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在线阅读>散文欣赏>优美散文>

乌镇优美散文

学良分享

  乌镇,江南四大古镇之一,早已越过了地域的界限名声远扬了,换来的是每到周末和节假日,小城里川流不息的车辆和宾馆饭店的爆满。下面是有乌镇优美散文,欢迎参阅。

  乌镇优美散文:烟雨蒙蒙话乌镇

  喜欢水乡古镇,喜欢在江南的雨巷中,伸脚轻轻地踏在古老的青石板路上,独自漫步其间,体会那种静谧和安然。喜欢欣赏身着蓝印花布衫的窈窕女子手擎一把油纸伞,婀娜前行的清丽和柔美……这些美妙的感觉终于在07年的仲夏之际,在烟雨蒙蒙中的水乡乌镇,得以实现。

  江南的梅雨季节,濛濛细雨淅沥沥地下个不停,一层层的水雾缭绕在空气中,道路两旁的水田、树林也笼罩在烟雨中,远处的市镇若隐若现。不多的时间等待后,一座青砖的牌楼终于出现在视野里,上面赫然刻着“乌镇”两个大字。

  乌镇,一个有1300年建镇史的江南古镇。江南四大名镇之一。曾名乌墩和青墩,具有六千余年悠久历史。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称。地处浙江省嘉兴桐乡市北端,西临湖州市南浔区,北接江苏苏州吴江市,为浙江,江苏两省,嘉兴,湖州,苏州三市交界之处。十字形的内河水系将全镇划分为东南西北四个区块,当地人分别称之为“东栅、南栅、西栅、北栅。”

  手擎着花伞轻轻地走进乌镇,穿过九曲回廊的一段小径,眼前是一片视野开阔的水面,淡绿色的河水悠悠地流淌,绵绵的雨丝轻柔地滴落在水面上,泛起一圈圈地涟漪,河中央一艘古老的木船,古风犹存。那桅杆、白帆不知道经历了多少年风雨的冲刷,依然静静地停靠在那里,让人产生无尽的遐想。

  走在青石板铺成的狭窄小街上,看到两边各式各样的民居和仍住在民房中的乡民,让人有一种亲切自然的感觉。漫步于古镇绵延一里多长的石板小街上,仔细地倾听脚步在另一小巷上的回音。

  一条流水贯穿全镇,它以水为街,以岸为市,两岸房屋建筑全面向河水,形成了水乡迷人的风光。水中不时有乌篷船依呀往返;岸边店铺林立,叫卖声不绝于耳。心情莫名地安静下来,仔细地探寻这座古镇特有的神韵。

  读过矛盾的《子夜》、《春蚕》、《林家铺子》,对这位文学巨匠崇拜至极,来到了乌镇,走进茅盾故居,但见故居内部的布置简单,却散发着沈家世代书香特有静雅之气。

  穿过东侧的立志书院,那里曾经是茅盾少年读书处,和大师的雕像合影留念。当年精心收藏的一枚树叶形金色书签至今仍然安静地躺在我家写字台的下方,正面是古老的民居、小桥、流水、石板路,刻有浙江乌镇矛盾故居字样,书签的背面为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书签的正中让淳朴的店家刻上了宇儿珍藏,希望能给儿子留作永久的纪念。

  乌镇钟灵毓秀,文人荟萃,人才辈出。从一千多年前中国最早的诗文总集编选者梁昭明太子,到中国最早的镇志编撰者沈平、著名的理学家张杨园、著名藏书家鲍廷博、晚清翰林严辰、夏同善。近、现代更有政治活动家沈泽民、银行家卢学溥、新闻学前辈严独鹤、旷代清才汤国梨、农学家沈骊英、著名作家孔另境、海外华人文化界传奇大师孙木心等等都来自乌镇。

  他们从乌镇走出去,胸怀水乡的博大、聪慧,在中国和世界历史上书写了永不磨灭的浓彩重墨;也曾有无数文人墨客倾慕于乌镇之风华绝代,游学或寓居于此。如中国山水诗派开创者谢灵运、齐梁文坛领袖沈约、书画大家唐宰相裴休、江西诗派三宗之一陈与义、南宋中兴四大诗人范成大、宋太祖赵匡胤的七世孙宋孝宗、唐宋八大家之父茅坤等,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他们的名字,犹如浩瀚夜空的繁星,令人目醉神迷。正是他们,给“一样的古镇,不一样的乌镇”做了最具文化底蕴的诠释。

