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在线阅读>随笔>

等待光明随笔

木兰分享

  光明,总会平衡黑暗,所以大家愿意等待光明。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等待光明随笔,一起来看看。

  等待光明随笔篇一

  黑云笼罩着中土世界的帕兰诺平原,由魔君索伦统率的20万曽人大军,将刚多王国的首都团团围住,密密匝匝,水泄不通。王者之都的人们战战兢兢恐惧万分。当庞大的巨形异象踩着撼天动地脚步声冲过来的时候,当飞天灵曽展着巨翅利瓜俯冲下来的时候,王者之都的人们惊恐万状魂不附体!敌众我寡,力量悬殊,眼看中土世界的人类将永远被黑暗统治……

  这是《指环王之王者归来》中帕兰诺平原之战的情景。人类站在黑暗与光明的边缘,接受考验!

  王者之都的人们没有退却,他们怀着希望,等待援军到来!他们坚守岗位,毫不退缩。城门坏了,城墙塌了,他们浴血奋战,以死相拼。他们相信,人类终将团结起来,并肩作战,打败魔军。他们在黑暗中奋战,等待着光明。

  终于,罗汉国国王带着大队人马长途跋涉来了,阿拉贡与精灵莱格拉斯、矮人金利带着用圣剑招来的亡灵来了,连伊奥雯公主和霍比特人梅利都加入的战斗。大家齐心协力,杀得20万曽人大军尸横遍野四散而逃!

  人类心怀希望,终于等来了一场胜利,一声正义战胜邪恶的伟大胜利!但光明还没有真正到来!

  的确,光明还远远没有到来,因为护送魔戒的霍比特人弗罗多和山姆还在路上。只有销毁了魔戒,才能彻底打败魔君索伦,中土世界的人类才能真正走出黑暗,迎接光明。路途遥远,危机四伏,两个身材矮小霍比特人能够到达黑暗之城吗?他们势单力薄,随时都可能命丧黄泉,弗罗多和山姆能够完成任务吗?人类能最终等来光明吗?

  没有人知道答案,因为大家已和弗罗多他们失去了联系。但大家仍然心怀希望,在阿拉贡的带领下来到黑暗之门前面,向魔军挑战,想借此吸引魔君索伦的注意力,好让弗罗多和山姆进入黑暗之城。阵前,魔军假报消息,说他们已俘获弗罗多。大家悲痛万分,失去斗志。阿拉贡不相信,鼓励大家准备战斗!

  人类部队被数倍于己的魔军围在垓心,怀着微茫的希望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哪怕是身负重伤精疲力竭也不放弃。他们等待着弗罗多将魔戒销毁,等待着光明的到来!

  终于,黑暗之城的上空传来了巨响,象征着邪恶的巨眼开始变形、爆裂。岩浆喷发,城墙崩塌。魔军瞬间瓦解,兽人四处逃窜……

  影片最后,阳光明媚,到处是茵茵绿草潺潺流水,到处洋溢着快乐和幸福。人类心怀希望,在黑暗中不懈奋斗,终于等来了久违的光明!

  等待光明随笔篇二

  提起“童年”一词,映入我们脑海的是爸爸妈妈的宠爱、与小伙伴一同玩耍的快乐、可爱而幼稚的话语还有那数不胜数的玩具。童年,伴随我们的是欢声笑语;而当我翻开这本书,品读高尔基爷爷的童年时,却让我感到震撼。我从不曾想到,一位如此伟大的文学家的童年,竟是这样悲惨……

  苦难和奋斗是很多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主题。高尔基爷爷的作品,无疑是这类文学的典型代表。所不同的是,《童年》绝不是一部普通的自传体小说,高尔基通过童年阿廖莎为我们展现出19世纪末俄罗斯低层市民生活及思想的真实写照:庸俗、自私、无聊、无奈、虔诚、怀疑、亵渎和无尽的困难;以及这一切灰色当中不断闪烁的爱的火花。小说以一个孩子的独特视角来审视整个社会及人生。阿廖莎寄居的外祖父家,是一个充满仇恨,笼罩着浓厚小市民习气的家庭,这是一个令人窒息的家庭。此外,小说也展现了当时整个社会的腐败、没落而趋向灭亡的过程。小说通过“我”幼年时代痛苦生活的叙述,实际反映了作者童年时代的艰难生活以及对光明与真理的不懈追求,同时也展现了19世纪末俄国社会的广阔画卷。

  阿廖莎那虚伪无赖、残暴好赌、生活奢侈的继父;吝啬、贪婪、蛮横

  的外祖父;举止粗野、自私自利的两个舅舅对他产生恶劣的影响,生活环境十分黑暗。虽然如此,但阿廖莎的生活也不乏有光明与希望的存在,慈祥善良的外祖母、乐观纯朴的徒工小茨冈、正直的老工人格里戈里、献身科学的知识分子“好事情”……是他们赋予阿廖沙力量与支持,使他明白了真理,并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善良的人。

