和思考有所得,而非教师硬性灌输有关写作特点方面的知识。不同文体的文章在表达方法上是各具特色的,在阅读的方法上也应该有所区别。
从第三学段开始,语文课程标准对不同文体文章的阅读目标进行了分别表述,即分别就说明文、叙事作品、诗歌提出了阅读目标:“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基本的说明方法。””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故事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这就对阅读提出了更有针对性的要求。
(1)阅读以记人为主的文章,包括各类故事、小说、回忆录、人物传记等,应从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两个方面入手,在大体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的描写来理解人物的内心品质。
例如《她是我的朋友》这篇课文,作者通过描写阮恒在输血时的动作、神态等,从侧面反应出小男孩胆怯而又勇敢、无助而又坚强的丰富的内心世界,真实地刻画了一个善良、朴实的小英雄形象。
(2)阅读以叙事为主的文章,要揣摩记叙的要素和线索,即先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然后按顺序细读。以记事为主的记叙文一般有“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弄清记叙的要素,有助于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线索是记叙文中贯穿全文的脉络,是记叙文谋篇布局的重要因素。把握线索即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理清文章的条理。
阅读记叙文,要找出文章的线索,并沿着这条线索弄清文章的段落、层次,进而理解全篇的思想内容。文章的线索比较复杂,有的以时间和空间的转移为线索,游记类文章大都如此,如《记金华的双龙洞》有的以事件的发展为线索,如《将相和》;有的以作者的感情变化为线索,如《丰碑》
(3)绘景状物的记叙文是以描绘自然景物为主要内容的文章。常常通过描写事物的形态、色彩、声音、气味以及气氛、意境等体现其特点。
阅读这类文章,我们可以用抓总起句、总结句的方法。如阅读《桂林山水》、《索溪峪的“野”》等均可采用这种方法。
(4)阅读诗歌,应以朗读、诵读和想像为主。可分四步进行阅读。
①了解诗歌创作的历史背景,知道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这首诗,以便更好地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
②借助字、词典,疏通诗意。
③展开合理想像,领会诗歌意境。诗歌,尤其是旧体诗,语言不但精练,而且有一定的跳跃性。阅读中,一定要细读诗句,想像画面去感受、理解诗歌的美好意境。
④在反复吟诵中理解,在吟诵中想像,在吟诵中品味和升华。
(5)阅读说明文,要注意四点:
一是要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知道被说明事物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点;
二是要理清说明的顺序,知道作者是按时间、空间或事物的发展顺序介绍事物的;
三是要了解文章基本的说明方法,如列数字、分类别、打比方;
四是要揣摩语言的准确性。如阅读《清明上河图》一文,首先要了解作者按照不同的空间介绍了画面的主要内容,与其他绘画作品相比,《清明上河图》除了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外,还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从表达方式上说,将说明性文字与描述性文字相结合,语言生动,说明准确。
4.进行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读出自己独到的感受和理解阅读不仅是一种思维活动,同时也是一种情感活动。
同一作品,读者经验不同、阅历不同、性格不同,就会有不同的理解,甚至同一作者因时间、心境的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体会和感受。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特别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阅读目标部分,特别强调读者自身的个性体验。比如“拓展自己的视野”,“有自己的心得”,“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作出自己的评价”,“说出自己的体验”,“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等,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少做繁琐的分析讲解,多让学生体会感受;少做知识性讲解,多让学生阅读积累。
如读《童年的发现》一文,就要调动学生自己的情感和想像:你的童年有没有过类似的发现?你的发现被认可了还是被压抑了?你是如何理解“世界上重大的发明和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句话的?学生的思维一旦被打开,智慧和创造的火花就会进发出来。
现代文阅读题答题套话
一.要点满足法 。解答主观性阅读题,首先要看清该题的分值。
一般说来,超过2分的题,其答案往往有两个以上的分值对应点,答案起码有两个词语或词组或句子。
中高考阅卷评分都是按概括的要点来评分的,要力争涵盖全部要点而没有遗漏。
二.沙里淘金法 。出题人是“依文设题”,答题也要“依文解题”。
解题时就应在指定的段落中筛选信息,进行“沙里淘金”,即排除多余的无用的信息,“淘”出有用信息的语句。
注意:只要无明文规定,答题时要尽可能利用或摘录原文中的词语和句子作答。
三.组装焊接法 。有的综合题的答案分散在一段或几段文字中,很难找出现成的原话,这就需要根据题意要求,提取有用信息,然后根据需要对原话或原文中的某些词语加以改造、组合、压缩、变换,重新进行“组装焊接”,作恰当规范的表述就可以了。
如何提取文中信息?
一般说,简答题不会有现成的原句可以作为答案的,答题的信息分散在作品的有关段落,所以就要我们对信息进行“整合”。
“整合”是现代社会一种相当常见的信息加工、处理方式,是对信息进行提取、整理、概括和重组的过程。下面有几种方法作参考:
1.答题所需的有效信息分散和镶嵌在段落或文句之中,只能先作信息定位,即把题干设置的问题定位在文章的某些段落,然后再作信息提取。
这种方法可以称为定位提取 。
2.对提取的信息进行必要的剥离整理,把信息转化为合适的答案。
剥离就是剥落和分离,其实就是一种信息的再度“提取”,目的在于将有用信息跟黏附着的非信息词语分离;而整理则是对已经脱落了“黏附”成分的有用信息作初步的调整和理顺,主要表现为信息的数量确定、主次移位和顺序排列等。
这种方法可以称为剥离整理
3.按照命题的意图和语言的特点对信息重新配置,通过概括、添加、转化和润色等,使之明确、通畅、简洁和规范。 即是重组优化
四.答案中的用语要尽量采用语文专业的术语和习惯说法;答案中的说法要符合文章的写作时代或时下的流行说法。
这可以称为随俗顺时法 ,比如:
结构方面的作用可以使用:承上启下、过渡自然、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内容、主旨方面的作用可用规范词:强化、深化、升华、画龙点睛……
情节方面的作用常用词:悬念、铺垫、反差……
修辞方面的作用一般使用:反衬、对比、夸张、生动形象……
写作手法方面的作用表述常用:欲扬先抑、欲擒故纵、象征、虚实结合、寓褒于贬……
五.整体阅读后,突破本句和本段,充分把握条件,将思路放开,做到瞻前顾后,认真寻求照应,以便迅速而准确地解答题目。 可以称为“顺藤摸瓜法”
六.解答简答题时要充分利用本题题干信息,充分利用他题答案信息。有些先出现的小问题还可以为解答后边出现的大问题提供答案基础或思考线索,甚至有时小问题本身就是后边大问题所求答案的一部分。 这可以称为他山之石法
七.答案用语要规范化,要尽量用完全句,要避免语病;同时,只要字数允许,在语意要准、文字要精的前提下,就要尽量多答点,即能用词组作答的不用词,能用句子作答的不用词组。
因为既然不超字数,文字答得多点,要点往往能接近完备,否则,可能会丢东忘西,遗落要点,造成失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