  濛濛细雨依旧下个不停,手中的花伞不时地打开又折起。穿过一条狭窄的小街,迈过已经磨得锃亮的门槛,来到江南百床馆。那些雕工精美、历史悠久的古床让人目不暇接。它们有的雕工精湛、风格独特,有的装饰华丽、豪华气派,无一不是江南木床中的精品。不由人不由衷地感叹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它们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的高超工艺,对艺术的感悟及对结构造型的丰富想象力。细细品味那一张张床上所加载的丰厚历史与生活内涵。或求平安、或求多嗣……当床也能被如此雕琢的时候,人一定是平和与幸福的,这就是古老中国人的心境。

  另一处江南木雕陈列馆,又名百花厅,以其木雕精美而闻名。它雕梁画栋,尤其是门楣窗棂上的人物、飞禽、走兽,通过圆雕、平雕、透雕、镂空雕等表现手法表现得出神入化。如今,它的正室偏屋内更陈列了丰富的中国古代木雕精品器件。馆内藏品丰富,可看性强,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细细品味,从中可以领略中国几千年来博大精深的木雕文化,饱览东方文明的一枝奇葩。

  徜徉在乌镇的小街上,蓝印花布,木雕竹刻,乌锦,丝棉,布鞋,篦梳,湖笔,红烧羊肉,白水鱼,姑嫂饼,熏豆茶,三珍酱鸡,杭白菊,乌镇臭豆干,乌镇定胜糕等等这些独具特色的乌镇名产更让人流连忘返。独爱那片蓝印花布的大染坊,在一匹匹高悬在空中的花布中穿行,看着它们在霏霏细雨中不停地摇曳,恍若回归到古朴、原始的年代。

  桥是江南水乡古镇不可或缺的。据说乌镇历史上桥梁最多时有120多座,真正是“百步一桥”,现存30多座。这些桥最早建于南宋,大多始建或重建于明清,有些桥还题有桥联,如通济桥:“寒树烟中,尽乌戌六朝旧地;夕阳帆外,是吴兴几点远山。”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让人感觉古老的感觉。

  站在青石板铺就的古桥上,极目远眺,那些青砖白墙的民居呈现出一派古朴、明洁、和幽静。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石板小路,古旧木屋,还有清清湖水的气息,仿佛都在提示着一种情致,一种氛围。

  据说乌镇一年中最美的季节是春天与秋天。一天中最美的时候是清晨与傍晚。清晨,河道上会漫起薄薄的雾气,仿佛梦境。傍晚,夕阳西照,游人散尽,一个生活着的乌镇会活脱脱地出现在你的眼前。

  传承千年的历史文化;淳朴秀美的水乡风景;风味独特的美食佳肴;缤纷多彩的民俗节日,深厚的人文积淀和亘古不变的生活方式使乌镇成为了东方古老文明的活化石。智慧的传承伴随脉脉书香,在这儿展现一幅迷人的历史画卷。

  这就是我眼中的乌镇,烟雨蒙蒙中的水乡古镇,它用一种与生俱来的美丽召唤着世人到此驻足,到此探寻。

  乌镇优美散文:乌镇寻梦

  初识乌镇缘于刘若英和黄磊饰演的《似水年华》,片中乌镇的那份宁静与深邃,小桥流水人家,穿水而过的一泓水泽,乌篷船摇橹载着岁月的悠闲,一切在静谧中让你拼命的回味沉淀的岁月。歌中“年华岁月,匆匆一瞥,多少岁月,轻描淡写,想你的心,百转千回,莫忘那天,你我之间。”优美的旋律无时无刻不在敲打着我的心扉,从那一刻起我便不可救药的爱上了乌镇,它也变成了我魂牵梦绕向往的梦中天堂。

  怀揣着这一份憧憬,踏上乌镇的那一刻自然变得无比兴奋与激动。当我置身于乌镇,摇曳在水中的倒影,错落有致的民宅,层叠翘飞的檐角,青檐灰瓦的江南人家,亦真亦幻中恍然如梦,似曾相识的感觉油然心头。

  缓步走进乌镇,恍若隔世。那一座座记载着岁月沧桑的古旧木屋临水而建,依桥而立,仿佛诉说着千百年来曲折的经历,更折射出一种古老不朽的文化。那些或深或浅的历史,依旧古朴的延续到今天,一切仿佛初生,找寻心里最安静的田地。

