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在线阅读>文章阅读>亲情文章>

我的父亲母亲文章

淑贤分享

  爱是一种付出,无需言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无不透露着父亲和母亲的爱意。下面就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我的父亲母亲文章,送给天下所有的父亲和母亲。

  我的父亲母亲文章篇1:我的父亲母亲

  我今年60岁了,还是个感情很脆弱的男人。虽然我很少有掉眼泪的时候,但是一提到我的父亲母亲,我的眼泪就止不住的流了下来。

  听我父亲告诉我,我家祖籍是“蓝田社八甲”,那是祖辈传下来的关里的一个地名,因为我的祖辈是用扁担挑着两个儿子闯关东,来到锦州城北的温滴楼乡安家落户的。因此,当地有“东包家”和“西包家”一说。

  我的爷爷有五个孩子,四个大的都是女儿,快40了才有我父亲。女孩子大了就要出嫁,我四个姑姑都相继离开了家。家里没有劳动力,于是在我父亲11岁时,就把当时17岁的我母亲娶了过来,给家里干活。我父亲算是最典型的小女婿。

  我姥爷眼光长远,坚持劝我爷爷,让我父亲去读书。那时父亲也是贪玩,经常拿着书包说是上学,半路上就约会小伙伴上山,不是打鸟,就是捉野鸡、逮野兔子去了。好在我大舅和我父亲在一个学校念书,他看我父亲没去上学,就告诉我姥爷。我姥爷就和我爷爷一起狠狠地说我父亲,这样才使我父亲慢慢地收下心来去读书。

  我父亲很聪明,把心思用在学习上,就是学习的尖子。初中一毕业就考上了国立高中。去城里报到时,怪我在城里住的三姑父把一高和二高两个学校名弄混了,应当去一高,结果去了二高,再回头去一高,晚了不到两个小时,学校就说啥也不录取了。大家说说,那时候怎么就那么讲信用呢。报到去晚了两个时辰,学校就不收了。就这样第一年父亲遗憾的没有去上国高。

  坏事变好事。很庆幸,我父亲第二年报考的二高是师范专业,而一高培养的都是农业技术员,早一年毕业还得回农村工作。我父亲毕业时正赶上新中国建设和抗美援朝,许多毕业生都参军跨过鸭绿江去朝鲜参战了。我父亲因学习好,国内建设需要人才,就被留校搞基本建设,后来被调去负责新建工厂。我母亲和爷爷奶奶也先后随父亲来到锦州市里定居了。

  我父亲在二高学的是数学专业,从未学过土木建筑。但是他能在实践中摸索,靠自学成才,从建筑校舍到新建工厂,从门外汉到技术员,他成为新中国的第一批建筑工程师。他所建的辽宁高频瓷件厂,是从一片荒地上拔地而起的。大到厂房、办公室,小到围墙等,都是我父亲自己动手设计、自己组织施工并自己检查验收的。他每天都和图纸、水泥、砖瓦石块打交道。在我的记忆中,好象父亲没有歇过星期天,经常晚饭后还把饭桌放在炕上画图纸。

  经我父亲手先后购买的建筑材料价值有上亿元,经我父亲前后雇用的建筑队有十几个,可是我们家的房顶漏雨,我父亲还是自己去商店买水泥,自己去房顶上抹灰。单位的东西,他连一个洋钉都不曾往家拿过。我父亲说他单位的我肖叔是仓库保管员,夜里一个人值班,一仓库的白糖,他就是一口不沾,喝的还是白开水。那时的人们真有这样的觉悟。

  父亲后来晋升为高级工程师,退休后又到建筑设计院干了10年老本行。回家后还是天天读书看报,特别关心国内外大事。我们做儿女的都劝他别操那份心了。可是我父亲却说:“作为一个中国人就要为国家的事情着想,成天只顾着自己的小家,大家和国家谁去管呀。到哪说哪,该咋咋的。”

  “到哪说哪,该咋咋的”是我父亲的口头禅,也是让我们学会做人的最起码的道理。我父亲所说的哪就是国家的哪,父亲所说的咋就是做人的咋,这就是重事业的老共产党员给我们儿女传下来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我的心目中,我最崇拜的伟人不是别人,而是我的母亲。

  我母亲虽然没有文化,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但是她曾经多次叮嘱我:“飞不高,摔不重。”“当多大的官,喊多大的冤。”“吃冷饭、花脏钱,早晚是病。”这已经成为我人生的座右铭,一辈子都牢记在心。

