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在线阅读>随笔>

深刻的随笔:战争、历史、我们(二)

晓晴分享

  时值英法百年战争期间,英军占据优势步步紧逼,奥尔良被围。危难之际,十六岁的农村少女贞德站了出来,她女扮男装,前去希农找到当时的法国王储查理,自称见到了天使与圣母,得到了天启,要救法国于危难之际。查理在与她交谈过后,竟然把兵权交予她,让她去解奥尔良之围。很难想象当时查理为什么要把这么重要的兵权,乃至于国家命运交给一名不懂军事,甚至目不识丁的农村少女,兴许他看到了贞德背后的圣母玛利亚呢?总之,贞德带领军队往奥尔良杀去,将领们建议她旁敲侧击,谨慎攻城,但是贞德十分坚定——我们的军队受到神的加护,所以正面刚,不要怂。于是她一马当先,高举着旗帜率先冲向城门,士兵们被她的决心所激励,纷纷跟随贞德冲向战场。英军被打了个措手不及,贞德顺利解救了奥尔良。之后,查理在收复回的兰斯加冕为查理七世,他自然十分高兴,要赏给贞德金银财宝,还有贵族的爵位和土地。贞德一一拒绝了,她说她还没有完成神所交给她的使命——解放全法国。于是她又从奥尔良出发,带着她那标志性的旗帜,往巴黎开去。一路上,她带领军队高歌猛进,收复了许多法国失地,她也因此被人们视为圣女,大家相信她真的是神派来拯救法兰西的。

  然而好景不长,贞德在一次小冲突中处在下风,决定掩护友军后撤,自己断后。但是当她撤回到贡比涅城下时,城内的士兵害怕英军尾随,提前关上了城门,于是贞德被勃垦地人俘虏了。本来贞德被俘虏后,查理七世是可以用赎金将她赎回的,但是查理七世没有这么做,随后勃垦地人将她交给了英国。对于这位将他们打败的“圣女”,英国人自然是恨之入骨,他们决定反过来以异端女巫的名义处死贞德。为了保证这场“审判”的正当性,他们专门准备了对贞德的审讯,质问她对于神的看法。贞德在审讯中大义凛然,回答坚定而富有智慧,但是这毕竟只是形式主义,负责质问的神官最后认定贞德为玷污神意的异端女巫。1431年的5月30日,在卢昂的广场上,贞德被绑在一根柱子上,周围燃烧着熊熊大火,期间她一直在呢喃着祷告词。最终她被“女巫审判”的火刑夺走了生命,结束了她传奇的一生。

  故事还没结束,1456年,法庭重新审判了贞德,认定她无罪,为她证明了清白。500年后,梵蒂冈封她为圣。贞德的一生处在英法百年战争的背景之下,发迹于“倾听神意”,升华于拯救国家,最后结束于“女巫审判”,百年后被封为圣。可以说在这场轰轰烈烈的救国战争中,世俗王权,国家恩怨,宗教势力等几股力量纠缠在一起,相互联系又相互矛盾。关于贞德还有几个有趣的逸闻,比如她总是随身带着一面显眼的旗帜;在战场上她常常会祈祷,往往随后便会做出十分明智的决断等等,这些前人的记述不同程度的给予了贞德以神秘的色彩。种种巧合,天意,人心,恩怨……它们共同谱写出了一份名为“圣女贞德”的传奇。

  总而言之,我喜欢战争,是因为它是这本名为历史的超长篇小说中的高潮和精华之一。它并不是孤立的,不是只有刀光剑影的,不是没有意义的。正是因为战争是爆发式的、极端的,透过它,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里面被放大了数倍的社会矛盾、生产力变革、民族恩怨等一些更深层次的关于人类发展的问题。我反对战争,是因为它绝不是必须存在的。漫漫历史长河之中,战争不过是其中的过客而已。它是种种矛盾最糟糕的展现形式,也是解决矛盾最不彻底的方式,它所带来的影响(往往是负面的)可以持续数十年甚至上百年之久。

  热爱战争,绝不是因为战争本身;研究战争,是为了更好的珍惜和平;珍爱和平,就必然会反对战争。

(文章来源于网络)

    3778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