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在线阅读>随笔>

美丽秋天感悟随笔:秋之美

智明分享

  编者按:秋天,是一个属于收获的季节。而秋之美,全在乎心。把美丽的秋天留住,收获一份属于我们的激动。

  秋,从北边一天一天地悄悄的走来。

  清晨,凉凉的夜晚使草上开始有了一颗颗露珠,在阳光下显得晶莹剔透,如同珍珠般的美丽,若你伸手拈着感觉爽爽的!又过些日子,高高的天,淡淡的云,阵阵的微风从北边吹来,绿绿的枫叶渐渐地变成一片一片的红叶,而绿绿的杏叶渐渐落下,树脚下一遍金黄。露珠越来越多,越来越重,越来越来白,最后完全变成白霜,感觉寒气袭人。一片片落叶在风中纷纷飘荡,高高白杨在萧瑟的秋风中留下光秃秃的枝桠,更显得挺拔,更显得精神!此时,当你躺在秋的怀抱里时,是感觉温暖舒适,还是冷清寂寞?秋,在你眼中,在你心中……。

  秋,生活在黄土地的农民,经春的播种,夏的耕耘,洒在地里的汗水,长在庄稼上的希望,企盼秋的来临,更企盼秋的丰收。面对阵阵秋风推起的层层稻浪,随风飘来的沁人心脾的稻香,是满心的喜悦。在他们的眼中,秋,是收获的季节,是遍地黄金的季节。在收割的日子里,只想晴天,只想高产,只想好价钱。农民的秋,是一个实实在在的金秋!

  秋,在文人的眼中,常常变为心上的秋。自古文人面对萧瑟秋风,飘零落叶,光秃枝桠,病树枯草,总是推己及彼,生出愁来。特别是那绵绵秋雨,敲打的不仅仅是芭蕉梧桐叶上,而似乎敲打在文人心上。那凉凉的风,凄凄的雨,再加上或官场失意,或亲人离别,或友人分离,或遭人暗算……如此多事之秋,必为心上之秋。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总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宋代才女李清照寥寥数字,写尽了自己失去夫君赵明诚后孤独凄凉的晚景。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真是一幅凄凉、冷落的秋景!表达了词人在屡试不中,仕途无望,不得不离开京都(汴今河南开封)流落江湖的感受。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可见晚年的诗人,随着唐玄宗后期政治越来越腐败,生活一天天地陷入颠沛流离,贫困失望的境地。“悲秋”悲的是当时生存的社会和自己怀才不遇的心境。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贾谊汉初著名政论家,文学家。官至大夫,受周勃、灌婴排挤,谪为长沙太傅,三年后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太傅,因怀王坠马而死,深自歉疚抑郁而亡,年仅三十三岁。英年早逝。诗人因怀念而感叹,贾谊早去空余一片寒林!

  总之,秋,在诗人眼中,在诗人笔下是:“寒”、“愁”、“独”、“病”、“悲”、“残”等伤感文字,岂不变为诗人心上之秋了呢?!

  秋,是自然的,而秋与悲没有必然的联系,它只是人心中的意象而已,有悲秋者,亦有喜秋者。“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诗人惊喜地发现在夕阳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满山锦云,如烁彩霞,比江南二月的春天还要火红,还要艳丽!显现这是一首秋的赞歌。给读者不仅仅是美的赏受,更多的是给了读者启迪和鼓舞。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诗人描绘了一幅宁静致远的美丽秋景图:碧水蓝天,绚丽多彩的晚霞照映在碧绿的江水之中,江渚之上,几只灰白色的野鸭时而飞翔,时而齐集,沉醉于秋江晩景中不愿栖息。

  “不似春光,胜似春光”。秋,是阳光灿烂,是满目美景。开国领袖毛泽东《沁园春.长沙》:“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鱼翔浅底,鹰击长空,万类霜天竞自由……”。气势磅礴,何等壮美!是何等积极的人生态度!

  自然之美,秋之美,全在乎心。你若心纯如一泓清泉,心静如幽谷深巷,把自己融入大自然中,心态阳光,那你的眼中是美丽的秋,是看不尽的绿水青山,赏不尽累累硕果。金黄金黄的稻子、麦子、柚子……,金黄金黄的菊花,嫣红嫣红的紫薇、还有不老的苍松翠柏……。若徜徉在山林田野中,那红红如火的枫林,那黄黄如金的杏叶……。还有那蓝蓝的天空、悠悠的白云,还有一望情深如翡翠一样的秋水,好一幅美丽的五彩缤纷的秋景图。

  秋,当我还站在讲台上时,我盼着秋的来临。在金色的阳光下,伴随爽爽的秋风,新学年开始了,校园热闹了。多少朝气蓬勃的英俊少年,多少天真活泼的美丽少女,他们带着父母的希望、祖国的重托,来到了实现自己人生梦想的地方。我站在讲台上面对新生,总是激情满怀,总是精心设计第一场课,总是希望把新同学引入知识的海洋,去探知化学世界的奥秘。当然,而今的我,只是在秋的季节里,期望曾经的学子在事业上有满满的收获!

  秋,是一个收获的季节。我愿把美丽的秋留住,留住一个金色的秋!,

  我的朋友,你的秋呢?

作者:朱志彬
公众号:生活随笔以文为乐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3934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