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语文学习>语文教材>

2018年高考语文知识点

明敏分享

  在复习高考语文的知识点中我们应该先将语文的知识点进行整合,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我们复习进度,下面是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希望大家可以帮助到大家!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一)

  文学常识:

  ①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号秋实。祖籍浙江绍兴。朱自清是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毛泽东称他“、”。

  ②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浙江富阳人。1922年与郭沫若、成仿吾等组织了“创造社”。1930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沉沦》《、》等,在不同程度上揭露了旧社会的罪恶,向封建道德大胆挑战,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也有颓废色彩。散文以游记著称,情景交融,自成一家。

  ③陆蠡(1908—1942)现代散文作家、翻译家。他以散文诗集《海星》步上文坛,崭露头角。后来又出版了散文集《竹刀》和《、》。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进驻上海租界,由于在沦陷后的上海坚守文化工作岗位,他于1942年4月13日被捕,刑审数月,惨遭杀害,时年34岁。 名段名句

  (1)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学习作者运用的比喻、排比和通感的修辞手法,并学习合理安排描写顺序。平时养成细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2)秋天,无论是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学会使用“文眼”,总领全文。)

  (3)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譬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学会使用对比的手法,突出要描写的事物。)

  (4)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描写景物要细致,要有自己的主观感受。)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二)

  字词、成语

  字词:沉闷、梦幻、嫦娥、诞生、落伍、翌年、酝酿、苛刻、横亘、辉煌、蓊蓊郁郁、弥望、袅娜、羞涩、渺茫

  霎时、宛然、脉脉、酣眠、参差、斑驳、峭楞楞、倩影、梵婀玲、妖童媛女、鹢首徐回、棹、纤腰、敛裾、嬉游、消受、独处、琐屑、踱步、混沌、混水摸鱼、潭柘寺、皇城人海、一椽、驯鸽、落蕊、落寞、啼唱、嘶叫、歧韵、颓废、散文钞、猗郁、蕈菌、葱茏、婆娑、淅沥、瞥见、移徙、陆蠡、氓、蚩蚩、愆期、将子无怒、垝垣、尔卜尔筮、咎言、载笑载言、于嗟鸠兮桑葚、犹可说也、其黄而陨、自我徂尔、淇水汤汤、渐车帷裳、罔极、靡有朝矣、咥笑、夙兴夜寐、隰则有泮、玁狁、不遑、靡盬、孔疚、骙骙、小人所腓、象弭鱼服、雨雪霏霏、信誓旦旦

  成语:夙兴夜寐:早起晚睡,形容勤劳。 信誓旦旦:誓言诚恳可信。

  涸辙之鲋:比喻处在困境中急待救援的人。

  揠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急不暇择:因过于急切而来不及选择。

  惊天动地:①形容声音特别响亮;②形容声势浩大或事业伟大。 不同凡响:比喻事物(多指文艺作品)不平凡。 一鼓作气: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三)

  诗词

  孔雀东南飞 1、文学常识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沈归愚称为“古今第一首长诗”,因此它也被称为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长篇叙事诗。原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最早见于南朝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它是继《诗经》《楚辞》以后较早的一部古诗总集。后人把《孔雀东南飞》与北朝的《木兰辞》及唐代韦庄的《秦妇吟》并称为“乐府三绝”,并且前两者又被称为“乐府双璧”。

  乐府诗是一种合乐的古诗,因传自乐府官署而得名,乐府原为汉武帝刘彻设置的音乐机关,专事制作乐章并采集整理各地民间俗乐和歌辞,分别用于朝廷典礼和宴会时演唱。这些乐章、歌辞,后来就叫“乐府”,成为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 2、词语读音

  箜篌、怀忿、槌床、哽咽、绣腰襦葳蕤、卑鄙、蹑丝履、玳瑁、流纨 明月珰、磐石、拊掌、郡丞、思量量体裁衣、否极泰来、白鹄、婀娜 踯躅、金镂鞍、赍钱、蟠龙、琉璃

  晻晻、日暝、摧藏、蹑履、怅然戊戌、戍守、彷徨 诗三首 1、字词

  芙蓉、慷慨、青青子衿、嘉宾、阡陌 羁鸟、樊笼 2、文学常识

  《古诗十九首》选自南朝梁萧统《文选》,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并非一人所作,从内容看,主要写的是作者的失意和哀伤,写游子、思妇的离愁和相思。由于作者文化素养较高,又继承了《诗经》和《楚辞》的传统,吸收了汉乐府的营养,所以不但善于运用比兴,而且创造出一种独特的风格,艺术成就很高,被称为“五言之冠冕”。

  曹操,字孟德,东汉人。三国魏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是建安(汉献帝年号)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其诗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他的创作一方面反映了社会的动乱和民生的疾苦,一方面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这种风格被称为“建安风骨”或“魏晋风骨”。、“秋风萧瑟,红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与“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是曹操的《观沧海》和《龟虽寿》中的名句。

    3627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