  读完这本书,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合上书,一人静静的想:为什么阿廖莎能在如此黑暗时的生活环境中坚强的生存呢?我想,一定是阿廖莎在逆境中生存,用坚强和勇敢的精神接受命运的考验,正是在这艰辛的磨练中,他战胜重重苦难,最终成为伟大的文学家--高尔基。

  说到这里,我想起另一位让我十分敬佩的音乐家--贝多芬。

  贝多芬一出生就开始了他与命运的抗争。父亲想开拓他的音乐天赋,总是把他当作神童一样四处炫耀。四岁的时候,父亲就让他整天坐在洋琴前,或是把他和一把提琴一起关在屋子里,用暴力迫使他学习。

  贝多芬生活道路非常坎坷,从1796年26岁时开始便已感到听觉日渐衰弱,晚年失聪,直到1801年,当他确信自己的耳疾无法医治时,才把这件事情告诉给他的朋友。但是,他对艺术的爱和对生活的爱战胜了他个人的苦痛和绝望--苦难变成了他的创作力量的源泉。在这样一个精神危机发展到顶峰的时候,贝多芬以坚强的意志克服了重重困难他开始创作他的乐观主义的《英雄交响曲》。

  如果说这位超乎时空的最富有天才的作曲家饱尝了失聪的辛酸,不如说那就是对命运的一种最无情的嘲弄;如果说贝多芬不顾失聪的痛苦,以一种超人的毅力继续保证了作品的质量,那么这就是一种鼓舞人心的、近乎令人难以置信的功绩。但是事实比想象的还要出人意料:实际上贝多芬在完全失聪的岁月里,谱写出的乐章超出了他早期作品的水准。人们认为他在晚年的岁月里创作的作品是他一生中最伟大的杰作。1827年,这位在逆境中敢于与命运斗争的英雄,在维也纳去逝,终年57岁。

  阿廖莎与贝多芬是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但他们与我们不同的是有着敢于在逆境中接受磨练的坚强与勇气,凭借着对未来光明生活的向往,他们最终成为不同于他人的伟人!

  想想自己平时知难而退的表现,我不禁感到惭愧,常常以为自己付出了很多,战胜了很多困难。但是,与高尔基相比,与贝多芬相比,我们每天做的事情又能算得了什么呢?

  《童年》这本书让我明白,风雨过后一定会有彩虹,只要坚持自己的梦想,拥有面对困难的坚强与勇气,即使在黑暗中,我们也一样可以寻找到光明!

  等待光明随笔篇三

  幼时,总是很胆小,相信鬼神;不能离开父母,哪怕是分秒,咫尺。长大后,心中满满的亲情给予我一片光明,使黑夜的精髓不再是鬼神来临的时刻,而是光明来临前夕的荡心期。

  你要是问我为什么,我要告诉你的,是因为我第一次等待光明前,母亲用那浓浓的亲情,为我逐散了那心头的阴霾。

  那一夜,窗外雷雨交加,狂风大作,黑色的夜空不时地伴着轰鸣,裂开一道道明亮的口子,好似一个龇牙裂嘴的恶魔伴着速疾的风咆哮着发出“呜呜”的声音,煞是怕人。

  我缩在妈妈的怀里,不住地颤抖,一声惊雷会更加加聚我不由自主地颤抖,我的一只小手紧紧捏着妈妈皱巴巴的衣角,另一只手则乖乖地放在妈妈温馨的大手手心里,此时的母亲是那样的伟大,那样的慈爱。

  “叮铃铃,叮铃铃”的电话铃声在这风驰电掣的夜里更增加了几分诡异神秘。

  “喂,噢———噢,那———我马上就过去。”我知道,又是哪个病人患了急症,妈妈必须去,因为在她心里的那座天秤上,永远都是往病人那边倾斜的。

  “乖女儿,妈妈马上出去一趟,一会儿就回来。”妈妈面带愧疚和焦急。

  “不”,我闪着惊恐的眼神,“我不让你去,我怕!”

  母亲抿了抿嘴,对我说:“来,孩子,我问你太阳是什么时候升起的呢?”

  “是黑夜以后。”虽然我不知道母亲问这个是什么意思,但我如实回答了。

  “对了,只有可怕的黑夜过去,才会有黎明的到来,没有黑夜,就没有黎明,它们是并存的,可你为什么喜欢白天而不喜欢黑夜呢?你要永远记住,只要把黑夜以及其它什么不幸或痛苦建立在等待美好的事物的思想上,在期待中度过黑夜,你会突然发现———别有洞天。”

  我深深地点了点头,再望向窗外时,雷雨依然,却已是大自然的另一处美———狂野之美。


等待光明随笔相关文章

1.以等待为题的散文随笔

2.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随笔

3.关于渴望光明的散文

    1528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