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在线阅读>散文欣赏>散文随笔>

有关弄堂的随笔散文欣赏阅读(2)

俊杰分享

  有关弄堂的随笔散文欣赏:弄堂美味

  上海石库门弄堂狭窄幽长,生活在这小小乾坤的居民们,日脚再尴尬,开门七件事总要安排得妥妥当当。

  早餐吃泡饭,又快又便当。吃泡饭离不开“咸小菜”,会过日脚的上海姆妈们,开动脑筋用萝卜头、西瓜皮、菜头,巧手腌制什锦酱菜,酱大头菜、酱萝卜条、酱黄瓜,一小碟一小碟依次端上台面,一碗寻常的泡饭,咸小菜一嚼,淡淡的嘴巴里又有了家常的美味。泡饭吃好,肚皮填饱,一上半日力道勿少。一道平平常常的泡饭吃得蛮有腔调,难怪人们调侃:上海人泡饭吃勿厌。

  夜幕降临,幽暗狭长的小弄堂里,“三鲜小馄饨啊”小贩的吆喝声在弄堂里响起。楼上亭子间的小窗打开,一团柔和的光影忽然泻出,从窗口吱吱呦呦吊下去竹篮一只,竹篮内空碗一只,碗内放有钞票,粮票,小贩仔细揩干净空碗,一碗香气四溢的小馄饨,冒着腾腾热气登楼而上,而小馄饨的美味也留在了夜的弄堂里。

  快过春节了,弄堂里更是热闹。邻居小宁波家的小石磨派上了大用场,家家户户按时辰排上了队,小石磨从早到晚欢快的转动着,弄堂里飘荡着糯米粉的清香。共用灶披间里更是闹猛,各种家常美味大荟萃。阿婆为了年夜饭的大暖锅,坐在煤球炉旁包蛋饺,平底镬子上,一块肥猪皮一抹,一勺蛋液一浇,轻晃镬子,圆形蛋饼初成,趁热放一勺肉糜,一折成半圆,一只金灿灿香喷喷的蛋饺,在阿婆的巧手下大功告成。而另头灶台上,炸爆鱼、百叶包、红烧肉、八宝饭、包春卷的阿姨姆妈们忙得不亦乐乎,欢声笑语中,展示了弄堂人家的厨艺,家常美味在弄堂。

  改革开放,弄堂美味飞出寻常百姓家,堂而皇之登上大酒店的台面。城隍庙湖心亭、绿波廊里的火腿小粽子,大拇指般大小裹了十三道红丝线,英国女王伊丽莎白吃过,美国总统克林顿吃过,大胡子卡斯特罗也吃过。这些精美的点心不是点心师所做,而是出自弄堂大妈的巧手。据说长期给绿波廊供货的大妈,数钱数到手抽筋啊!

  一些淡出江湖的烹饪老法师,深藏在狭长的弄堂里。开一间苍蝇小馆,一心一意整理挖掘了不少民国名人菜,比如大千子鸡,谭家鱼头,蒋氏花雕鸡,美龄甜橙蟹粉,霭龄牛肋骨,梅兰芳贵妃鸡,张爱玲鸭舌等。酒香不怕巷子深,弄堂里开发出的道道美味,除了本地客,还有从北京、广州来的食客呢,甚至连老外也按图索骥来品尝。据说还有小日本打飞的过来品尝。

  头脑活络的上海阿姨做起了私房菜,“螺蛳壳里做道场”小厢房里逼仄狭小,屋里摆设浸透着张爱玲时代老上海的风情,手摇唱机上,一张百代公司出品的黑胶木唱片缓缓转动着,金嗓子周璇的甜美歌声在屋内萦绕,绘有穿旗袍的摩登女郎的月份牌,壁上挂着泛黄的黑白老照片,一张红木八仙桌摆在中央。阿姨既是厨娘,又是服务员,一道道精美的本帮菜端上台面,就像一只花蝴蝶一样,穿梭于灶间和厅堂。食材极为讲究,而且新鲜,精心制作,热情待客,察言观色,八面玲珑,活脱脱就是一位阿庆嫂。客人们觥筹交错,尽享美味,衣香鬓影,半老徐娘风韵犹存的老板娘手持酒杯满场飞,将宴飨小酌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三毛在《撒哈拉的故事》中写道:“生命的过程,无论是阳春白雪,青菜豆腐,我都得尝尝是什么滋味,才不枉来走这么一遭啊!”品尝弄堂家常美味,如同展开了上海最鲜活、最生动的俗常生活,也很自然展开了海派文化的状貌,接地气,有范儿。

