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在线阅读>文章阅读>友情文章>

关于友情的散文

晏付分享

  只是相思情太浓,仅用相识意太淡,友情是相知,味甘境又远。友情和爱情一样,都是永远也说不完的话题,关于友情的散文很多,可以让我们加深对于友情的理解。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关于友情的散文的相关资料,供您参考!

  关于友情的散文篇【1】:关于友情

  文--余秋雨

  常听人说,人世间最纯净的友情只存在于孩童时代。这是一句极其悲凉的话,居然有那么多人赞成,人生之孤独和艰难,可想而知。我并不赞成这句话。孩童时代的友情只是愉快的嘻戏,成年人靠着回忆追加给它的东西很不真实。友情的真正意义产生于成年之后,它不可能在尚未获得意义之时便抵达最佳状态。

  其实,很多人都是在某次友情感受的突变中,猛然发现自己长大的。仿佛是哪一天的中午或傍晚,一位要好同学遇到的困难使你感到了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你放慢脚步忧思起来,开始懂得人生的重量。就在这一刻,你突然长大。

  我的突变发生在十岁。从家乡到上海考中学,面对一座陌生的城市,心中只有乡间的小友,但已经找不到他们了。有一天,百无聊赖地到一个小书摊看连环画,正巧看到这一本。全身像被一种奇怪的法术罩住,一遍遍地重翻着,直到黄昏时分,管书摊的老大爷用手指轻轻敲了敲我的肩,说他要回家吃饭了,我才把书合拢,恭恭敬敬放在他手里。

  那本连环画的题目是:《俞伯牙和钟子期》。

  纯粹的成人故事,却把艰深提升为单纯,能让我全然领悟。它分明是在说,不管你今后如何重要,总会有一天从热闹中逃亡,孤舟单骑,只想与高山流水对晤。走得远了,也许会遇到一个人,像樵夫,像隐士,像路人,出现在你与高山流水之间,短短几句话,使你大惊失色,引为终生莫逆。但是,天道容不下如此至善至美,你注定会失去他,同时也就失去了你的大半生命。

  故事是由音乐来接引的,接引出万里孤独,接引出千古知音,接引出七弦琴的断弦碎片。一个无言的起点,指向一个无言的结局,这便是友情。人们无法用其他词汇来表述它的高远和珍罕,只能留住“高山流水”四个字,成为中国文化中强烈而飘渺的共同期待。

  那天我当然还不知道这个故事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只知道昨天的小友都已黯然失色,没有一个算得上“知音”。我还没有弹拨出像样的声音,何来知音?如果是知音,怎么可能舍却苍茫云水间的苦苦寻找,正巧降落在自己的身边、自己的班级?这些疑问,使我第一次认真地抬起头来,迷惑地注视街道和人群。

  差不多整整注视了四十年,已经到了满目霜叶的年岁。如果有人问我:“你找到了吗?”我的回答有点艰难。也许只能说,我的七弦琴还没有摔碎。

  我想,艰难的远不止我。近年来参加了几位前辈的追悼会,注意到一个细节:悬挂在灵堂中间的挽联常常笔涉高山流水,但我知道,死者对于挽联撰写者的感觉并非如此。然而这又有什么用呢?在死者失去辩驳能力仅仅几天之后,在他唯一的人生总结仪式里,这一友情话语乌黑鲜亮,强硬得无法修正,让一切参加仪式的人都低头领受。

  当七弦琴已经不可能再弹响的时候,钟子期来了,而且不止一位。或者是,热热闹闹的俞伯牙们全都哭泣在墓前,那哭声便成了“高山流水”。

  没有恶意,只是错位。但恶意是可以颠覆的,错位却不能,因此错位更让人悲哀。在人生的诸多荒诞中,首当其冲的便是友情的错位。

  关于友情的散文篇【2】:喜欢独处,就没有朋友了?

  文/包菜小生

  因为我的忙碌和疲惫,经常性地待在电脑前做方案或是敲下一篇篇文章,不止一次有朋友用审视外星人般的眼光瞪着我,并异常惊讶地说:“天呐,都没见你出去跟朋友玩过,天天把自己困在一个‘笼子’里不会生病吗?小心你‘自闭’到连朋友也没有。”

  对此,我真是哭笑不得,也很费解。谁说喜欢独处就没有朋友了?

