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在线阅读>随笔>

简单的生活随笔:两部电影

晓晴分享

  《血战钢锯岭》上映的时候,我跑去看《罗曼蒂克消亡史》了。

  片长两个小时零五分钟。在进影院之前,不是没听人吐槽过说是太像MV、叙事手法紊乱、看了一半就出来了等等……

  但这个名字就是吸引我。

  仔细想想,我的观影习惯其实很像我的饮食口味:单调重复。如果喜欢吃某样东西,我会常常去且只点那道出品,偶尔想着要不要换其他口味,往往是犹豫了很久又回到原点。看电影也是这样,偏好温情脉脉、娓娓道来的类型,科幻、血腥、悬疑这类的则一律欣赏不来,至今想起来《踏血寻梅》里的场景还是有一种强烈的不适感。(不过《禁闭岛》还挺好看的)

  尽管不同于以往爱看的一些比较柔和的片子,但整个观影过程仍然非常享受。它的构图和画面有一种沉稳的美,感觉影片名中的「罗曼蒂克」很大部分是仰仗于配乐以及慢镜头带来的美感。哪怕是最后陆先生为了引出渡部走出战俘营,开枪杀死了他的长子这一画面,配上童声的《你在何处,我父》,也是悲美到不行。

  后知后觉,今晚把《血战钢锯岭》补回来了。

  看的时候把卧室里的灯都关了,一片漆黑,只剩下电脑屏幕的光。就这样创造了一种迷你影院的效果。(压缩成avi画质了..)

  像这样的战争片,我知道一定会有感人的片段,所以纸巾已经准备好了。但是哭的那个点让我出乎意料,是 Doss 在说出并坚持自己的信仰之后,被队里的士兵排挤、讽刺、甚至殴打。某天上午,中士来到房间里劝说并送他离开,他穿上衣服,却是说:

  —— 我有额外的执勤,今天上午我得去KP,所以,我不能。

  —— 多斯,你能认出打你的人吗?

  —— 不,中士。

  —— 你是说你不知道是谁打了你?

  —— 我从未说过我被打了,中士。

  —— 你究竟在说什么,多斯?你伤得难以入睡。

  —— 我睡得很沉。

  《新约·马太福音》里面说: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Doss 的这种行为,除了一种不计较的包容之外,其实也是在表示一种立场:你可以轻易地攻击我,但你绝不可能改变我对自身立场的执着。用非暴力去反抗暴力,既勇敢又聪明。

  当 Doss 排除了万难守住自己不碰枪的信条之后,接下来就到了上战场的情节,画面非常血腥残忍,前线下来的士兵几乎很少有着完整的身体,几乎都是残缺不全,血迹斑斓得看不清脸,死尸伤兵成车成车地运走,这时候已经不觉得人是鲜活的人了,而是一堆东西。

  李安的自传《十年一觉电影梦》里边儿提到了他在拍摄美国南北战争片《与魔鬼共骑》的过程,其中有这么一段话:「我看了《杀人心理学》后才知道,其实面对人开枪并不容易,大多数的人在本性上都做不到。人类中大概只有百分之十到十五的人可以自然地杀人。这种保护人种的天性是与生俱来的,如南北战争或拿破仑时代的战争,两军对阵,近距离开枪,按说至少应该有八成以上的命中率,但都只有少数人倒地,因为大部分的人都没有正对人开枪,不是往天上打,就是往旁边射,要不就是装子弹、救伤兵,假装很忙地打混。」

  所以当我在看这部片子的时候,无论是美军扫射日军,还是日军扫射美军,都没有一种要站在哪一边希望哪一边赢的感觉,因为那些热血奋战的表情都不是人们本来的面目。

  这是一部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影片末尾还有一小段年老的 Doss 采访回顾当年的视频,去搜了一下,年轻时的小哥长得非常喜感呀。

  结尾再放上李安导演的一句话:「人的智力无法解决时,才动拳头。」希望伟大的人类越来越聪明,脾气可以放缓点儿,和平万岁。

【本文作者:T儿(微信公众号:T儿的记录)授权转载】

    3804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