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在线阅读>随笔>

红芋叶子联想随笔

晓晴分享

  立秋以来,每次去菜市街买菜或漫步,总会遇见有人在卖红芋叶子,连梗带叶,扎成一把一把的,鲜绿得让你眼馋,总是忍不住驻足凝视,不禁勾起对过去日子的回忆和购买欲。

  红芋,也叫红薯、山芋。我从小在农村长大,当然对这红芋叶子印象太深了。因为它与农村人的居家过日子密切相关,至于怎样把红芋叶子调制成食品,味道如何,除了人吃还会把它派上什么用场等,我基本上是心知肚明。但有时我还故意问小摊贩:这红芋叶子怎么个吃法啊?“叶子揣馍,梗子炒着吃,比炒空心菜还好吃呢!”摊贩不同,但回答都是相同的,好像他们是商量好的统一答案似的。

  炒着吃好懂。但“揣馍”可能不少人,尤其是现在的年轻人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就是把红芋叶子切碎,再撒点细盐搅拌一下,和进面里蒸馍。当年农村没有好面,就掺合在红芋干子面里面蒸。一般都是捏成窝窝头,这样熟得快。而且吃起来筋道,香甜可口,如果再蘸点辣椒油就着吃,更是胃口大增。于是便有了一句乡间俚语:“窝窝头蘸辣椒,越吃越添膘。”这在当时,平时吃惯了纯杂面馍,红芋叶子揣成的窝窝头算是改善伙食了。除了“揣馍”,新鲜红芋叶子还可以作为下面条和烧咸汤的配用食材,面条和汤里有了它,味道明显鲜美多了。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会吸烟的男人有时买不起烟叶,断了顿,就把晒干了的红芋叶子碾碎当烟抽,烟袋锅子里也像烟丝那样,吸起来一明一灭的闪着红火,也能过烟瘾;小孩子们竟也能从红芋叶梗子上找到乐趣:把清脆的叶梗子掐成一段一段,段与段之间都连着外边的一层薄皮,像项链似的挂在脖子或耳朵上,神气地摇头晃脑、追逐嬉笑。

  叶子的附着体——红芋藤,生命力极强。大面积麦茬红芋的栽种,把蔓藤剪成一扎长一截一截,插进土里,浇上一点水,很快下面便生出根来。然后,叶子开始随着蔓藤的延伸,一个个像伞一样地旺盛着,直到把整个黄土地覆盖得严严实实,一眼望去,满目葱茏。倘若牲畜近前大快朵颐,一饱口福,或者人们用镰刀一把把连叶带藤割掉带回家食用和喂养鸡鸭猪羊,它不仅没有因为受到“创伤”而萎缩,却反而很快又长出新的藤叶,比原来更加旺盛葳蕤。

  红芋叶子还有一种不离不弃的眷恋情结。收获红芋的季节,人们把藤蔓砍去,晒在田边地角,即使晒干枯了,再无论怎么翻腾搬运它,其叶子还是牢牢地粘在藤蔓上,像一个个依偎在母亲身边的孩子,宛如一幅天伦之乐或子女感恩行孝图。

  带着叶子的干枯藤蔓,被人们卷成团,拉回家堆垛起来,以备冬天没有青草的时候,搭配着豆秸、麦穰等其他材料喂养牛羊。每年,生产队的牲口和各家各户的羊们,并没有因为冬季缺草而掉膘,反而都吃得个个滚瓜溜圆,毛色油亮。

  垛起的干芋藤,还成了麻雀夜间栖息的“卧室”。日落西山的时候,殷虹的余晖下,麻雀们在上头叽叽喳喳、鸣唱跳跃,像似开会,一旦夜幕四合,它们便都钻进了垛里。记得经常有好事者晚上拿着手电筒去垛边“照麻雀”,此时的麻雀一见到光一动也不动,手到擒来。每人一晚上能“照”十来只,第二天它们就成了人们的盘中佳肴。因为当时在人们的心目中,它们还属于“四害”之列,所以捉麻雀的人总是心安理得。

  寒冷的冬季,也有不少人用干芋藤在室内御寒烤火的。袅袅的烟雾中飘溢出来的味道总是香甜香甜的,沁人心扉,增加了日子里的温馨。家乡农村如果说谁和人说话不怀友善的嘻笑时,就说他:“你看你,真是‘红芋秧子烤火,甜不索的脸膛子’!”被说的人也不气恼。因为谁都知道,这纯粹是一句纯洁的玩笑话。

  据有关文章介绍,红芋叶子有着“提高免疫力、止血、降糖、解毒、防治夜盲症等保健功能,经常食用,有预防便秘、保护视力的作用,还能保持皮肤细腻、延缓衰老”等诸多药用价值,怪不得现在市场上畅销不衰呢。

  过去在农村经常以主食吃的红芋叶子窝窝头,现在在城里许多饭店却成了食客们必选的“香饽饽”。尤其是从小在农村长大的人们,在品尝久违了的这种窝窝头的同时,还能悠然地回忆起当年的艰涩且充满着乐趣的岁月,尤为珍惜如今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3711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