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独爱兰花(2)
散文独爱兰花:兰花情
岁末初冬,细雨寒风,萧杀也! 沏一杯浓浓的兰花茶,轻抿一口,细细品味,任他寒风呼啸,吾只泰然自若,翻阅手中书卷,聆听古老悠远清雅之音……
岑几何时,对“清”字有着近乎偏执的眷爱,一心恋慕清华儒雅的人儿和韵清质幽的物件。拈字于清,着性于兰,余独爱兰,爱其简单,慕其芬芳,赏其幽雅。我想,她前世定是一个秀雅婉娈的奇女子,青春年少,绮年玉貌,丽质天成,生性活泼,外表刚强,内心柔弱。她,清逸如仙,倾城倾国;她,袅袅婷婷,临水而娇;她,淡淡清清,以情而伤;她,楚楚茵茵,气质清华,出尘如莲。只怜她,至情至性,矢志不渝,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若不是那一年,看过的春光,怎么会知道,寒冷的模样;若不是那一次,艳阳的明媚,怎么会责怪,黑夜的凄凉;若不是那一场,醉过的短暂,怎么会知道,清醒的漫长;若不是一转眼,你经过身旁,怎么会明白,半生的惆怅……竹林晚风轻似梦,千丝万缕空余叹,夜来沉醉非关酒,堪笑此生复堪悲,写尽相思无人会,情到深处每自凝,对影独酌忆美酒,情去缘迁已过往! 不能回首,不敢回首,更是不堪回首。偏爱的忧心忡忡,被偏爱的都是如此有恃无恐么?可惜千百年来,她都逃不过一个“情”字,一旦爱了,忐忑惶恐卑微的心,随之而来。
兰花,一朵误入凡尘的白云,纯善温良,憧憬着但曾相见便相知,从此白首不相离的美好;向往着一间屋,一亩田,一盏茶,一卷书,和一心人平平淡淡过一辈子的温馨;梦想着撇开世间浮花浪蕊,一叶轻舟晚回棹,挽亲之手,曲巷陌上,松林竹间,梨花院里,红线结发,共逸白头的浪漫……兰之情感细腻,温柔细致,善良易伤,率真执拗,注定了她,一生情路坎坷。惜呼,痛哉! 生命中向来不缺曲折跌宕挫折,有着太多不可预知的舛错,除了清醒的把持着自己,还需有人在紧要关头提醒点拨,方能亭亭净植,香远益清。然而,她却从来都是倩影伴长行,一个人,独来独往,我行我素。不是谁都有携手越过山重水复的勇气,不是谁都有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执着,更不是谁都有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好运,真情似海深,永远不离分,谁都想要这样的剧本! 有太多的爱情,在颠沛流离世道无偿的市井生活中失去了最初的感动,最初的梦想。不管是满心期待奔赴后的遗弃,还是多年守候的落空,云开雨霁后晨曦不在,曲终人散,人走茶凉!
一帘幽梦,人生几度秋凉?我懂兰花,懂她的卓尔不凡,立身高洁,懂她的清高不自傲,孤芳不自赏,自珍自爱。走近她,需要真诚相对,由冷而暖,芳心自柔,需要以心交心,心有灵犀,知音知己。然吾之钟爱,亦有太多虚而不实之感,到底还是年轻了! 吾不懂兰,吾岑想,虽没有经过大风大浪,刻骨相思,但却是那么自然,平淡如水,细水长流,一点一滴的爱,溶入在取笑捉弄,追逐打闹之中,虽没有砰然心动的感觉,却别有温馨浪漫,这样的爱情,不亦是最完美的吗?和爱她的,对她好的,懂她的人共此一生,她的一生不亦是幸福美满吗?世上亦少了一份刻骨的离情别恋,多了一份平凡的美好幸福,又何必那么偏执?! 也许,兰本天真无邪,一生寻寻觅觅,所要的不过是最为简单纯洁的,认定了执子之手,必与子偕老,也许至情至性就亦是如此吧! 呜呼!吾欲问苍天,这红尘,有没有一种爱,可以没有伤害?有没有一种情,可以挺过风雨的摧折?有没有一种痴恋,能够缘逾沧海,逆过人情世故?有没有一种幸福,可以花好月圆,地久天长,海枯石烂?呵呵,哑然失笑,千年事,不是相思,便是相忘,青衫一缕梦一场,总也逃不过相忘红尘的无奈,更何况世情大多善花开结怨果!