  我母亲的最大优点是孝敬老人。我母亲对我爷爷奶奶的孝敬被街坊邻居传为佳话。她把孝顺双方老人看作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她经常对我说:“‘老猫房上睡,一辈传一辈’。你姥和你姥爷就是特别孝敬他父母的。”也正是有母亲的言传身教,才有我把孝顺父母看作是人生的头等大事,这也是老辈人说的善有善报的应验。事实真是这样,如果我父母对我爷奶不孝,我也不会这样孝敬我父母的。因为大家都知道这样一个故事:当一位母亲要扔掉一直虐待公婆的一只破瓢时,她儿子说:“别扔呀,留着我将来给你盛饭用你。”所以,我对逆子恨不起来,因为那一定有他父母就是忤逆的根由,才会出现恶有恶报的后果。

  我母亲的最大特点是正直善良。因为我母亲的善良是远近闻名的。1963年困难时期,我们都吃不饱饭,我母亲还拿出净面大饼子给我的那位没有亲妈的同学吃,到现在我的同学还逢人就讲我妈就是他的亲妈。邻居家谁有啥困难,我母亲都主动去帮着解决。

  我母亲的一生性格是心平气和。从我记事到我母亲去世,我从来没有听过我母亲有过高7度的说话声,更别说有8度高音和任何人吵吵的时候了。我母亲说话总是那么轻声慢语,给人一种十分亲近的暖意。

  我母亲的一生表现是勤劳肯干。我母亲一小失去亲妈,啥事都靠自己动手去做,养成了爱劳动的习惯。不仅家里活能干,大地活也样样都能干,快70岁了,还迈着小脚在街道看车子。

  我母亲对我更是疼爱有加,我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挨母亲的打,还是在我母亲去世前,躺在病床上,伸出右手拍在我的脸上,告诉我:“你无论如何不能亏待你的妻子。”这也是我母亲给我留下的最后遗训。

  从我母亲身上,我学到的正是她孝敬老人、正直善良、心平气和、勤劳肯干的优秀品德,这些也正是我有幸福生活的根本原因。

  文字再多也难以表达我对母亲的爱,就让我把这千言万语汇成诗,来抒发我对母亲的无尽思念吧:

  亲爱的妈妈,

  您虽然长眠地下,

  还仿佛仍在辛勤奔波,

  经受风吹雨打。

  夏日汗湿衫,

  冬天脚冻麻。

  您的操劳一生为了我,

  让儿回首往事情感交加。

  亲爱的妈妈,

  您为了咱这一家,

  付出了全部心血汗水,

  事事应接不暇。

  养儿身受苦,

  育子力疲乏。

  您用甘甜乳汁哺育我,

  让儿身强体胖壮似铁塔。

  亲爱的妈妈,

  您多么崇高伟大,

  想当年经济条件不好,

  是您贫寒不怕,

  白天去上班,

  夜里缝衣袜。

  您靠勤俭持家养育我,

  让儿饮食穿戴样样都不差。

  亲爱的妈妈,

  您可知邻居都夸:

  “包大妈为人善良仁义,

  处事品德可佳。

  儿女都出息,

  人家有办法。”

  您以贤良美德影响我,

  让儿一身正气朴实无华。

  亲爱的妈妈,

  您对儿关爱有加,

  不论我上学还是上班,

  您都放心不下。

  知冷又问热,

  时时都牵挂。

  您将慈母之爱赋予我,

  让儿无限感激眼含泪花。

  亲爱的妈妈,

  你帮儿立业成家。

  看如今儿女个个努力,

  可谓飞黄腾达。

  我们都过得很好,

  您就安息吧。

  您把全部心血给了我,

  让儿今生今世难以报答。

  我的父亲母亲在世时,我尽到了自己的孝心,可以说是无愧无悔。想当初,我17岁上班到结婚前,工资一分不留全交给我父母,连在外地施工时用的牙膏都是父母为我买现成的。同学的妈妈劝我长点心眼,留点私房钱。我回家就把这话一五一十都告诉了我母亲。母亲对我说:“你别听她的,她是有心想让你给她当姑爷。”

  尽管我也清楚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但是如果能用我的生命去换回我父亲母亲的生命,我是义无反顾,在所不辞的。

