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在线阅读>随笔>

《背影》——写在父亲八十寿辰

雪珠分享

  很久以前就读过朱自清的《背影》。印象最深的,是他写到在南京浦口火车站,父亲穿着深青棉布袍,蹒跚着肥胖的身躯,迈过铁路攀上月台为他买橘子的场景。作者流下了泪水,并悄悄地抹去了。我也为此感动过无数次,但也就停留在感动,似乎并无生活中的感受或者感知。

  我爸爸在我心目中的形象,始终是精干,也始终是伟岸的。我小时候的感觉,他是一个无所不能的人。

  他的本职是在上海一家大医院从事后勤工作。除了手头的事情,他会的又太多,而且又都非常出色。

  他会打羽毛球。1972年曾经与单位同仁一起拿过当年度上海工人业余锦标赛的冠军,一直在为当时的女子世界冠军张爱玲作陪练。周末晚间有空,会骑车带着我,去上海南区“风雨操场”(应该是现在的“宛平剧场”)的专门场地训练;

  他会游泳。是当时单位游泳池的救生员,在他的“法西斯式”教育下,我六岁就学会了游泳,小学就在上海少年游泳集训队混了整整四年,小学四年级的暑假,已经能够畅游黄浦江了;

  他会放电影。几乎每周末单位都有电影场,新片上市,很多在沪的亲戚会专门跑到我家,就等着晚上一起去看一场电影,包括新上市的样板戏电影、朝鲜电影《卖花姑娘》、罗马尼亚电影《多瑙河三角洲的警报》等等外面一票难求的电影,还不用掏钱买票。而此时的我与弟弟,惦记着的,是他放完电影后,专门提供的美味夜点心;

  他会做裁缝。常常为单位同事做全套的中山装,改革开放以后又学会了做西服,包括里面的西装小背心;后来在我的同学圈中也有影响了,有不少家长会拿着布料来叫他帮忙。完工后,他会断然回绝金钱报酬,只收取一些小礼物,而那些小礼物多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包括人家家乡的农副产品,也有人家出差时带回的特产,大多都是吃食,在物质贫瘠的时代,那对我们小朋友都是好东西;

  他会养花。我们住在四楼,家有一个很大的露台,周末他会带着我们去花园里一桶一桶提上泥土,在露台上砌造了一个近十来平米的小花园,不仅仅有各种应时的花卉,更有各式的蔬菜,甚至有葡萄。那一年,葡萄丰收,我们弄堂里几乎所有人家都分到一小篮子大大甜甜的葡萄;

  他会读书。床榻上永远有一本书,像类似《东周列国志》、《西游记》、《说岳全传》、《聊斋》、《说唐》、《水浒》、《三国演义》等等,大多是老的历史书或者神话书。由此,我们弟兄俩无聊了,也装模作样拿起他的书,慢慢养成了阅读的习惯。

  不知道他哪来这么厉害的本事,也不知道他哪来这么充沛的精力。小时候,就非常非常佩服他。虽然很怕他,因为那时自己太过调皮捣蛋,也太多惹事闯祸,乃至假若考试成绩不好,每次都少不了挨一顿爆揍。但在同学或者小朋友面前,我向来为老爸骄傲。

  忽然有一天,发现了他的脆弱,那是我考进了大学,面对我的入学通知书,他第一次在我面前流下眼泪;忽然有一天,我发现了他的柔情,那是我的单位领导第一次家访,他向领导说我身体不好,让在工作中对我予以适当的照顾;忽然有一天,我发现了他的苍老,那是那个雪天,我买了两大袋子蔬菜去他家,口气严厉地告诉他们老两口不允许再外出,免得摔坏了身子,爸爸那时就像个孩子一样唯唯诺诺;忽然有一天,我发现了他的无助,那是我母亲忽然离世,陪他去青浦扫墓,他在妈妈的坟前轻轻嘟囔着,不知道在说什么,但分明看到他渐已稀疏的白发在风中舞动,眼中盈盈似有湿润,脊背明显地佝偻了……

  今天,爸爸八十寿辰了。他不让我们像以往那样招呼很多亲戚一起来聚会,只让我与弟弟两家一起吃个饭。面对渐渐长大的孙辈,好像蛮是欣慰,也好像更多不舍,因为孙女又将启程去美国继续深造,而孙子学业尚未有成。

  酒席间,他很少说话,就专注听着我和爱人、弟弟与弟媳讲诉着彼此工作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专注听着孙子孙女学校生活中的趣事。当给他敬酒,当让他切生日蛋糕,感觉他的动作木讷了很多;当两个媳妇分别送他生日礼物,他也只喃喃说道“何必破费”。

  曾经强壮的爸爸已然远去,爸爸毕竟是老了。

  酒席散去,看着他的背影在弟弟的搀扶下慢慢离去,心中滋味蛮不好受的。我好像一直是他生命的延续,却又好像从未走进他的心底。

  在席间,我突然又想到了朱自清的《背影》。回家后,翻出他的文章,细细读了一遍又一遍,感叹复感叹,以往怎么就没有读出朱先生心中更多的滋味,可能,这就是岁月的积淀给人的启示吧。

  又忽然想到前一阵翻阅于光远先生《我心中的耀邦》一书,于先生曾给胡耀邦写的一个条幅“愿寿长八十万小时”。于老解释说,八十万小时,就是九十一年零三个多月,他的意愿是祝福耀邦能够活得更久更长。我的心愿,也是这样,希望能够再为爸爸做寿90岁、100岁。

  爸爸,愿你长寿,愿你幸福!

    3713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