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家乡热爱散文(2)
对家乡热爱散文:故乡的田野
田野,在农村人眼里是耕种的地方,在诗人眼里是灵感的港湾,在我眼里却是一方故乡的乐土……
一座高山脚下,一抓一簇金黄,农民们一个个拿着镰刀在一人多高的玉米地里砍来砍去,只看得见玉米随风摆动的身子,分辨不出谁是谁了。有的农民在稻田里收割稻草哩!稻草光溜溜的,手猛地一抓,抓了个空儿,那稻草动了动身子,似乎在嘲笑他们的无能。好一阵子,大家都累得热汗直流了,瑟瑟秋风拂过农民黑黝黝的脸庞,顿时大家的脸上都是满意的笑。
坐在高高的田埂上,看着夕阳的红晕缓缓收敛,农民挑着一担水,里面的红色的太阳摇摇晃晃。这时要是有人跟他擦身而过,也难免会洒得一身水。旁边的菜花开得烂漫,几只蝴蝶围绕,一大群孩子在菜花从中追逐打闹,偶尔爆发出一阵阵欢乐的大笑,给黄昏的晚霞增添了几分生机,不禁吟起“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田野里住着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他家后院有一个牛栏,栏中生活着各个品种的牛。他每天早出晚归,拿着一根长长的皮鞭,赶着牛群,还哼着小曲。老人总是跟在牛群的后头,而前面的牛则大摇大摆地走路。小牛犊总是老实地跟着老牛,还目不转睛地盯着老牛的尾巴。田野上,牛群尽情地吃着鲜嫩的草。它们总是分散着,似乎每头牛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领地。没过一会儿,一大片草地都变得干干净净了。
这里的空气是那么新鲜,棉田一片白茫茫,棉花有点已经裂开,像雪一样白,有的含苞欲放,铜铃般的棉桃缀在棉杆上,左右摇摆,棉叶交错,不时发出索索的细语声。我再往前走,一片金灿灿的稻谷,随着微风荡起金色的波浪。挺拔的玉米怀抱着一个个金娃娃,在向我们微笑。
夕阳西下,我和奶奶依依不舍的告别了丰收的田野,告别了故乡的亲人。一路上我还不时的回头遥望。啊,秋天的田野真美呀!你是一幅七彩的画卷,点缀着我们的生活。
田野的风光无限仿佛是一幅美丽的风景画,一张会动的写意,永远无法忘记。
对家乡热爱散文:我热爱的故乡
也许我们的故乡没有夏多布里昂的贡堡那么迷人,也没有鲁迅先生的海边故乡那些奇事,但在我们自己心中,自己热恋的故乡是独一无二,值得回味的。因为在那里,有自己儿时蹒跚成长的足迹,有少年时甜蜜辛酸的梦想,有青年时节离家的种种不舍,更有漂泊后偶尔返家时涌上心头的疏离感和近乡情怯。在深夜无眠的日子里,那些回忆,常常跳出来,扰得我心神不宁,我细细回味,常常神飞天外,我知道,我遇见了乡愁。
我的故乡在长江中游一望无垠的平原乡村,那里春花秋月,夏荷冬雪,四季分明,极其爽利。春天,乡间小道两旁青草滋蔓,宛如无涯愁绪,不知名的小花娇艳可人,到处沁芳吐露。片片金黄色的油菜花恣意盛开,香气袭人的紫云英在田间怒放,象无数迷你小手一样漫无边际地随风摇摆。更有深紫和浅紫间杂交错的豌豆花,散发着馥郁的浓香,清新甜美,令人迷醉。夏天天气炎热,骄阳似火,热浪侵袭,树木中隐藏的知了一声声诉说着烦热。秋天,金风送爽,稻谷成熟,到处弥漫着熟透的瓜果香,农人们个个满怀丰收的喜悦。棉花地里开出一朵朵洁白的花,闪耀摇晃在棉梗枝杈之间,就象是它们彼此在玩捉迷藏一样,让人不禁产生去地里捧住那些胖胖的小花朵的冲动。冬天,枯藤老树凋零,草黄花谢,大雪茫茫的时节,一切都掩映在深切的安静之中。
大多数人,在我看来,都秉持一种偏见,那就是“平”好象便寓意平凡与平庸,心里深处都暗暗觉得应该“看山不喜平”, 觉得惟其如此方显得自己象个人物,有些见识。平原确也似乎难以成为文学大家奇幻灵感创作之源,文学史上留给世人对于湖区、山区的记忆似乎更为深刻。这往往使得在蛮荒之地走出或偶尔驻足的大师,在他们回头凝望以至于胸中激情涌动之时,发出的感慨仿佛更神秘玄奥,更接近天籁神祗,更野性和富于自然魅力。就如梭罗对瓦尔登湖的记忆、沈从文对故乡凤凰的记忆一样。