  曾在网上看过一篇文章,文中有一句写得很对心,说“朋友之间,越简单越好,有事就联系,没事各忙各的。”

  我觉得这是时下一种很好的交友态度,在越来越忙碌甚至焦灼的生活中,时间被分割到无数地方,就连阅读也流行起“碎片化”的方式,时间真真匮乏如稀世珍宝。

  当你疲惫的时候,或许你更愿意去做的事就是看一本书或大睡一觉,用独处的时间给身心一个疗养,而不是呼朋引伴,四处奔走,甚至通宵达旦地豪饮狂欢。

  我有一个从初中就走在一起但已多年不见的好友L,还在学校上学的时候,我们天天一起上课下课,一起吃饭,周末又一起开车出去玩,逛街买衣服也互相提供意见,我们就像是江湖上所说的“好基友”一样,好得不得了。

  后来因为学习差异,不得不走上各自的路途,导致有一段时间没有任何联系。

  但是当我们从各自忙碌的生活中找到彼此的时候,没有责怪,没有陌生,还是和从前一样嘘寒问暖,没有隔阂地交谈。

  一天L打来电话,问我在哪?我说我在广州,他有些欣喜地说:“我也来广州了,并准备在广州安定下来,前段时间租了一间铺面,目前正在装修中,过几天准备开业,到时过来坐坐…”,我毫不犹豫地说:“没问题啊!”,内心充斥着满满的喜悦和兴奋。

  就这样聊了几个小时,准备挂电话了他又补了一句:“有空也给我写副书法作品呗,静和忍分开写,要大点能挂起来那种……”,我有些惭愧地说:“行,不过我好久没练字了,等空了我练练去……”,又聊了一阵才挂了电话。且不管之后如何,但这种没有客套,互相信任的朋友关系,让内心充满了安定和实在。

  刚毕业工作那年,一位很久没联系的大学舍友因为哥哥炒股亏了些钱,生活出了状况,硬着头皮动用人脉圈借钱周转。当然,也打了电话给我,问我能有多少,并说后面工资下来就给你,因为是大学里比较上心的好友,我说我尽力,然后就把当时能拿出来的所有家底5000元转了过去。

  他当然像找到了救命稻草那般兴奋,大概提供帮助的也就那么几位好友,之后他不无感慨地在朋友圈发了条信息:“感谢你们,在我如此窘迫的时候,二话没说就给我提供了帮助,有空出来吃饭,我请客!”

  我在后面留了一句话:“那你可得努力存钱了,下次见面,我要点最贵的佛跳墙!”

  一个月后,他感激地归还了所有借款,还请吃了一顿大餐。谁说喜欢独处就没有朋友了?真正的朋友,是即使见的面很少,但是心里有你,特别当他有成就的时候能想起你,并和你一起分享成果,或是在你有困难的时候,能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帮助你。

  朱光潜老先生在《谈交友》中写过一段话,我个人非常喜欢,在我看来,这段话也能作为我对朋友这个词的一种概括。他说:“谁都知道,有真正的好朋友是人生一件乐事。人是社会的动物,生来就有同情心,生来也就需要同情心。读一篇好诗文,看一片好风景,没有一个人在身旁可以告诉他说:“这真好呀!”心里就觉得美中有不足。遇到一件大喜事,没有人和你同喜,你的欢喜就要减少七八分;遇到一件大灾难,没有人和你同悲,你的悲痛就增加七八分;孤零零的一个人不能唱歌,不能说笑话,不能打球,不能跳舞,不能闹架拌嘴,总之,什么开心的事也不能做。”

  幸甚至哉,感谢老先生写了这么一段话,让我作为自己的一种交友宣言。

  静心想想自己的朋友圈子,确实是由曾经的多而杂变得越来越少了,以前觉得朋友多是一笔人际资产,关键还是受了那些老话的影响,什么“朋友多了路好走”、“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等等,现在想想,这个时代,自己踏踏实实的努力才是真正不动的资产。

