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在线阅读>随笔>

生活随笔文章

宇锋分享

  一篇随笔文章就是要随自己的生活心情而写。接下来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生活随笔文章,欢迎阅读!

  生活随笔文章篇一

  记工分的年代,要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前。它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经历了农业初级社、高级社、人民公社、大跃进、“四清”、““””等近30年的漫长历程。经历了时代的风云变幻,也经受了人世间的竞争攀比,成为我国农村的一个时代缩影。期间,曾给多少国人留下刻骨铭心的印记,也曾给多少人留下痛苦、悲伤和心酸。我也是伴随着那个时代走过来的亲历者,脑海深处既有记工分的模糊影子,也有很深的印记,常会给我带来深深的思索。

  我出生的年代就是人民公社时期,就是“生产队、大集体”的年代,农村形成了“公社—大队—生产队”管理模式,村子是一个生产大队,再划分出几个生产小队,像我们那样的大村子,划分出了12个生产小队,也就是最小的生产单位。那时的农村早已实行了工分制,也就是集体劳动评工记分,每天早晨、上午、下午,生产队长都要安排农活,社员出工干活,到了晚上,记工员按出工时间或按劳动量给每个劳动力一一记工分,最后逐月累计,交由生产队会计核算,家家户户便可按所得的工分进行分配,分粮、分钱。不过,那时分配的收入是极低的,记得第一生产队到了年底分现金时,有一户劳动力多,全年一合算,应得99元多,生产队长征求全体社员意见,不差一元钱了,给他足起100元来,对他是一个鼓励,对社员是一种带动,对外是一种名声,听起来也好听。那个年代,全年全家挣了100元,就在近2000人口的大村出了名。原以为这家弟兄们多,不好找媳妇,这时的媒人都抢着来登门。

  那时同一生产队里的社员工分也不一样,而且不固定,而是以集体评议的方式决定每人每天应得多少工分。评议的依据,主要看每人在劳动中的长期表现和现实劳动量,其次,还要看性别、年龄、劳动能力等方面,最后,生产队长全面衡量,评定下每个社员的工分。我记忆最深的评工分方法是,男劳力最高的是6分,女劳力最高评5分,上了年纪或劳动能力弱的男劳力评5.5分,学生一般从4分到5.3分。我在初中时,就评到了全队学生最高的工分5.3分,曾引起了大多学生尤其是年龄比我大的学生的“羡慕嫉妒恨”,我评定了高工分,干活高姿态,干活热情也更高,专拣脏活累活干,有时跟男正劳力比着干。评高工分这件事使我高兴了一阵子,更重要的是记忆了半辈子。

  工分评定是那个年代衡量劳动力的劳动标准,评定好了,保持稳定,能调动社员的积极性;评定不好,造成整个生产队混乱,社员出工不出力。我那时就觉得评定工分是关系到养家糊口、衣食饱暖的大事,不是件容易的事,最难的是对“老弱病残女少”劳力的评定上,很难运作,尺度和分寸把握,评定中互相攀比,互不相让,评议中要做到绝对公平是不可能的,争吵是绝对不可避免的,有时评着评着就“流产”了,有时评议工分的时间比下地干活的时间还长,很早就收工回来开始评工分,评到半夜还评不出个“子丑寅卯”来,社员之间为评定工分争论不休,争的面红耳赤是常事,不争论成为不正常的了,严重伤害了邻里、相亲间的感情。那时,我所在的生产队算评定好的,处于相对稳定,几乎没有闹事的。而亲眼所见别的生产队,每到评工分的时候就乱套了,队长评一次就够一次,社员评一次就打一次,而且常常在生产队的场院里打群架。那时评工分的血腥味让我触目惊心,我现在仍记忆犹新。

  回忆起记工分来,我想起了当过一段临时记工员的记忆,那是在我上初中的时候,放了秋假,参加生产队的劳动,到了一天晚上,生产队在有些破旧但很宽敞的记工屋里开会,评定工分和讨论记工分的问题,大多社员都参加了会,现在忘记什么原因,我也参加了会。记得当时会议讨论得异常热烈,竞争的很激烈,互不相让,好不容易评定下了工分,又开始讨论记工分问题,让记工员公布这大半年以来的工分情况,待公布结束后,大伙议论纷纷,普遍反映记工员没别人干活多,却比别人工分高。有的竟公开提出要换记工员。有人提出让我先干着,理由是,身份是学生,不是社员,这样记得工分公平,等假期已过,也就物色好人选了,到那时再重选记工员。队长和我没出五服,他性格豪爽,听了大家的意见后,略一思量,就叫着我的乳名说,让我先干着。我那时心里也没底数,队长让干就干着吧,也就半推半就地应承下来。回家后,我就高兴地对母亲说:队里让我先当临时记工员。母亲高兴地说:“让你当,你就当吧,可能看着你有点文化。”我那时有点不解,生产队里这么多社员,为什么偏要我这个学生当记工员?后来才渐渐明白过来,可能正因为我是学生,少了些个人恩怨、私利,加之那时有文化的社员少,一时还物色不出来,我这个在读初中生,还算有点文化,才让我先当着。这不,我也就当了临时记工员。

