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在线阅读>随笔>

对一条路的感悟随笔:石板路

智明分享

  编者按:一条石板路,说出了时代的变化,也见证了自己的人生历程。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篇文章《石板路》。

  在我的人生中,与石板路有些缘分。回顾与石板路相关的生活,觉得饶有趣味。

  在世纪阳光花苑的公园里有一条长长的石板路。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我入住合肥女儿家已有五年,常在这条石板路上散步。从小林子出发,沿着蜿蜒曲折由西而东的石板路,绕池塘,越假山,过凉亭,走幽径,一圈五百余米。入口的小林子里有樟树、雪松、紫薇、紫叶李、棕榈树等,是小鸟栖身的乐园。林子前边有一大一小的两个池塘,清澈的池水映着台上亭子,夏日绿荷田田,花香蝶舞,更有江南园林风采。石板路两边树木葱茏,脩竹丰茂、绿堤齐整,高楼林立。一年四季月月有花,从迎春花开始、接连是海棠花、桃花、石榴花、白玉兰、菊花、紫薇、芙蓉花、梅花……。散步在晨曦中或在夕阳下,鲜花养眼,清风入怀,阳光相伴。走在石板路上,绿树成荫,风光旖旎,赏心悦目。下雨时,撑一把雨伞,看风吻绿叶,听雨敲石板。飘雪时,穿一双保暖鞋,轻踏积雪,“咔嚓咔嚓”,清脆悦耳。吸雪中空气,觉脑清气爽。待到晴日,仰观蓝天,白云悠悠。每思当下,人近老年,一缕夕阳。数数石板,聊寄闲情!

  当时光再回到半个多世纪前,我家乡的跳峰岭街上,一条石板路由东向西穿街而过,块块青石板延伸至岭上。若沿石板走,可至我县西部的山斗和邻县的邵东、涟源等地,过去街中的穷人常年为富人挑担送货,故这条街是出了名的“扁担街”,石板上应该还有着我父亲当年的草鞋印。解放后街上住着近百户人家(含三个小队),有几分热闹,农忙时节,吃完早餐,一声口哨,社员拿着锄头扁担等,沿着石板路齐集村头听候队长分工。而农闲时,村民喜欢沿着石板路齐集在街边的廊檐下,说笑话,讲故事,青壮年男子竞力比赛。一条扁担作道具,各执一端,一只手撑着腰,单臂竞力,后退者为输,旁观者呐喊助威!“加油”!“加油”!人群沸腾,而竞力者气壮如牛,青筋暴张,拼尽全力。常常是虎背熊腰者略胜一筹。小朋友欢呼雀跃,仰慕胜者,模仿大人比试。天晴时,大人做事,小朋友坐在刻有棋盘的石板上,动“金、木、水、火、土”的五子棋。以五步吃子为胜,常为胜负争得面红耳赤。而今在老街的旁边有了村级水泥公路,沿公路建了一栋栋楼房,呈现出新农村的景象。老街中的石板虽然慢慢少了,但在我的记忆中依然是那条石板路。想想,如果读懂了老街的石板路,我们就能认识一个时代,就阅读了一部村史。

  当我读高中时,从村子的南边出发,走一条长约六公里的石板路,途中翻越高高的雷峰山到青树坪读书。青树坪是我县西部商贸、文化较为发达的老集镇,位于320国道旁。双峰二中位于镇上,那时还有一个双峰十六中。上世纪七十年代,在集体经济模式下,农村尚不能温饱。家里无钱供我读寄宿,清早自己动手炒饭吃,中餐在学校吃白饭。往返学校,霏霏春雨,水流石板,路滑摔跤,一把油纸伞,衣服常湿。炎炎夏日,斜阳下,石板烫脚,一双轮胎鞋,挥汗而归。秋霜冬雪,晨风刺骨,举步维艰。长长的石板路记录了我在双峰十六中两年的高中求学艰苦。也记录了我青少年的成长过程。而今,二十多年未走这条石板路了,不知路上尚有石板否?!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后,特别是近些年,国道、省道纵横、县、乡公路成网,交通上真正的四通八达。以车代步习以为常,而那曾经的老路慢慢消失在荒草中。徒步行走已变成了老百姓健身运动,而石板路只现身在步行街或公园里。时代的变化,真是沧海桑田。

  石板路,留在岁月中,既反映着时代的变化,也见证了自己的人生历程。

作者:朱志彬
公众号:生活随笔以文为乐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3934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