  有关弄堂的随笔散文欣赏:上海的弄堂

  王安忆说:“站在一个制高点看上海,上海的弄堂是壮观的景象。”

  《长恨歌》的第一句。

  王安忆用了整整四页来描绘上海的弄堂。正是因为她对弄堂的描写,才让我买下了这本书。

  上海的弄堂。

  弄堂之前被冠上一个定语,上海的,仿佛在默默显示出她的与众不同。

  似乎在上海的弄堂里天天都发生着很多故事,又似乎是作家都眷恋着上海的弄堂。于是,上海的弄堂就以她交错的形象和交错的情感一起植入了人们内心深处。

  上海的弄堂很绕。

  就像是迷宫般,若不是弄堂的居民,一时半会儿是走不出去的。绕虽绕,她们却是彼此相联通着,所以我打趣说,要到我家,那条路都能走。

  还不像是北京城一样的直来直去,往往是这里多一块,那里少一块,形成不规则的形状。

  这是上海弄堂表面的印象。

  但上海的弄堂是立体的,才会有各种各样的故事在上演。

  上海的弄堂很老。

  斑斑驳驳的砖块,爬满整面的爬山虎,还有墙根处绿色的青苔……上海的弄堂无时无刻不在散发出一种古老的气息,仿佛刻在上海弄堂里的,是十几年,抑或是几十年的时间。

  尤其是黄梅天,天阴冷,上海的弄堂也是阴冷。那种隐没在阴雨天绵绵细雨里的弄堂,充斥着一种潮湿的味道。

  细雨过后,屋檐在滴水,落在地上的水洼里,形成一圈一圈的涟漪;翠绿色的青苔仿佛汲取了养分,显出油光光的墨绿色。

  这时候走在上海的弄堂,不免会踩到水坑,那是时间留下的痕迹。最多在雨天抱怨几句,但也每人会特意关注弄堂的地面,也就这样过来了。

  于是上海的弄堂还是保持着原有的姿态。

  上海的弄堂很闹。

  即使是大清早,也能听见早起的人刷牙的声音,上早班的人锁门的钥匙声。等天渐渐亮起来的时候,又开始夹杂了流水声,碗筷撞击的清脆声响。“哦唷,侬哪能又用阿拉额水了啦?”被发现的人只是笑笑,说着“勿好意思,用错特了,用错特了。”上海弄堂的早晨就是这样开始的。

  中午,弄堂有难的的安静,阳光慵懒地照着,老人们大多选择午睡。时而有骑着三轮车的人摇着铃铛近来收破烂,往往也带来了为了一毛钱讨价还价的声音。

  吃完晚饭,弄堂开始渐渐多出许多人来。尤其是夏天,随处可见穿着睡衣的女人,或是挺着啤酒肚的男人。两侧人家堆出来的东西占去了过道的一部分地方,人们总是踮着脚小心地挪过去。

  隔两天还会有一两场吵架,无非是你的衣服滴水滴到我床单上了,或是我走路撞到你了。

  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事后,也都忘了吧!

  上海的弄堂蜿蜿蜒蜒占据了上海的一大部分,面积上的,还有人们印象里的。和日渐增多的高楼大厦相比,上海的弄堂显得寒酸许多。

  很多年后,人们还会惦记着高楼背后的上海最质朴的弄堂吗?

  我想,我会

猜你感兴趣:

1.关于上海弄堂的作文

2.关于江南的随笔美文

3.白落梅的优美散文

4.写景散文随笔美文推荐

5.借景抒情的精美随笔散文

上一篇:关于上海的随笔散文佳作

下一篇:关于上海田子坊的散文随笔

3065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