人不染红尘,红尘自染人,这世间多少清心璞玉,冰颜若水的善男信女,终还是走不出人面挑花,物是人非的惆怅,逃不离烟花易冷,人事易分的结局,沉沦于只如初见的臆想,自欺欺人,不肯自拔。有多少人阴差阳错的走到一起,还有多少人因为无奈而分离?得不到的永远惦念,失去了终身作怀念。最伤不是爱了又失去,最伤是想爱却不能爱,不能爱却已爱过了,爱过了却已又失去,失去了又不能忘记! 奈何心动既是错? ……但无论怎样,她们曾经相识相知过!五百次的回眸才换来今生的一次擦肩,那时懵憧一瞥,宛如惊鸿一般长存于心。轻叹一声,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兰,亦清,亦静,亦决绝,意冷心苍,宁为此生兰折玉碎。朝花夕拾,不记流年,停在时间的起点切切等侯,不管情路如何曲折,如何跌宕,惟愿初心不失。
散文独爱兰花:独爱君子兰
空闲之余,漫步于大院花圃周围。花圃里,百花争艳,姹紫嫣红,顿感心旷神怡。在现实中,家家户户为了装点生活,打扮时尚,都在院落里、客厅内、阳台上放几盆花儿。但各人的心境和理解不同,对花儿的爱好和情感也不同,由此,品种也不一样。古来文人骚客养花赞花惜花者屡屡,同时常常把花与人之秉赋性情联系起来,或象征,或赞誉,或自励。儒学大师周濂溪爱莲,誉莲为“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陶渊明喜菊,概出菊的五处美德“圆花高悬,准天极也;纯黄不染,后土色也。”就现代文人,如周作人、梁实秋等也都和花有着难解的缘渊。可见,养花之劳,原为雅意,是可想而知的。
我不能和上列之贤俊相比较。但不知因何,对这娇艳之物有了一种深深的眷求。其实,就花而言,非但富贵者爱之,贫贱者也爱之,文墨之人可用美词加以粉饰和描模,普通人只可持朴素之心会领其意,但“人人有爱美之心”却是共性。千花百卉以各自不同的样态、色泽与芬芳点缀着人们的生活。桃花冶艳、梨花素淡、蔷薇俏丽、水仙清香、紫罗兰羞涩、牡丹富贵、荷花高洁等都在不同的花季,以不同的形态特色,以不同的芳香被人们喜爱、娇宠,乐此不疲地欣赏。
在这些花中,我最偏爱的就是君子兰。一棵小小的君子兰,只要把她植根于泥土中,培植于花盆里,无需多少养分,只需清清的淡水,她就能长得叶片繁茂,圆润青纹。就是你因工作繁忙,忘记对她的浇灌,她仍然不气馁,不低头,不弯腰,生机盎然地生长着。如若论高俊鲜美,君子兰不如牡丹、芙蓉花儿;如若论枝叶繁茂,君子兰不如芦荟和水仙花儿。但君子兰长有对称的叶片儿,似一对情人含情脉脉。齐刷刷、一排排,紧紧地凝聚在一起,从不分离。君子兰这种生长奇特,无怪宋代兰花专家王贵学曾赞道“世称三友:竹有节而无花,梅有花而无叶,唯兰独并有之”,真正是香、花、叶三美俱全。
君子兰的花期不多,一般每年最多开两次,大部分的都是开一次。君子兰与其他花儿不争春,每到春季来临,百花盛开时,君子兰才默默地为人们奉献着绿意。这才抖擞着精神,慢慢地扬起花蕾,向人们吐露着芬芳。兰花花形别致,色彩丰富,它的花朵尤如蝶儿展翅欲飞,润泽透明,冰清玉洁,清香四溢,沁人心脾,着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古人有很多赞美兰花的诗“绿叶青葱傍石栽,孤根不与众花开。”展现了她的孤傲与众不同的个性。
多年来,君子兰作为人们审美鉴赏中的崇高对象,观照所得,思虑所积,久而久之,就成为一种概念。这种概念形之于语言文字,就成为词。在历史长河中,人们出于对兰的亲近和崇敬,创造了许多美好的词语,来表达周围美好的事物。兰言——心意相投的言论;兰交——喻志同道合之人;兰襟——以衣襟喻挚友;兰友——良友;金兰——情投意合,进而结为异生兄弟或姐妹,称结金兰……
古人养兰,大多是用于寄托自已的志向,或者表达一种人生哲学。孔夫子把兰誉之为香国的王者,屈原也曾用兰来比作贤人美士;而郑板桥爱兰,至死不渝,更为人所称道。到今天,人们的珍爱,乃至敬重君子兰,是因为兰的孤芳、兰的飘逸、兰的清韵、兰的灵性,是谦谦君子的象征。欣赏她那主根、花茎、蕊柱,一以贯之,垂老而不改其正直,展叶喷华的美姿,能摒弃一切琐碎与繁复,令人凡俗之气荡然无存,正是这耐人寻味的魅力,使人有一种深刻而又质朴的东西悄悄渗透心灵之中,顿时感觉到做人要朴实无华。
我爱君子兰,不仅仅是喜欢兰花的清香,而是从兰花身上找到了一种高贵的品质。你看,兰花并不起眼,但它却把幽香奉献给了人们,而当你注意到它时,那股幽香又悄悄而去,它从来不刻意炫耀自己,而是默默地奉献自己,这不正像现实生活中的那些佼佼者吗?在我们身边,有许多人像兰花一样默默地奉献着自己,像勤劳的教师、普通的农民,企业的工人,他们的职业非常普通,可是他们却在这平凡的岗位上干着不平凡的事,朴实无华。这不正是兰花精神的写照吗?
看过散文独爱兰花的人还看了:
2.关于兰花的散文
3.有关兰花的散文
4.兰花优美散文
5.散文独爱兰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