  穿过一条条曲折幽深的巷子,脚踩纤尘不染的石板小径,抚摸着精美雕花的窗棂,恍若聆听一个古老的故事。水是这里的灵魂,潺潺的溪流穿起了一个乌镇,也穿起了如歌的岁月,流水静默不语,乌篷船咿咿呀呀,划开碧绿的水面,载着人们走进乌镇。高高的桅杆还立在斑驳的船头,还承载着丝绸般华丽的梦想;素雅的印花布随风起舞,摇曳着清丽婉约的水墨江南;高生公的烧酒醇香满巷,不知饮醉了多少羁客和归人?古老的戏台上依旧说唱着世事浮沉的变迁,也演绎着才子佳人的传说,千年前的故事在这吴侬软语里枝繁叶茂,长成了高大的树,流成了清澈的河,于是,便有了这沁心的清凉,这柔雅的清唱。

  乌镇虽历经两千多年沧桑,却仍完整地保存着原有的水乡古镇的风貌格局。这些枕水人家,屋在水上漂,水从屋下流。目之所及,皆是小桥流水,粉墙黛瓦,长长的石板路,窄窄的街衢,幽幽的水巷,瘦瘦的乌篷船,远远望去,仿佛一幅流动的水墨画,树影、船影、桥影晃动在绿波里……那淡淡氤氲的水气濡湿了眼帘,我的目光仿佛也沾染了水的印迹,醉成了湿漉漉的水墨色。刻在石桥,窗棱,斑驳的檐角瓦壁,会让一个人的心彻底沉淀下来,静静地,静静地---朝看晨雾缭绕,夜听枕水潺潺,情意无限延伸,江南和煦的阳光,潺潺的流水,连同梦一般的乌镇,带你远离城市的喧嚣。

  乌镇斜风细雨中的古典小桥只想用手去摸一摸,用心去细细地体会,脚下的一片不起眼的青苔怕都经过几百年的风吹雨淋。清新悠长的石板路就像一首典雅的诗,缓缓展开来,等你的心和目光去倾听和阅读,世俗的功名利碌、红尘烦恼在此顿时云消烟散。存在心底的只有一份宁静,一份安详、一份细细悠长的岁月。

  正如《似水年华》中所言:“乌镇永远是乌镇,在这江南水乡最美的一隅……如黄昏的一帘幽梦。”这就是乌镇,安静、恬淡,任凭时光流逝,不变的是那份从容、淡定,悠悠的往事,过滤了所有的激情,留下的只有永恒的宁静……

  乌镇优美散文:乌镇,来过就不曾离开

  江南就像一个梦,轻轻的与每一个人在心中缠绵。江南梦像一种情愫,一声呼唤,一个前世的宿愿,似乎注定让我们在有生之年,来赴一场梦之约,还一次前世债。

  终于有机会荡漾在江南秀丽之中了,苏杭是我一直心驰神往的梦之天堂,自然少不了神游了一番。也许是苏杭现代气息很浓郁,少了些我江南梦中那抖落繁华后的宁静,此去江南最让我回味悠长梦绕魂牵的,是那千年古镇---乌镇。

  乌镇,昔日的江南明珠,今日江南最后的枕水人家,与其原汁原味的水乡风貌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国内外的游客。它犹如一颗绝版的古旧珍宝,在喧嚣的今天,安静地绽放着熠熠光彩。 如果说江南是我的一个梦,那么乌镇就是圆我梦的地方。

  思慕已久的乌镇,终于就在眼前了,真的到了,莫名的有种感动。

  乌镇,好美啊,到处都是美,古色古香,含蓄优雅。别致清幽的小桥,桥下潋滟的碧波,岸上低垂的杨柳,那依水而立的白墙黛瓦,温婉恬淡一切都是我想象中的摸样。我有些恍惚了,这哪里是初相识,分明就是久别重逢呀。一座座深宅老院,氤氲浓郁的历史气息,这些画面太熟悉了,不是在梦中,就是太多太多的影视剧里。置身在这些老宅其中,使人不由心生幻觉,感觉自己真的站在历史与现实交错的时空里。也难怪,在乌镇拍的影视剧实在太多了,在一进乌镇的长廊里,贴满了拍摄的剧照《红楼梦》《似水年华》《一江春水向东流》《早春二月》《子夜》《伤城之恋》《祝福》《首富》《红粉》《杜十娘》等等,举不胜举。

  乌镇,虽然没有杭州西湖的绝美,没有苏州皇家园林的气派奢华,但乌镇有着江南水乡独特的魅力,洗尽铅华后婉约的静谧。虽然现在的乌镇,来来往往游人如织,但乌镇始终是安静的,她骨子里透着安静的气质,让每一个来这里寻梦的人,都可以找到心灵的慰藉。