  我的父亲母亲文章篇2:我的父亲母亲

  父母均是耄耋之年的人了。而我现在,竟也不能陪伴在其左右。今天提起笔来,就想写写他们的故事。

  父亲年近九十,身体也还算硬朗。只是血糖偏高,而正是因为受这一点的困扰,父亲的耳朵不是很好。每次回老家,总是要对着父亲的耳朵大声叫上几句话,父亲再辨认一会儿,才能认出我这个儿子。其实与父亲一年也就见上两三次面,而每次见面也无非就是带他老人家出去洗个澡,吃个饭。但是,父亲每次都表现的很满足。而这种父子情,对于我来说,是何等的珍贵,却也带着些许无奈。

  出生于解放前的父亲,可谓是伴随着共和国的成长一路走来。父亲当过兵,为了共和国的安宁,父亲曾在福州海防前哨站岗巡逻。而让我感受最大的,则是他为子女辛勤操劳的一生。父亲到了八十岁时,才逐渐放下手中的劳作。

  父亲一生简朴,向来与烟酒无缘。在我的印象里,父亲总是穿着我们换下来的旧衣服。然而,他对我们的要求却是十分严格,甚至是严厉的。以至于我们从小,对父亲都有一种畏惧感。记得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做《父亲的一巴掌》。现在想想,那就是爱的一巴掌吧。后来这篇文章还被收录到了一本课外书中,想来,那本书的编辑也希望更多的人去理解“父亲的一巴掌”吧。渐渐的,我们都长大了,父亲也似乎不那么严厉了,我们开始更多的接触父亲,亲近父亲。原来,父爱是这么的博大和宽广,又是那么的温暖与慈祥。在我的印象中,“付出”就是父亲的标签吧。

  父爱就像是一座山,给予孩子们希望:父爱就像一面旗,指引着孩子们的方向:父爱就像一棵树,为孩子们遮蔽着风雨。

  谈到与父亲之间的遗憾,那就是我曾经许诺父亲,带他到上海的虹口,带他去福建的福州,也就是他曾经当过兵的地方。父亲嘴里常常念叨着,然而却因为我的种种原因也可以说是借口,至今没有实现。哦,对了,我曾经还答应过父亲替他联络到几个之前的战友,后来,也是因为种种原因,这件事就不了了之了。也许,这恐怕是我这辈子对父亲最大的愧疚吧。

  母亲比父亲小上几岁,出生于书香世家。外祖父是乡里的文化人,却因为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只把二舅和四姨供到了大学,当然,他们没有辜负家人的期望,都成了名校毕业的高材生。母亲就似乎没有那么幸运了,12岁时才进入小学。然而母亲却仅仅用了四年时间就完成了五年级的课程。后来,有了一个参加民办老师考试的机会,外祖父就陪着母亲步行十余里去参加。考试结束后,主考官就对外祖父说:“老爷子,可以回家了,您的女儿考上啦。”母亲没有仔细给我描绘过的当时的心情。但是,从她每次讲起这句话时的语气和表情就能体会到她当时的兴奋与喜悦。之后,母亲便被分配到一所学校,教授一年级课程。后来,母亲又被分配到一所师范学校进修了两年。这也是在她记忆里,很快乐两年吧。母亲一生从教三十余年,培养了几代学生,如今又做起了父亲的专职保姆,每天照顾父亲的饮食起居。

  母亲热衷于公益事业,即使现在已经八十多岁了,还仍然坚持每天去村头的大云寺(我们当地的文化广场)做义务的管理员。活动中心的荣誉碑上,经常可以看到父母亲的名字。

  母亲身体尚好,这个年龄还骑着自行车到处乱跑。有一次,一大清早骑车,被路边的石子绊倒,幸好没有伤到。但是,我们子女还是批评了她。让她慢一点,更不要在单手骑车。她老人家却淡定的回了一句“没事,有菩萨保佑呢。”不过,之后她还是听从了我们的意见,之后骑车便小心多了。

  母亲与我们的之间的联系也许就是电话吧。每天晚饭后,母亲最大的奢望就是听到家里的电话铃声响起。因为,在她心里,那是来自儿女的声音。父亲常常告诉我们,每一次电话声响,母亲都会立刻放下手中的活儿,像个孩子一样跑过去接电话。其实,每次通话的内容都不外乎家长里短,电话的最后,母亲也不忘说“过两天不忙了,就再打过来。”冷冷的电话线,传递的却是暖暖的亲情。记得曾经有人说过“父母在的地方,是家;父母离开了,那里便也只能称作故乡了。

  龙应台对于父亲,写的是长长的《目送》,朱自清对于父亲,写出了暖暖的《背影》。而我,不想有太多的修饰和比喻。既然是写我的父亲母亲,那就便叫做《我的父亲母亲》吧。在母亲节即将到来的时候,谨以此文献给全天下的父母,祝天下所有的父母身体健康。

