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在线阅读>散文欣赏>散文随笔>

关于画的散文(2)

学良分享

  关于画的散文:画

  张副市长的妻子办事沉稳,胖胖的身材给人以敦厚的感觉。她对张副市长很是体贴,生活上的照顾无微不至;她对张副市长也很顺从,购置个三五十块钱的家当也得张副市长开口同意。

  张副市长不抽烟不喝酒,闲时就爱个画画。

  这天,张副市长正在家里画兴正浓呢,“得意楼”酒楼的孙老板找上门来,“哟!市长雅兴高啊,画得不错嘛,我虽是个生意人,可对画也是略懂几分呢。”一听是位“画友”,张副市长高兴了,放下架子,沏了两杯茶,与孙老板谈得很是投机。

  临走时,孙老板看着案上那幅未画完的《奔马图》说:“酒店刚好缺幅画,这张正合适,不如市长您就割爱把它卖给我吧,市场价,两万五!”

  张副市长虽然平时画画自我感觉不错,但两万五的高价还是让他吃了一惊,忙摆手说:“不行不行,我画艺不精,这画是画着玩的,你还是去正规地方买幅画挂在店里吧。”

  “市长您就别谦虚了,您看这幅画虽然还未作完,但气势不凡早就看出来了,莫非您是舍不得割爱?”

  争执不过,张副市长只好答应他三天后来取画。

  不一会儿,张副市长的妻子买菜回来了,张副市长把事情跟她说了一下。她听了,不置可否,只是说:“你前几天在市里参赛的《百竹图》。在一千多幅参赛作品中只排了六百多名。”张副市长一听,心里大吃一惊,原来那姓孙的是想找借口贿赂我哪!张副市长连忙把未完成的《奔马图》收起,再也没跟孙老板提拿画的事。

  不久,张副市长转正。

  多年后,已退休的张市长收捡老伴的遗物,一本烫金的《获奖证书》掉了出来。张市长翻开一看,“百竹图”、“一等奖”几个字映入眼帘。

  张市长顿时明白了,敦厚的妻子怕自己抵挡不了诱惑,收下不该收的钱;向来不说谎的她也“机灵”了一下,对自己说了谎……

  张市长抚摸着通红的证书,禁不住老泪纵横。

  关于画的散文:谈中国画的中国味

  中国画历经数千年的沧桑巨变发展到今天,艺术魅力依然光彩照人,使人觉得常画常新,常见常新,其根本原因就是有妙不可言的中国味。那么,什么是中国画妙不可言的中国味呢?简而言之就是‘土’。中国画是在中国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生长起来的艺术奇葩,蕴涵着中国人的信仰,智慧,哲学思想,人生感悟,审美习惯等等,等等,怎么能不土呢?!如果不土,就没有妙不可言的中国味了,没有妙不可言的中国味,自然就不是中国画了。

  现在许多国画家弃土纳洋,总想拋弃传统,另起炉灶,他们试图用西方绘画方式改造中国画,搞什么中西融合,中西合璧之类的画法,结果中不中,西不西,把中国画弄得面目全非,妙不可言的中国味荡然无存。难怪有人说:“现在的中国画就像一桌菜,都是改良的鷄,鸭,魚,肉,看相很好,吃起来味道变了,甚至还含有害人体的致癌物质,不像过去的土鸡,土鸭,土猪肉,吃起来细嫩可口,芳香醉人。”这真是一针见血,欣赏没有中国味的中国画,味同嚼蜡。

  欣赏现在的中国画几乎見不到倪瓒,石涛,朱耷,黄公望他们那样的逸品了,他们营造出来的那种高深莫测,野逸修善的意境,往往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笔墨情趣妙不可言,配上诗,书,印,更是今人望尘莫及的了。

  李可染说:“不要传统,不要生活,还说什么创新?几亿人的文明大国,五千多年的传统,这么多人的智慧创造,那么长时间的积累,这么丰厚的遗产你不要,不是最大的傻瓜么!数典忘祖,吃完奶骂娘,什么东西都是西方的好,岂不丧失了一个中国人起码的良知?!”那些弃土纳洋的国画家们读了这段话,不知有何感想?

  笔者认为,‘融合’一词不符合艺术发展规律。李桦说:“艺术的特点就是艺术的生命,艺术不发挥自己的特点就会丧失自己的生命。”如此说中国画的特点就是中国画的生命,和西画融合不是丧失自己的生命了吗?中国画是我们老祖宗创造发明的,传承了数千年,从绘画材料、笔、墨、纸、砚,到绘画理论、技巧、审美观等,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宏大的、系统的、精妙的、甚至是超前的艺术体系。中国画要革新也只能在自身的艺术体系中寻求更完美,更适合画家个性的笔墨语言。齐白石学八大山人,学吴昌硕,六十多岁以后才变法,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张大千潜心临摹石涛等古人的经典作品而后创张氏山水;李可染,黄宾虹不都是从传统中走出来的吗?‘笔墨当随时代’并不是说新时代就非得创造一种新的笔墨形式,而是说古法要有新意。当然,能创造出一种令人耳目一新的笔墨形式更好,但必须是纯中国味的,不然,就失去了创新的意义。所以,中国画革新不能向西画靠拢,更不能搞中西融合。潘天寿主张要拉开两者之间的距离,才是中国画的出路,突出本土绘画特色,越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国画的遗传基因是任何人都无法改变的!水墨经画家用毛笔在宣纸上肆意挥洒所呈现出先入为主,变幻莫测,奇妙无比的色阶效果,是世界上任何画种都无法达到的独一无二的艺术奇葩!独立于世界民族艺术之林的瑰宝!

  中国画的中国味最主要表现是笔墨线条,发挥毛笔、水、墨、宣纸、等工具灵活多变的特殊性能和画家个人感性及书法艺术功力,使中国画的线条具有千变万化的笔墨趣味,形成绝妙的韵味十足的艺术线条美。而不是像西方的传教士郎世宁那样画中国画,虽然把形象画得维妙维肖,就是缺乏中国味的线条美。他不懂中国画的中国味不仅强调高度艺术性的线条美,更强调意境美。他只会再现自然,总以为画得越像越好,在没有照相机的时代,西方绘画就充当了照相机。现在许多工笔画家也和郎世宁一样仿佛是做标本不是在搞艺术。中国画即使在没有照相机的时代不充当照相机,更何况在摄影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就更不应该充当照相机了。

  历来评价中国画的最高境界就是“化境”所谓化境,就是对画家主观能动性而言,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对传统文化的吸收消化,二是对现实生活的吸收消化。画家只有在这两者之间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也就是说,意境是作者主观之意与现实生活之境辩证统一的结果,是画的灵魂。同时又是画家的艺术修养,生活积累,道德品质,绘画技巧的总和。国画家要经过长时间,几十年的磨练,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才能把自己的心灵感悟和大自然的景物融为一体,這就是神与物化。正如石涛诗云:“吾写此纸时,心入春江水,江花随我开,江水随我起。”只有达到这种神与物化,物我两忘的境界,而这种境界不像文学作品,可以描写情节或精微的细节感动人,而是全凭画家在极为有限的画面中描绘出景物的精神气质,同时注入画家的情感,画才会成为无言的诗,哪怕是画的一草一木,也是让人百看不厌,耐人寻味,中国画的中国味就妙不可言了!否则,画得再像也只能是表面现象而已,谁又能为之动情呢?!


看过关于画的散文的人还看了:

1.关于画的散文

2.优秀散文大全

3.可以模仿的名家散文推荐

4.绘画的意义散文

上一篇:关于华山的散文

下一篇:关于怀旧的散文

732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