事实上呢,如果你在平原水乡留连时,仅仅满足于看眼前风景,自然觉得平淡乏味,如果不看得深些,想得远些,仅靠目力所及之处,真会觉得处处平坦,无聊无趣,连那份平静,也让人觉得心有不甘呢!所以,在平原,你必须要运用更多头脑,更多想象,有“横看成岭侧成峰”的胸襟,从不同的角度和高度,用不同的眼光和心境去欣赏周遭。正如你在平原看到村庄会觉得平淡无奇,但假如你乘飞机时从高高的天空俯瞰下去时,你定会惊讶地发现,那些坐落在原野上的村庄,象是些散落在大地上的五彩珠石,有的成团,有的成条,有的独立,有的聚合,乍看似无序分布,细品则发现它们的组合那么耐人寻味,仿佛和谐动听的纯音乐,静静地向你念叨千年来人世沧桑的变迁。更重要的是,你若在这里生活过,成长过,体验过那种无与伦比的喜悦,相信我,你也一定会和我一样终身难忘的。
我最喜欢家乡夏天的晚上,月亮升起来了,一排排高大的杨树在村中小路上投下巨大的魅影,苎麻林或是别的桑树丛什么的,白天密匝匝的,碧绿喜人,在夜里却显得黑黢黢的,有些疹人。家禽家畜都安静地呆着,偶尔发出一两声咯咯声,纺织娘和蝉鸣声此起彼伏,仿佛在进行月夜问答。小孩子躺在竹凉床上纳凉,听老奶奶摇着破蒲扇絮叨,少年男孩们聚在一起说笑打闹,年轻的女孩子有的躲在闺中忍受闷热,有的摇着扇儿去串门,不时发出咯咯的笑声,羞涩的女孩子就偷偷地捂着嘴笑。
那时,湾子里最爱说书吹牛摆龙门阵的老头身边有时会三三两两围上些毛小子和大丫头,羡慕地看着他端个破茶杯,摇头晃脑地谈古论今,谈天说地。那时节,颇有一番“兴来举杯,邀明月作陪;诲人不倦,岂堪醉后夸”的意思呢!
我也喜欢记忆中家乡的年味。进入腊月里,家家户户都闲下来准备过年,平日里不舍得玩耍休闲的妇女,会在这时到处转悠串门来往,嘴里嗑着瓜子花生什么的;男人或是打打小牌,或是喝几口酒,心里算计一年到头收成如何。进入到除夕前几天,便开始置办节日物什,买的买,做的做,大鱼大肉纷纷往家里搬,还有海带啊、笋衣啊、大人孩子的新衣,当然各种时令年货什么的,都要置办齐全;那些传统年节小吃,象是麻叶子、玉娜片、油饺子、老豆腐,就各家自己做,都暗暗比拼谁家的手艺高,能博得孩子和乡邻的称赞。年饭自然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顿饭,那时家里人口最齐全,老大还没有嫁娶单过,一顿饭自然是其乐融融,以至于到现在想起来,除了快乐的感觉就没有其它。年饭吃罢,大人们忙着刷洗锅碗,准备年度除夕大事——开卤锅,这也是我们那一带的传统风俗,我们小孩则忙着洗头洗澡,因为正月里头三天不能洗头洗澡呢!
我是那么地热爱我的家乡,及长就学,读到“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时,我就会想起我的邻居万婆婆;读到“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时,我会想到家里待客时杀鸡煮鱼时飘出的香气;读到“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时,那村头树篱在月光照耀下显出的斑斓花影就会跳到我的眼前;读到“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时,就会想起自己冬天离家上学时回望村口的心情,还有“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还有“草长茑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多少浮想联翩,袭上心头!
三十年来,在中国这片苍茫大地上,许多村庄已然消失,还有更多村庄濒临毁灭。那些污染大自然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改变了我的世界,改变了我的村庄,改变了人们的心境。现在,与其说是我在与人分享我那心底深处的故乡情,向人絮叨我那魂牵梦萦的故乡恋,毋宁说是因为我心痛旧日村庄的没落,所以要用文字记下我午夜梦徊的故乡,那童真无限的欢乐,那田园诗般的过去。
看过对家乡热爱散文的人还看了:
1.对家乡热爱散文
2.热爱家乡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