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在线阅读>随笔>

面对陨落的童星,父亲追悔莫急

晓晴分享

  月初回了一趟老家,遇见了当年的老领导,姜哥。看见他一脸沧桑,我不敢跟他多聊,因为他的儿子逸逸被判了死缓,不想触碰到他的伤心处。

  倒是他看见我回去了,主动告诉我:小雨,逸逸快回来了。这就好,这就好,终于盼出头了。我由衷的替他高兴。

  逸逸是他的独子,2001年以总分576分考入武汉某工科大学,同年11月,因室友将开水无意中洒到了他的电脑桌上被他用水果刀刺死。后经法庭鉴定,逸逸有间歇性精神分裂症,而且正在治疗期间,终审判决:死刑缓期两年执行。

  小时候的逸逸很少跟着他的爸爸妈妈,学习生活都是爷爷奶奶在照顾。那个时候我们都很羡慕他们家,爷爷是退休干部,奶奶是退休教师,孩子根本不需要他们夫妻两操心。小逸逸成为方圆几十里众所周知的童星他爷爷奶奶功不可没,我对逸逸的了解也仅限于姜哥夫妇的述说。

  你的孩子都还好吧?姜哥问我。还好,就是儿子成绩不是很好。我回答他。成绩无所谓,只要他身心健康比啥都强。姜哥紧接着我的话说。

  他知道我对逸逸的情况了解甚少,不知道是因为逸逸要出来了还是很多年没见我这个老部下了,总之,他跟我说起了他的逸逸。

  “逸逸当年以中考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市重点高中,要知道我们市里的重点高中是很难考的,进去的几乎是全市的顶尖学生。”

  “进入高中的逸逸完全没有独立生活的思想准备和行为能力,集体宿舍的生活对他来说无疑是一种煎熬。你是知道的,我爸爸妈妈在世时,我们兄弟姐妹回去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逸逸更是被爷爷奶奶伺候的妥妥当当。”

  “他的生活全乱套了,晚上得不到很好的休息,白天上完课了不知道干嘛,一堆的脏衣服和臭鞋袜,还有书本被子都凌乱的散落在床铺上。虽然他没有动手做过什么,但是也没有遭遇过这种乱七八糟的生活。不到一个学期,他精神彻底夸了。”

  “记得是高一的第一个学期,快期末考试了,老师打电话给我,要我马上去学校。那个时候你是知道的,交通不是很方便,60公里的路程我坐了半天的公交车才到达他们学校。当我在老师办公室见到逸逸的时候,我傻眼了。他目光呆滞,坐在地上,手死死的抓着老师办公桌的一条腿。老师告诉我,上课时点他起来回答问题,答不上来,觉得蹊跷,就叫到办公室,想问问他最近怎么了,可是他进了办公室就这样了。”

  “没有办法,我连哄带骗的把他弄回了家,休息了几天,啥都没有发生,他依然看书做作业,爷爷奶奶依然让他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小雨,如果说以前忽略逸逸的心理问题倒还可以原谅,可当他在学校出现问题后,我们一家人特别是我这个做父亲的,依然没有想到关注他的心理问题,只要他好好看书写作业,我们都不跟他提及在学校发生的事情,甚至都不去问他当时是怎么啦!这是我至今都无法原谅自己的。”

  姜哥,别太自责,都过去了,逸逸还年轻,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我打断姜哥的话,安慰道。

  “高一第二个学期,逸逸如期上学,不到一个月,他自己跑回来了,说什么都不愿意上学了。这是他第一次逃学,而且是如此的坚定。我们作为他的家长不但没有好好的问问他为什么,也没有好好的跟他沟通,而是用一种责备他的态度对待他逃学的事,更重要的拿自己所谓的面子来做他的工作。记得当时我跟他说的最多的是,你这样不好好上学,该有多少人瞧不起你呀, 该有多少人会笑话我们家啊。”

  “小雨, 你说我当时为什么这么糊涂啊,孩子为什么逃学我都不去真正关心,却关心别人的看法。”

  “在我们的逼迫下,他在家修整了近一个月的时间又重返学校。这次上学后他完全进入了病态,整天恍恍惚惚,整夜不休不眠,同学和老师的关心他都视作敌意。不得已,老师打电话要我们带他去看心理医生。”

  “心理医生告诉我:他无法适应集体生活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无法接受失去学霸称号带来的落差,曾经的第一名非他莫属,而今的他在高手云集的重点高中因环境的改变而成绩平平,没有人再叫他学霸,更没有了从前众星捧月的感觉,加上家长的不正确引导,让他沉浸在失宠的烦恼中不能自拔。”

  “听了心理医生的话,我本该好好的引导他,安慰他,帮助他面对各种环境和挑战,可是我没有。我选择了给他休学,帮他逃避现实,让他彻底离开了集体生活。如果说上一次逼他去学校是第一个错误的话,这次帮他逃避是我为他做的第二次错误的决定。小雨,我的逸逸就是这样被我耽误了。”

  姜哥,也许经历了这些后,逸逸会懂得怎样去好好的珍惜未来的生活。我看见姜哥无比自责的表情,真的不知道拿什么语言来安慰他。

  姜哥接着说:“小雨,我的第三个错误,最终把他送上了犯罪的道路,害了他,也害了一个无辜的家庭。”

  “脱离集体生活的逸逸安静了许多,我们家除了像往常一样伺候他的学习和生活外,依然不停的在他面前说着他爱听的话,比如,你很聪明,你要是好好学习没人能超过你等等。2001年临近高考的时候,逸逸提出要回学校参加高考。当时他的班主任老师跟我说:还是让他身体好点了来学校学习一年后再考试吧。而且老师反复强调,逸逸的精神状况能不能正常学习考试。我们都没有太在意老师的担心,只是一味的满足逸逸的要求。现在想想,当时的逸逸强烈要求参加高考也是心理过不了“输给同学”的那道坎。他参加了高考,也很意外,发挥的很好,高中三年他在学校读书期间不超过三个学期,可高考成绩在他的同班同学中算上等,后来被武汉一所大学录取,虽不是重点大学但也是一类本科。”

  “小雨,如果当他拿到录取通知书后,我们能针对他的心理问题做些疏导,或者对他的集体生活的能力进行教导,也许不会出现那样的悲剧。可是我们没有做,而且我们还因为他自学考上一类本科大学而到处炫耀,这进一步让他心理滋生一种唯我独尊的傲气。就是这股傲气,让他容不下别人对他的冒犯,当室友倒开水不小心弄湿了他的电脑桌时恼羞成怒的拿着水果刀刺了进去。”

  “小雨,子不教父之过,由于我的一错再错,害了两个优秀的孩子,一个失去了年轻的生命,一个在铁窗内度过了十几年。”

  说到这里,姜哥眼里闪着泪花,从他的言词和语气中我感受到了一个父亲内心无法述说的痛。

  我实在找不到任何安慰的语言,只好转移话题:逸逸还有多久回家?今年春节前回家,在里面通过心理治疗和劳动改造,他表现很好,减了几次刑。姜哥告诉我。

  从姜哥的反思中,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觉得还是父母亲力亲为的好。作为家长,鼓励孩子是必须的,但是不能一味的表扬而滋生孩子的傲气,更不能让孩子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封闭式的生活。随时关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多沟通,多引导,这样才能让孩子健康的成长,让童星永放光芒。

    375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