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语文学习>语文教材>

初中语文阅读必知知识点

明敏分享

  语文阅读做的好不好是我们语文成绩高低的决定性因数。下面是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语文阅读知识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初中语文阅读知识点(一)

  【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

  指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的描写,如日月山川、花草树木、阴晴雨雪等。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由高到低。

  社会环境描写:

  狭义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广义社会环境是指一定的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总和。

  肖像描写:

  肖像描写即描绘人物的面貌特征,它包括人物的身材、容貌、服饰、打扮以及表情、仪态、风度、习惯性特点等。肖像描写的目的是以“形”传“神”,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 描是描绘,写是摹写。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 态 具体地描绘出来。这是一般记叙文和文学写作常用的表达方法。

  语言描写:

  语言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成功的语言描写总是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获得深刻的印象。语言描写包括人物的独白和对话。独白是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重要手段。对话可以是两个人的对话,也可以是几个人的相互交谈。描写人物的语言,不但要求作到个性化,而且还要体现出人物说话的艺术性。

  动作描写:

  动作描写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方法之一。人物的每一行动都是受其思想、性格制约的,因此,具体细致地描写某一人物在某一情况下所作出的反应──主要是动作反应,就势必显示出了这一人物的内心活动、处世态度、思想品质。成功的动作描写,可以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可以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进程,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有时候还能推动情节的发展。

  心理描写:

  心理描写是指在文章中,对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的心理状态、精神面貌和内心活动进行的描写。是作文中表现人物性格品质的一种方法。最常用的是描写人物的内心独白,写出人物的所思所想,让人物一无遮掩地吐露自己的心声,说出他的欢乐和悲伤、矛盾和愁郁、忧虑和希望,使读者穿透人物外表,看到人物的内心世界。同时也突出文章的中心或表明人物的品质或情感。

  正面描写:

  一般包括动静描写,虚实描写,色彩渲染描写,观察角度变化描写 ,点面结合描写五种描写方法;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方面进行的直接描写。(也叫实写)

  侧面描写:

  又叫间接描写,是指从侧面烘托人物形象,常常能起到正面描写达不到的效果。

  1)以旁面写正面,即通过对周围人物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

  2)以反面写正面。

  初中语文阅读知识点(二)

  比喻:

  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是修辞学的辞格之一。 使用比喻手法时 要注意:

  1、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性质不同的两类事物;

  2、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拟人:

  是指把物(包括物体、动物、思想或抽象概念)拟作人,使其具有人的外表、个性或情感的这样的修辞手段。拟人可以通过形容词、动词或名词表现出来。

  排比:

  利用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和语气相同的词组(主谓/动宾)或句子并排(三句或三句以上),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种修辞方法。

  设问:

  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常用于表示强调作用。为了强调某部分内容,故意先提出问题,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正确的运用设问,能引人注意,启发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突出某些内容,使文章起波澜,有变化。

  反问:

  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重语气的一种修辞手法。反问只问不答,人们可以从反问句中领会别人想要表达的意思。反问也叫激问、反诘、诘问。

  夸张:

  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夸张可分为两类、三种形式,即"普通"类和"超前"类,普通类又可分为两类,即扩大夸张,缩小夸张:

  1、扩大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的夸张形式。例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浅、……”的夸张形式。例如: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现有成语寸土必争、滴水不漏、寸步难行等也有同样的表达效果。

  3、超前夸张: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例如: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 又如 宋•范仲淹《御街行》中的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也是这个意思。

  作用:用言过其实的方法,突出事物的本质,或加强作者的某种感情,烘托气氛,引起读者的联想。

  其它常用的修辞方法:

  借代 、反复、对比、对偶、引用、双关 、反语、互文、顶真 、通感

  初中语文阅读知识点(三)

  举例子:

  是通过列举有代表性的、恰当的事例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一是所举例子要与所说明的问题内容一致,不能似是而非,更不能张冠李戴,否则就起不到说明事物特征的作用。二是所举例子要尽量典型、有影响力和代表性,以增强说明的效果。三是所举例子要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特别是科技说明文更应如此,让人感觉到有可信度,更能说明事物的特征,语言表述恰到好处。

  列数字:

  也叫列数据,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方法,使语句更准确,更科学,更具体,更具说服力。数字要准确无误,估计数字要有可靠根据。注意事项列举时间年代不属于列数字。

  作比较:

  是说明文中将两种类别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现象等加以比较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 。作用是突出强调事物的某种特征。 在作比较的时候,可以是同类相比,也可以是异类相比。可以对事物进行“横比”,也可以对事物进行“纵比”。

  列图表:

  列图表是指采用绘制图形或表格的方法进行说明。比任何单纯的文字说明更一目了然,具体。

  【说明顺序】(思路结构)

  时间顺序:

  时间顺序是文章常见的记叙、说明顺序之一。按照事理发展过程的先后来介绍某一事物的说明顺序。

  空间顺序:

  即是按事物空间结构的顺序来说明,或从外到内,从前到后,从左到右,或从上到下,或从整体到局部来加以介绍,这种说明顺序有利于全面说明事物各方面的特征。一般说明某一静态实体,常用这种顺序。

  逻辑顺序:

  由现象到本质,由主到次,由整体到局部,由浅入深,由一般到特殊

    3645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