  我的父亲母亲文章篇3:我的父亲母亲

  父亲和母亲都是庄稼汉,这一辈子恐怕也只有种庄稼的命了,但我却跟他们很亲密,准确地说,是我爱他们,爱我们一家人。

  我曾向母亲许诺过,如果某天我有了钱,一定亲自开上宝马,然后带上我们全家去兜风,让她们让上我买的新房子,把我赚的钱拿来给她们享受生活,想像得多么美好啊!而如今,我却颓丧成这样,不要说将来,就说现在吧,我学习不怎么好,长相也不怎么好,睡觉还有一个毛病——打鼾,这个毛病让我愧对寝室里的室友,天天打扰她们睡觉,想起来觉得怪不好意思的。

  而父亲,我从未对他许诺过什么。父亲的话不多,只十分卖力地干他的活儿,父亲是一个憨厚老实的人,身材并不太高,相貌平平,说起父亲憨厚,不用我一一介绍,只要走到村里随便问一下,我担保那人会笑咪咪地说我父亲怎样憨厚了。

  母亲则要比父亲矮得多,连我都比她高出一个头。母亲长得很美,反正在我眼里她永远是最漂亮的,母亲的名字也很美,姓罗,名玉秀,一想起母亲的名字,我的心都感到十分舒服,母亲比父亲口语强,会与别人交流,直肠子,有话就说,父亲虽然憨厚,但有事却不向母亲“坦白”。

  一次,我们全家去了大姨家做客,早上去的,结果到了下午,父亲匆忙找到在玩的我,对我说:“你妈妈正在与其他客人打牌,我要先回去看门了,你待会儿再告诉你妈妈。”我点点头,然后又去玩了,到了吃晚餐的时间,满桌人都到了,唯独少了我爸,母亲便问我:“雪荣,你爸呢?”我突然想了起来,便对她说:“妈,爸说他回家看门了,让我们俩先在这儿,他先回去了。”母亲听完有点生气地看着我说:“你刚才怎么不跟我说呢?”我回答:“爸说了,您在打牌,让我待会儿再告诉您。”这时,一桌人都很惊讶地望着我的母亲,母亲一下沉默了,有人半开玩笑半认真的说:黄成哥(黄成是我父亲的名字)对你多好啊!为了不影响你玩,自己却一个人先回去了……我母亲没再做声。

  不仅仅这一次,这样的事我和母亲已经司空见惯了。

  还有一次,我爸去小姨家了,我们在奶奶家玩,待回家时见大门外的墙上用废石膏写的“我去雪荣小姨家”几个字时,令我和母亲哭笑不得。

  我的父亲也帮别人做临时工,帮石灰厂扛包,烧窑……看他这么劳累,我和母亲都劝他不要去,为了贴补家用,他还是坚持去了。一次,我看他帮别人扛完包后,从头到脚都是石灰渣,而且手臂上还有一处伤疤,血还没有全干,我的心好痛。终于,父亲的肝炎使他病倒了,这次他却没再反对我和母亲的劝告,在家中休养。可是那些石灰厂的老板却天天给父亲打电话,母亲急了,硬是挂了电话,她不想让父亲知道。

  然而,父亲也从来不对母亲说“我爱你”,他只知道这个女人是他一辈子的依靠。如今这个女人,我的母亲为他生下了我和我的弟弟,他还能说什么呢?他懂得爱一个人是要以实际行动去爱的,不是那个誓言,那些承诺,那些甜言蜜语。所以他格外地爱我们,甚至于母亲认为他太溺爱我们了,每当我和弟弟跟父亲上街,不必哼一声,父亲也会买许多东西来满足我和弟弟,上学放学无论多忙,他都是要去接送的,母亲经常批评他,说:“瞧你平时都把孩子惯成什么样了,以后可得注意了……”父亲面对这些批评常付之一笑,然后便是“溺性不改”。连母亲也拿他没办法。

  谈起父母对我的爱,便让我想到了几年前,我因母亲帮我挖耳屎时,看到我耳朵里长了个东西,让父亲带我去看,医生检查说是耳膜内陷,我吓了一跳,因我的鼻炎,医生顺便又带我去检查鼻子,鼻内窥镜伸到我的鼻子里面,我疼得握紧了手……医生说我的鼻子是腺样体肥大,需要做手术才行,我吓呆了,医生却说不疼,当时我想,你要是拿把刀把手切一下,不疼才怪!我很害怕,可毕竟是身体有病,有病若不去治,小病可能拖成大病,父亲与我回去了,一是没带足钱,二是没向母亲禀告。

