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在线阅读>随笔>

初入职场感悟随笔:杂事

智明分享

  编者按:对于初入职场的新人来说,做杂事是不可避免的。而我想要说的是,尽可能多地接触不同的杂事,丰富我们的知识库以备不时之需,这才是正确的态度。

  最近在看新书《槽边往事》而少了写作,这本书挺好在这里就安利一下。今晚碰巧因为一些事情和辅导老师及几位同期一起吃了个饭,大家都是在基层学习,因此话题是离不开基层了。晚上讨论得最多的就是关于一个基层管理者日常工作应该如何展开,面对众多的事情应该如何处理等等。而对于我们这些后备基层管理人员,更多的是停留在对这个基层管理者角色的基础认知,因为很可能在正式成为管理人员时,情况会极大不同。

  辅导老师比较关心的是我们在基层主要从事什么样的工作,而她比较倾向于的观点是我们不应该做过多的杂事。就这一点上的讨论占用了今晚饭局的绝大部分时间,因为每个人对「杂事」的理解不同,其本质是对管理者这个「角色」的认识不同。这是本文的重点。

  无可否认,以后备资格作为正处于快速成长和学习阶段的我们,是应该尽可能地学习更多的知识,为日后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好铺垫。知识储备是必须的,书到用时方恨少。在这一点上,或者说在这一个阶段来说,这一点是值得并且应该肯定的。在这个储备阶段,在一个放羊管理模式的环境下,要想学习相应的知识,似乎也只有通过做「杂事」这一种方式来学习。

  题外话,不要过多指望公司会给多少资源和投放多少人力物力去培养你,公司更希望能自我成长,付薪水是让你工作并有所贡献的。所谓的培训很可能不如去实在地执行一件事情成长得快。更多的成长那都是工作时间以外的事。

  那究竟如何定义「杂事」,辅导老师想表达的又是什么意思呢?首先我认为「杂事」的定义是因人而异的,对于不同的角色,不同的职责,不同的情况,「杂事」可能是「正事」,「正事」也可能是「杂事」。作为储备人员,我们必须要很清楚认识的一点是,以后我们的岗位就是基层管理者,那么我们的行事方式是不是应该按着这个标准来?这是心态上的认知。一个角色的认知首先要从心态上下手,其次才到实际行事的方法与规律。不要指望一个抱着打工仔心态的员工能达到经理层面的思考深度和广度,并站在这个高度去做事。

  一个公司能够发展到比较大的规模,其业务量是有一定规模的。而为了有效的管理和规范并形成标准化的作业模式,必然会催生系统、工具、规则和流程等等大量诸如此类的东西。提个问题,你能记得住这个小时你做了什么吗?我估计没什么问题。你能记得住今晚你都做了什么吗?应该还是可以说得出来。你能记得住今天一天都做了什么了吗?思考一下再说。那这个星期的事情呢?我这里提这些问题的目的不是为了考验你的记忆能力,而是我们要承认一个事实就是我们记不住那么多东西,为此我们才发明了笔和纸,现在则有了电脑等工具。为什么不能好好地利用这些工具?非要靠有时也靠不住的大脑?

  「杂事」做第一次有初步印象,做第二次可能会犯错有点深刻,做第三次基本掌握,做第四次可以自由发挥了。过度重复「杂事」并无益处,尽管我们都很清楚工作时间长了都是重复的,但是市场格局在变,公司也在变革,我们也要跟住变。「杂事」多了,一个人自然无法完成,就需要多个人。而要做好一类杂事,就需要有人成为「专家」。「专家」多了也会产生问题,有人做得多会有意见,有人钱少也会有意见。「专家」也犯错,犯错就要有人承担责任。那么管理者就自然诞生了。通过管理者的协调,决策,监控等系列手段,达到业务与质量平衡,工作与收入平衡,满足绝大部分人的需求,那么这个管理算是有效的了。

  回到前面,那么究竟辅导老师想表达什么呢?有同事认为你不回应员工的诉求难以树立威信,有的同事认为目前所做的不是杂事而是为日后做铺垫。其实这些说法都没有错,只是他们都没有说到关键点上。

  之前写过《如何让培训有效》,可以翻一下历史消息看看。作为一个管理者,不可能事无巨细都了解得一清二楚,更不可能所有事情亲力亲为。管理者其实就是大脑,大脑应该做的是给中枢神经发送信号,然后让各个器官和四肢按照指令运转起来,而不是大脑亲自去干点什么。

  实际情况跟这个比方不同的地方是,我们的四肢遇上什么东西,将要发生什么我们是可以看到,或者触碰到,感受到的。但对于员工实际的工作情况,是无法预料的。当员工遇到问题的时候,可能因为我们从事过这一类「杂事」,知道怎么处理,可以直接给出答案,可这并非最终方案。最终的方案是我们应该引导员工去自己通过其他渠道寻求帮助,养成自主解决问题的习惯。紧急特殊情况除外,这样的情况多吗?有什么事情是着急到非要找管理者马上解决不可?

  不要什么都指望着大脑去处理,大脑要还要承担很多其他的事情。那些工具呢,系统呢?其他「专家」呢?这些资源不利用不就是废了吗?这个大脑再强大,也经受不起这样的数据输入输出,即使可以,时间呢?你能拖慢时间的步伐吗?当一个管理者已经无暇抽空去思考现状,去为日后或其他更为重要事情的发展留下思考的时间与空间,那估计他日后的发展道路只会铺满更多荆棘。忙了一天,不知所忙。

  简单总结一下,在我们这个学习的阶段,是要尽可能多地接触不同的「杂事」,丰富我们的知识库以备不时之需。而当我们在某一个知识环节已经掌握自如的时候就应该转入下一项学习中去。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就应该尝试抱着管理者的心态去学习和区分「杂事」的重要程度,并且通过与正职管理者交流讨论想法的正确性。

  事实上,工作的中心和重点永远受公司内部的发展方向和市场环境外部的变化影响的,在不同的时间,都需要学会拿捏重点,分清轻重,才能游刃有余。我想,辅导老师大概是要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吧。

  另外一点感触挺深的就是,随着学习的深入,你会发现很多指标,业务,规则等等其实是相关联的,然而这些东西依旧是有着先后和轻重之分的。这一点日后再谈。

作者:Drifter
公众号:迷失的一代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3932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