  可喜在为数不多的留下来的朋友中,他们变得越来越重要了。因为他们心里有我,而我的心里有他,彼此之间是一种玄妙的心照不宣的关系。

  也许有人会问,你的意思是真正的好朋友都要维持这种关系吗?不是的。

  我当然不主张闭门造车,自我封锁,都靠这种关系维持朋友的距离。所以我在这里还要强调的就是,有些友情,还是得维持在必要的联系上,因为每个人对友情的理解和看法不一样。而多一些沟通,对灵魂的充实与思想的交换更是一种莫大的促进。

  想起近几年,我也陆陆续续地参加了一些朋友的聚会,有些是因为刚好出差路过,顺道见个面的,有些是因为出国归来接风洗尘的,有些是因为考试成功大家一起庆祝的,有些是因为不定期举办的见面会或是生日会等等。

  这许多聚会,我都尽可能地出现,在我看来交流是一种乐趣,这其中的乐趣,当然不是为寻找“写作方子”而动的私心。我只是乐意在亲近到没有隔阂的友情之间寻找互为认同,互爱互助,相互包容和理解的感觉。听他们各自的人生轨迹,各自奔忙的东西,听他们与我分别多时的所见所闻,甚至是一些抱怨和不满。

  交流最大的快乐在于,你能在彼此面对面的沟通中得到新的收获。

  比如男性朋友会给你一些职场建议,恋爱心得,还可以聊聊各自喜爱的运动明星,谈谈人生的憧憬和发展,也很有可能挖掘到平时不容得到的生意经,合作门道等等,而这些触动,你也许读上十年书也未必能得到。

  女性朋友则会更关注生活与情感,给你提供自己的美食心得或旅游攻略,也许还能给你物色对象,或是告诉你以前班上的哪位老同学结婚了,找到了怎样的幸福云云,你也总能在其中找到一丝鞭策,今年可一定要努力脱单啊。

  你看,我也不尽然就因为独处而变得没趣,甚至没趣到连朋友也没有。

  但是在诸多聚会和玩乐当中,有必要提醒的一点是:外面的世界那么大,朋友那么多,你就是穷尽一生也未必能凿得冰山一角,就是挖出自己的心也未必能得到真正的好朋友。而以退为进,让躁乱的心在独处中获得新的养分不见得就是一件坏事。

  周国平曾说:“孤独中有大快乐,沟通中也有大快乐,两种都属于灵魂。一颗灵魂发现、欣赏、享受自己所拥有的财富,这是孤独的快乐。如果这财富也被另一颗灵魂发现了,便有了沟通的快乐。所以,前提是灵魂的富有。”

  可见,沟通和孤独是同样重要的两件事,是互为牵连,并不矛盾的。但是,丰盈自己的灵魂,还要以孤独的修炼为前提,之后,才能有沟通中的大快乐。

  至于所谓的喜欢独处就没有朋友,这是根本就站不住脚跟的。因为独处是一种自我审视和疗养的状态,而和朋友在一起是一种互为影响的沟通,两者都足够美好。

  关于友情的散文篇【3】:你缺的是朋友,而不是朋友圈

  壹

  朋友S是个精力旺盛的人,他的朋友圈里几乎没有单人照,每天都是与互不相同的密友自拍。S确实像是生来就具有调动气氛的天赋,无论是一起唱歌还是聚餐,他总能迅速暖场,中途还能救冷场于无形。

  前段时间,福州办青运会。他去做了志愿者,认识了一帮新朋友,穿着小青果的衣服在赛场边上蹿下跳。

  在这个并不能算是一线的城市,凡是有大型活动,必活跃着S的身影。他的朋友圈俨然已经成为某个都市报的活动版块,实时播报着这个城市的各种动态。

  每每将他的朋友圈一一扫过,我都会产生一种“不配和他在同在一个城市”的自惭形愧。

  贰

  朋友L截然不同。L少言寡语,不爱热闹,不议是非,平日里一副形单影只的孤独模样。上学的时候,人人都在竞争班长、团支书过过官瘾,唯独他挑了个“劳动委员”的苦差。

  我们交情不深,因为同选了一门选修课,才一周一会。课间无聊,也会时常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点私事。

  毕业后我们鲜少联系,直到有一天,我接到他的电话,他让我猜猜他在哪儿。

  还没等我开口,他就一声坏笑着抢白了我的话:“啊哈,就知道到你猜不到,我在贝加尔湖畔!”