  回到家中,我把这不好的消息告诉母亲,我直想哭,可母亲却说:“做手术就做手术,哪怕是砸锅卖铁,也要给你的病治好。”我听了,感动背过身拭去了泪,心里还是没什么把握,很害怕。

  终于,挨了许多日,访问了许多人之后,把我做手术的日子定在了“十一”假期。

  九月三十号,下午一点多时,父母早早地来到学校,恰好我准备回去,在校门口碰见了父母,我很高兴,他们看我穿得还是布鞋时,便带我去买了双运动鞋,说是穿得体面些,不会让人瞧不起,等到了医院,医生又是询问病情,又是给我拍CT片,仅拍片就花了150元,拍片过后,母亲带我们到小型商店里购买了一斤月饼,原来今天是中秋节。我吃了几个觉得十分腻,母亲也觉得腻,剩下的都给了父亲,待回到医院,取来片子,听医生的专业分析,末了,他说,让我10月3日做手术,1号跟2号输液消炎观察两天,我们商量了一会,都同意了。

  十月二日的夜晚很难熬,我拿出书来看,被查房的护士发现了,吓得我赶紧把书收了起来,赶快熄灯进入梦乡。

  第二天,我早早地起了床,等待手术的来临。

  终于,上午8点护士和医生通知我进手术室,我进去以后,护士给我挂上吊针,打了麻醉针,医生们开始和我聊天,我紧张的心一下平静起来,过了十几分钟,我什么也不知道了……

  不知过了多久,我听见有人在跟我说话,像是在喊我的名字,我慢慢醒了,但却看不清东西,发觉浑身无力,而且鼻子和扁桃体部位剧烈地疼,疼得我话都不敢说,当医生们把我用担架推车推出手术室外时,父母都在外面焦急地等待着,母亲看我躺在推车上面,便说:“荣儿,你怎么哭了?”一听母亲这样问,顾不得疼的我立即反驳到:“妈,我没哭,是眼泪自己流下来的。”听到我的回答,在场的人都笑了。

  然后,进了病房,护士开始帮我测体温,量血压,测心电图,我轻轻眯着眼休养,那感觉太痛苦了。

  又过了两天,我很无聊,母亲便会带我去逛街,我还没完全恢复,又不能吃硬质食物,只能吃流食,所以母亲就带我去买牛奶喝,刚开始我觉得喝牛奶都是一件痛苦的事,后来便觉得那是一种温馨。

  母亲还帮我买了一本作文书,闲着无聊,我常拿出来看,觉得文章写得都还不错,闲暇之际,我还会翻一则感人的故事与母亲一起分享。

  后来我出院了,母亲也对我更关心了,父亲则每周送我去上学,因为我不能吃辣的,他们便会把饭菜也送到学校,我感到十分幸福,他们对我的学习也很关心,经常鼓励我,让我好好学习。

  父母双方的爱,让我和弟弟逐渐快乐成长,可我却没能给他们争口气,考上一所好高中。

  母亲刚开始对我有些责难,她经常说:别人都考上了,你怎么就考不上呢?”后来便是无尽的鼓励和关怀。

  最近,我过生日的那天给母亲打电话,母亲说她昨天做梦,梦见我考上了大学,并让我好好学习,然后祝我生日快乐,简短的几句话却振奋了我的心。

  母亲对父亲的爱常见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她常说:“你们的父亲是家里的顶梁柱啊!”平日里,父亲下田,她下田,父亲收割,她也收割,饭菜做好了,母亲便会让我和弟弟一起去喊父亲回来吃饭。天冷了,父亲穿少了,母亲便会让他多穿点衣服,母亲从不吃肉,都留给我们三个吃,有时我真怀疑母亲前身是不是观音。

  父亲对母亲的爱在生活的不随意间,钱全由母亲管,母亲病了,父亲便驮着她去看病,回来后还给她煎药,母亲患有风湿,是生我们时落下的,天一冷就会疼,父亲就会去采一些医生建议的草药煎水给母亲敷上,以减轻疼痛。

  总之,父母之间的爱和他们对我们的爱,不是一朝一夕说得完的,只有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我才能慢慢体会他们的爱。

  
看过“我的父亲母亲文章”的人还看了:

1.我的父亲母亲影评3篇

2.电影我的父亲母亲影评3篇

3.我的父亲母亲诗朗诵3篇

4.描写父母的抒情散文作品

5.致父亲母亲的一封信

    1870098