  我当了临时记工员后,才真正感受到了工分的重要,也体谅到了社员对工分的重视,即使为了一分也争得面红耳赤,有的甚至大打出手。真是:“工分,工分,社员的命根。”社员的每一分都牵动着我的心,我也真正为全体社员记好了工分,直至干到放完秋假,虽是当的临时记工员,但那段记工分的经历让我永远忘不了。

  如今,记工分的年代已过去30多年了,农民的劳动不再需要用记工分的方式来衡量,只有那段记工分的时光,深深地留在我的记忆里。不,它已深深地印刻在乡村岁月的皱纹里。

  生活随笔文章篇二

  这个夏天,对于我来说过得好漫长、好漫长,感觉永远也没有尽头。每天孤单地一个人奔走在这个既熟悉而又陌生的大都市。在这个城市里,我寻遍了无数个大大小小的角落,都没有看到你那熟悉的身影。

  我们在2014年的夏天相识到相爱,我们都以为彼此会永远陪在对方的身边,永远不离不弃。你甚至将自己的微博名也改为“这个夏天遇到你”。我们都以为幸福的生活会长久,我们会相爱地牵手走完这一生。谁料,也许是上天妒忌我们的幸福;也许是我们命中注定会成为陌路人,面对你父母的压力,你无助地选择了放手,放弃了我们幸福而又快乐的生活;放弃了一个深爱你的男生。

  在这个漫长的夏天,我每天都无时无刻不在想你,我每天都在想你到底过得好不好?我不知道你现在还能否看到我为你写的文字,我的每一个文字都诉说对你深深的想念。

  有时候,我望着深邃的天空,心里埋怨着上天的不公,为什么要将我们两个人分开,为什么别人都可以拥有幸福的爱情和婚姻,我却要承受这般痛苦的折磨?

  既然我们不能长相厮守一生,为什么老天还要让我们在茫茫的人海中相遇?我们的相爱到底是为了再续前世未尽的缘,还是偿还前世所欠下的情债?

  这个夏天,你已不在我身边了,留下我一个人每天被无尽的思念与孤独缠绕!这个夏天,你已离我而去,任凭我再怎么呼唤,都已听不到你那熟悉的声音了!

  生活随笔文章篇三

  儿时印象最深的就是李商隐的《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首七绝情思委婉,清新流畅.诗人以眼前之景预测未来,遥想他日相聚,情致曲折,深刻的思念之情贯注其中。对这首词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特别清新,就犹如一股清泉,意象渐入脑海。而我又是特别青睐于这种清新文艺的风格,无论是简约素净的图片,还是唯美治愈系的文字都是我所偏爱的。

  但是我所偏爱的是纯天然,不加修饰的清新文艺感。因为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有很多的P图软件的诞生,同时有很多人为了营造出这种清新文艺的感觉会选择在星巴克或者是一些装修风格比较文艺,有特点的店里拍照同时加上滤镜,给人营造出一种很文艺清新的感觉,这是我所不能苟同的。

  在我的脑海中,我认为清新和文艺既可以放一起来说,又可以分开来讲,作为两个不同的词,或者说它们代表着两种不同的人。清新是给人特别舒服的感觉,就譬如女生爱穿小碎花裙子啊 ,给人一种很纯粹自然,积极阳光的感受,就如同微风拂面一般,这就是我所理解的小清新 。而讲到文艺这个词呢,高晓松说的一句话:“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你赤手空拳来到人世间,为了心中的那片海不顾一切。”这句话很文艺,很多文艺青年就爱去远方“流浪”,想去看看这个世界。但是我不能说所有文艺者都这样,但至少有绝大部分是这样的。文艺本就是文艺与艺术的结合,喜欢文字,喜欢看文艺电影的,收藏一些具有时代感的小文艺品,有时会偶尔用书信彼此间交流,这些都是文艺的人。

    1741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