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宝岛情主题征文
导语: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原住民族(高山族)在17世纪汉族移入前即已在此定居;自明末清初始有较显著之福建南部和广东东部人民移入垦荒,最终形成以汉族为主体的社会。 南宋澎湖属福建路; 元、明在澎湖设巡检司; 明末被荷兰和西班牙侵占; 1662年郑成功收复;清代1684年置台湾府,属福建省,1885年建省;1895年清政府以《马关条约》割让与日本; 1945年抗战胜利后光复; 1949年国民党政府内战失利后退守台湾,海峡两岸分治至今。接下来小编将为大家推荐的是有关中国梦宝岛情的征文大赛范文,欢迎大家进行阅读参考。
我用什么来形容你呢?可爱的台湾。像钻石?不,你比钻石更加耀眼;如流水?不,你比流水更加清澈;似储存多年的女儿红?不,你比女儿红更加悠久而香醇。你到底像什么呢?噢,你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任何可以取代你!你是中国唯一的宝岛台湾!
可能有的朋友会问,你一不是在台湾出生,二没有去过台湾,为何对台湾的事情这样关注?对朋友的疑问,我想谈谈自己的心里话。对台湾事情的关注,一是缘于炎黄子孙的祖国情怀,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祖国的领土,是祖国最大的岛屿,在世界版图上,台湾就如镶嵌在太平洋上的一颗明珠。记得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我在小学时就写过一篇作文〈给台湾小朋友的一封信〉,用儿童的心声表达了关心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愿望,这篇作文由于表达的感情真挚,还曾受到老师的表扬,作为范文在班里宣传;回顾祖国近代历史,从甲午战争留下的海峡伤痕,到内战造成的意识隔阂,台湾和大陆之间的时空隔离到今天已经足足百余年了。同为炎黄子孙,却被一个海峡分割开来,盼望祖国早日统一,这是每个炎黄子孙的共同愿望。二是缘于个人的一段经历。上世纪六十年代末,自己在下乡、入团、入党、提干、上学等都遇到一些挫折,究其原因都是因为我父亲的一段所谓历史问题,解放前夕,父亲当时的学校迁到了台湾,父亲在那读了半年书,后因病返回家乡,虽然经过多次调查,证明都无问题,但就因在台湾的半年时间无法调查,而只能悬着,在当时“左”的年代里,由于家里有这样的所谓问题,许多事情是无法解决的,当时自己既着急又无奈,只能盼望国家把台湾问题早日解决。为此,自己当时在看报纸、听广播时对台湾问题就非常关心;一些朋友开玩笑说,方明的思想包袱很重,人家背的是这样那样的问题,而他背的是一个台湾省。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恢复了我党的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有关党组织为我父亲落实了政策,告诉他无任何历史问题,我和父亲虽不在一个单位,但几乎在同时拿到入党志愿书,相继加入了党组织,实现了多年的夙愿。但我关注台湾问题的习惯并未因此结束。父亲虽然年事已高,但也希望有机会回台湾看看,和昔日的同学相聚,也盼望着台湾问题早日解决。
台湾不仅是祖国的宝岛,而且有丰富的物质和旅游资源,我们熟知的美丽的阿里山和日月潭,“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这美妙的歌曲从小就从课本里走入我们的心田。
现在,经大陆和台湾两会协商,已同意大陆二十五个省、市的人民可直接到台湾旅游,这就为我们以后的宝岛游创造了条件,可以亲眼去看一看祖国的宝岛,看一看这颗镶嵌在太平洋上的明珠。
在两岸关系逐渐缓和之际,我更加盼望着祖国的统一,再有两年我就年满六十岁了,在有生之年我多么希望能看到祖国的统一,如果统一之日时我已不在了,也希望后代子孙转告与我,使我在九泉之下也为之高兴。写到此,不禁使我想起南宋诗人陆游的一首著名诗篇《示儿》,我想借用该诗的两句话,并稍作修改,“海峡两岸统一日,家祭勿望告乃翁。”虽然与陆游的希望是不同的,但要求统一的心情是一致的,这也是我几十年的宝岛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