  然后他就自顾自地说起,大学的时候,网络上有个帖子流传很广,说人一辈子一定要坐一次通往俄罗斯的铁路。那时选修老师正唾沫横飞地讲着糖代谢,我一脸兴奋地拿给他看,结果老师写满黑板的糖代谢示意图他没记住,反倒记住了这一路山峦、草原、白桦林、贝加尔湖,就心心念念地想来一趟。

  老掉牙的少年往事,他连各种细节都记得比我清楚。

  他说,俄罗斯的女人比你还要壮硕,哈哈哈。

  我说,滚。

  嘴上不饶,却心里一暖。

  叁

  有段时间,朋友圈流行集赞的活动,S君一连发了许多个,然后恭恭敬敬地群发给好友,要大家帮忙点赞。

  那阵子,我工作并不忙,稿子也写得不多,可就连手一滑点进他朋友圈的欲望都没有。

  有一天,去了个大饭局,S君正巧也在,忙不迭地向我抱怨,怎么朋友圈的集赞人数总是不够。

  我大吃一惊:“以你的人脉,我以为你早在第一天就攒齐了呢。”

  他苦笑道:“哪儿啊,每次集赞我都群发了两三遍,最后都不好意思再发了,可还是没攒够。”

  我心虚地没回应,生怕他提起几次点赞我都没有参与的事,甚至怀疑他是不是旁敲侧击地来影射我。

  倒是L偶尔发来的“求点赞、求转发”,等我点开的时候,下面都早已有了他的留言:谢谢各位朋友帮忙,我的赞已经够啦!

  肆

  从关系的亲疏来说,我无疑是和S君更熟悉一些。大学时代,我们共同策划了无数大大小小的社团活动,一起通宵夜战,写策划,拉赞助,熬得双眼通红。一起在散场后,喝着大酒,分享成功的喜悦。

  但S君似乎与整个世界都熟稔,他的世界并不缺我一个。和他挑灯夜战过的,不止我一个;和他喝过大酒的,也不止我一个。

  他发的状态里,永远都是我不认识的人,我没见过的风景。他跟新朋友出去玩,拍出来的照片里那一张张笑脸,也全都是我不认识的人。他的喜怒哀乐多么丰富,却没有一丝一毫关于我的痕迹。

  S君让我感受不到自己的存在感,哪怕只是非常微弱与渺小的存在。

  有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人类潜藏在内心深处的对爱与关注的占有欲就是这样偏激自私。也不得不承认,除了爱情,友情也同样具有排他性。

  这不值得大肆宣扬,成为任何一种抢占或犯罪的原因。却也不应被口诛笔伐,顶多算是上帝造人时,不小心做下的恶作剧。

  我们都希望自己成为别人的the only one,如果不能,就希望自己至少要比别人特别一点。

  就像L对我:当我看到贝加尔湖的时候,突然就想到了你。

  那一刻,我觉得自己在L心中,比起别人,多了一弯月牙形的湖泊。

  笼络人心有时候很简单:甜言蜜语不用多,就一句微弱的在乎,就是最笃定的友谊见证。

  伍

  我也犯过S的错误,误以为经营好朋友圈、频频获得他人的点赞就是社交皇后。其实那些点赞的意义不过是“你的生活过得很不错”或者“朕已阅”,而不是“你过得好吗”“我好想你”。

  多用心给朋友一点在乎、贴心地送去问候,两个人拥有的独家记忆,远比一方摇曳生姿的朋友圈来得珍贵。

  作者:豆猫读书/林一芙

  看过“关于友情的散文”的人还看了:

1.精选关于友情的优秀散文

2.关于友情经典文章

3.关于友谊优美散文

4.关于友谊的优美散文

5.关于友情的唯美散文随笔

6.关于友谊的抒情散文

7.关于友情的经典散文

    3046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