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语文学习>语文教材>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重点知识点梳理

明敏分享

  将知识点进行梳理是学习的第一步,下面是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重点知识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重点知识点(一)

  【谦称】有下列6种:

  (1)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愚——谦称自己不聪明。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窃,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义在内。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

  (2)古代帝王的自谦词有孤(小国之君)、寡(少德之人)、不谷(不善)。

  (3)古代官吏的自谦词有下官、末官、小吏等。

  (4)读书人的自谦词有小生、晚生、晚学等,表示自己是新学后辈;如果自谦为不才、不佞、不肖,则表示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

  (5)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家”、“舍”等谦词。“家”是对别人称自己的辈份高或年纪大的亲属时用的谦词,如家父、家母、家兄等。“舍”用以谦称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亲属,前者如寒舍、敝舍,后者如舍弟、舍妹、舍侄等。

  (6)其他自谦词有:因为古人坐席时尊长者在上,所以晚辈或地位低的人谦称在下;小可是有一定身份的人的自谦,意思是自己很平常、不足挂齿;小子是子弟晚辈对父兄尊长的自称;老人自谦时用老朽、老夫、老汉、老拙等;女子自称妾;老和尚自称老衲;对别国称自己的国君为寡君。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重点知识点(二)

  【直呼其名】有三种情况:

  自称姓名或名。如“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用于介绍或作传。如“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一般而言,字与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取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出于礼貌和尊敬。名与字一般由父亲或尊长来取。

  【号】即别号、表号。号一般由个人取定,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如:青莲居士、少陵野老、玉溪生、四明狂客、醉翁、、已斋叟、我佛山人、百炼生等等。

  【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如欧阳文忠公(欧阳修),史忠烈公(史可法),缪丑(秦桧)。

  【斋名】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如杨诚斋(杨万里);聊斋先生(蒲松龄),饮冰室主人(梁启超)。

  【籍贯】如王临川——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柳河东——柳宗元是河东(今山西永济)人,顾亭林——顾炎武是江苏昆山亭林镇人。

  【郡望】如唐代韩愈,世人称为韩昌黎,是因为昌黎(今辽宁义县)韩氏为唐代望族(韩愈实际上是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而苏轼也曾自称“赵郡苏轼”、“苏赵郡”,苏氏是赵郡的望族(实际上苏轼是四川眉州人)。

  【官名】在古代官名用以人的称谓十分普遍,如“阮步兵”——阮籍,“嵇中散”——嵇康,“洪经略”——洪承畴,“孙讨虏”——孙权,“贾太傅”——贾谊;“杜拾遗” 、“杜工部”——杜甫;“柳屯田”——柳永。

  【爵名】如诸葛亮曾封爵武乡侯,后人遂以武侯相称;谢康乐——谢灵运,袭其祖谢玄的爵号康乐公;王荆公——王安石;诚意伯——刘基。

  【官地】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如贾长沙——贾谊,他曾贬为长沙王太傅;陶彭泽——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骆临海——骆宾王曾任临海县丞;柳柳州——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贾长江——贾岛曾任长江县主簿。

  【兼称】如《梅花岭记》“督相史忠烈公知势不可为”,兼称官职与谥号;《促织》“余在史馆,闻翰林天台陶先生言博鸡者事”,兼称官职、籍贯和尊称;《游褒禅山记》“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前两人兼称籍贯、姓名及字,后两人先写与作者关系,再称名和字。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重点知识点(三)

  1.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

  “爱”通“薆”;“见”通“现”

  2.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说”通“悦”;“女”通“汝”

  3.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归”通“馈”

  4.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匪”通“非”;“女”通“汝”

  5.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无”通“毋”

  6.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说”通“脱”

  7.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泮”通“畔”

  8.肇锡余以嘉名

  “锡”通“赐”

  9.扈江离与辟芷。

  “辟”通“僻”

  10.来吾道乎先路。

  “道”通“导”

  11.指九天以为正兮。

  “正”通“证”

  12.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取”通“娶”

  13.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

  “帘”通“奁”

  14.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纫”通“韧”

  15.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

  “丁宁”通“叮咛”

  16.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奄奄”通“晻晻”

  17.他乡各异县,展转不可见。

  “展”通“辗”

  18.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

  “属”通“嘱”

  19.某所,而母立于兹。

  “而”通“尔”

  20.比去,以手阖门。

  “阖”通“合”

  21.称心快意,几家能能彀。

  “彀”通“够”

  22.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冥”通“溟”

  23.其翼若垂天之云。

  “垂”通“陲”

  24.适莽苍者,三餐而反 。

  “反”通“返”

  25.小知不及大知。

  “知”通“智”

  26.此小大之辩也。

  “辩”通“辨”

  27.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而”通“能”

  28.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辩”通“变”

  29.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匪”通“非”

  30.瞎王刘引定火乔男女。

  “火”通“伙”

  31.明标着册历,见放着文书。

  “见”通“现”

  32.求!无乃尔是过与?

  “与”通“欤”

    3651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