  乌镇除了具有江南水乡景色秀美的特点,还有很多与众不同的独特风韵。很多保存完好绝版了的古老建筑,很多原生态的江南风情,一个又一个原始的手工作坊,让人了解江南感悟江南。

  乌镇是个有故事的地方。那一块块的界碑,那已被踩踏得光滑凹陷的青石板,千百年注视着来来往往的人,也见证着乌镇的荣辱兴衰。那陈旧的每扇门,每根梁,没垛墙,都默默地讲述着乌镇的沧桑。那些外面看似很普通,而越往里越宽敞,越往里越奢华的宅院,让人感知江南官宦与富商们特有的低调奢华。精雕细刻的栋梁,细镂而神情毕现的砖雕,让人叹为观止,也让人生出无限的想象,想象着生活在这庭院深深里富贵的主人,携着如花美眷,而那些蹑手蹑脚成群的奴婢,穿行在庭院之中,该是怎样一种繁华的景象。只是,现在已人去屋空,沧桑尽显,更无从寻觅主人的去向了,只有这些霉味浓郁高大的老屋,依旧高傲俯视着来来往往的人,似乎落寞地讲述着世事无常。

  在古老的手工染坊前,一根根竹竿高挑着整匹蓝色印花棉布从天而降,真的让我震撼了。我站在兰花棉布的前面,心莫名的喜悦着,我试着把它披在我的身上。人生总有些遇见让你无从解读,看似毫无来头,却心里莫名的感到那遇见是专属自己的,就像蓝色印花棉布,感觉它的气息是如此的熟悉与亲切,似乎我们有着几世的情缘,莫不是,很久很久之前,自己也是这个美丽江南小镇上,一个普普通通清清瘦瘦的贫家女子,每天手中描绘着各种不同花的摸样,织着绵绵的舒暖,而身上也一袭这样蓝底白花的衣裙,素雅在这江南的秀美之中。不然为何,每次见到这兰花棉布,便生出一种倾心温暖的归属感。抬眼看那飘飘荡荡的蓝底白花,在高入云端的竹竿上飘荡,真像一个又个翩翩飞舞的白色蝴蝶,也像天空中一朵又一朵游走的云朵,恬淡美好而纯洁。

  走进三寸金莲馆,心似乎一下子就有沉入海底的感觉,那里一幅幅栩栩如生展示女人裹足的场面,还有那一双双精美绝伦小小绣花鞋,在感叹江南绣女美轮美奂绣工的同时,无不展示着封建制度下,女人可悲的命运。

  远远的就闻到了浓郁的酒香味,不由人不去寻访,原来是一家叫“三白酒”的作坊,古老的制作工艺,醇正香气在空中弥漫飞扬,如果是善饮者一定会迫不及待的想舀来品尝。乌镇还有很多的美食的作坊,美味传统的酱鸭,驰名中外的姑嫂饼等等。临街一家手工竹艺吸引了我的眼球,那一个又一个惟妙惟肖的工艺品,不得不叹服江南人的心灵手巧;还有那琳琅满目色彩缤纷的油纸伞,美得如诗如画让人不忍离去。

  乌镇太多让我留恋的地方,真想在那个叫“老木头”的茶楼里,一边悠闲看如画的美景,一边细品江南的香茗。只是时间总是不肯多为谁停留一秒,在我徘徊在空灵景色的时候,在我沉浸在深深想象的时候,在我踢踏在悠长悠长青石小巷的时候,乌镇,似乎在默默向我说着再见,很多的不舍,但这也许就是缘分,我们是情深缘浅的那种,我有缘与你一见,却无缘和你相伴永远。

  我曾带着梦轻轻地寻你而来,现在我将带着我的梦境轻轻的离开。我知道我对你的了解尚浅,你很多的美我还无缘一见。有时候,爱不是拥有,爱只是心中思念着她的摸样。就像我无缘与你每日耳鬓厮磨,无缘每日看着你如美丽的少女一般,在薄如轻纱的雾霭中醒来,再目送你如温婉的少妇一样,伴着迷幻的灯光,走入风情万种的梦乡。但是,我千里迢迢地寻到了你,而你也正是我想象的摸样,不,比我想象的还要婉约曼妙,这已经足够的好。无论此生是否还会有缘,有缘再与你相见,但又有什么关系呢,真的,在归去的途中。
看过乌镇优美散文的人还看了:

1.唯美散文精选

2.精美写景散文

3.江南唯美散文

4.关于荷花散文

    735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